文学作品阅读

逆旅千秋_进行时——结语

郑骁锋
中国历史
总共28章(已完结

逆旅千秋 精彩片段:

进行时——结语

合上最后一页,刹那间忽然觉得一片沉寂。

墙上的钟滴滴答答地走着。

一年多来,耳边似乎日夜回荡着金铁交鸣马嘶人啸,一时间清静下来,还真有些不知所措。提过紫砂壶呷了一口,铁观音冷了,有些涩。关了灯静静坐着。今夜农历三十,没有月亮,很黑。良久良久,又听出了些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叹息,悠长而苍凉。

这叹息似乎从那一橱书间发出,又好像从我自己心底涌起。

一阵眩晕,使劲甩甩头,我走出了书房。

坐在沙发上,打开电视。取过手机,有五条未读短信。逐条按去,分别是彩铃广告、天气预报、不知哪里的中奖通知、露骨的所谓交友信息,还有一条是朋友发的荤笑话。一条条删了。

正是新闻时间。屏幕上,一个小个子男人蓬头垢面地走在我所在城市的大街上。背着杆有些肮脏的红旗,上面写着“徒步走遍中国”,下面还有一行字,一闪而过看不清楚。下意识地反应过来:“又来了一个。”正在猜想那行小字写的是“统一”、“奥运”、还是“环保”,播音员已经揭开了谜底:“他说这次徒步走遍全国,是为了呼吁世界和平。”声音很有些慵懒。镜头中,街上来往的人好像很少有追着看的,各人照样忙各人的去。突然有个不厚道的念头,离开城市他会不会坐上汽车呢?或者,那杆旗子在旷野里还仍旧扛着走吗?

看来这招已经过时了。

由此记起早上看到的一则新闻,有位老人在深圳闹市区烧自己的画,其中一副写着“不想做中国的梵高”。他称烧画是因为自己水平高却没人赏识,“烧掉画,我心里舒坦多了!没有伯乐识我,留着这些画干嘛?”报上还写了一个治安员当时说的一句话:“想焚画,找一个荒山野岭去焚嘛。”

这招也不够份量。这段日子我看到最猛的可能要算那个网名为“妖妃娘娘”的大四男生了:在网上贴出了一系列仿梦露姿势的裸体自拍照。网友臭骂无数,终于引来了记者。接受采访时,“妖妃”称这样“就是为了走红”,他想以最快的方式富有,让在农村的父母不用继续在田里受累。大四,快毕业了,他的导师是一路骂红的芙蓉姐姐吧——可惜了这花名。

谁说太阳底下无新事?这片蓝天下,同一时刻到底进行着多少如此这般的创作呢?

电话响了,是一位老同事。前几天偶遇,闲聊中他说退休后信了基督教。提起上帝时满脸的庄重和虔诚使我想起了同样信教的一位长辈:老太太饭前喃喃的祷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很清楚,摊开世界地图,她是肯定找不到耶路撒冷的。他打电话来是提醒我明天是礼拜天,因为我曾说过想去领略一下教堂的气氛。

电话里我谈得很热情,保证一定去,但不知怎的想起了留过学却最终皈依佛门的李叔同,也想起了有些科学家力图证明外星人就是上帝、银河系就是佛教所说的一个大千世界、人死后还有灵魂之类听起来很荒唐的研究。

挂掉电话,我突然怀疑自己花了一年多时间写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意义。

作品简介:

《逆旅千秋》堪称一部小型的散文版中国简史,对中华历史重新进行了梳理与解读。作者选取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哲人、英雄、霸主、禅僧、大臣、宦官、文士、名医、改革者、守成者、起义者……散则独立成章,合则用大写意手法勾勒出了中国三千年历史的骨架。

《逆旅千秋》并不着力于简单叙述,也不进行繁琐考证,而是在严守史实的基础上采取情境化笔法,用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思考那些曾经的岁月,深刻揭示了那些影响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的文化基因。文风大气而深情,苍凉而雄健,带人入境的新颖写法具有很强的阅读快感。三千年的金戈铁马、兴亡悲欢,在二十五笔淋漓的浓墨中终被化为一声沉重的叹息。

作者:郑骁锋

标签:郑骁锋逆旅千秋散文随笔

逆旅千秋》最热门章节:
1进行时——结语2最后的儒家——“一贯反动者”梁漱溟3横眉——傲然出世的“民族魂”4帝梦——害了袁世凯的“Ta”5戊戌年——老佛爷掌心里的百日维新6官场——大清王朝的膏盲病象7天国——崩塌在血泊中的“天堂”8烟祸——天朝不可避免的剧痛9医林改错——“越改越错”的巨大意义10不纳粮——李自成的死穴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