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5·力挽狂澜_三、江山一统 1.迷雾重重

奎文阁
中国历史
总共22章(已完结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5·力挽狂澜 精彩片段:

三、江山一统

1.迷雾重重

柴荣之死是个谜,柴荣传位也是个谜。无论怎么看,这其中都充满了疑惑。

如果说柴荣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还有可能用积劳成疾、酒后风寒推测,那么他在回驾途中以及对后事安排的种种怪事,的确十分耐人寻味。无论如何也不是一段清晰的历史。对这么大的事件,正史信息量十分缺少,而各种野史的信息又充满传奇色彩,这就更增添了史上这一个多月各种事件的神秘感。

《资治通鉴》在行文风格上偏重于记载对治国安邦有重要参考意义的事件,注重阐述正道正理,彰显忠信节义。这一点和《史记》差异很大。司马迁注重考证,但也喜欢收集传奇轶事,记载了大量信息和线索,这使得《史记》具有浪漫主义的一面,故事性及可读性很强。不知道《资治通鉴》是故意裁剪有关内容,还是不屑于或不认可有关所谓的野史信息,反正有些故事因信息量缺乏,而显得不够完整和苍白。专门记叙这段历史的《旧五代史》不仅记录了正史的信息,还收录了一些野史资料,同时作者薛居正及其父亲是后周帝国的官员,属于当事人,他对事物的见闻具有贴近的一面。所以,我们综合这两部史书中的资料,对柴荣卧病传位这段历史进行一番推测。

这里首先需要介绍几个人物,因为这些人物都是后周帝国军政界举足轻重的大佬。

第一位就是李重进。官拜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宋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李重进实际是柴荣所建立中央军的最高指挥官。自从高平之战后,柴荣大刀阔斧改革军制,并从各地选拔骁勇善战的士卒充实到中央军即侍卫亲军中来,从而建立了一支直接由皇帝指挥的主力特种部队。柴荣的这个做法有点像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中央军。柴荣南征北战主要靠这支部队,不像以前王朝,发动战争的时候多靠某一个藩镇的力量。如此一来,周帝国既加强了中央军事力量,又抑制和削弱了诸侯藩镇,一举两得。柴荣的这个努力很成功,基本扭转了藩镇骄兵悍将欺凌皇帝的局面。

既然是这样一支重要的军队,其统帅一定很重要。既要能征善战,更要对皇帝忠诚。郭威的外甥李重进被授予重任。这个职务是周太祖郭威临终封授李重进的职衔。当时病榻上的郭威还专门嘱咐李重进要好好辅佐继任皇帝柴荣。柴荣执政五年多的时间中,一直对李重进很倚重,君臣信任无间。即使张永德、齐藏珍等人说了很多李重进的坏话,柴荣根本没往心里去。李重进对大周帝国对柴荣,忠心耿耿,屡立战功,一路加官进爵,成为军中地位最高的人。如果再升职的话,恐怕就要封王了。尽管李重进官爵不断提升,但他一直牢牢掌控着大周帝国的中央军核心部队,可见其地位之稳固。

柴荣抱病南归,虽然放弃攻打幽州,但并没有放弃攻打北汉,他留下李重进越过太行山去攻击北汉。对这一部署,柴荣没有说明意图何在,估计是给太原刘承钧一点教训,巩固一下北部边防。

但是柴荣病重甚至面临归天危险的情况下,他为何把手握重兵且又深受信任的李重进留在疆场呢?

第二位是张永德。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自小深受郭威喜欢,年纪轻轻就官居重要军职。后来一直在中央军任统领职务,现在官拜殿前都点检、驸马都尉、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地位仅次于李重进。“殿前都点检”这个职务似乎是柴荣发明出来,的其职能大概再以往的殿前都指挥使演化而来,而殿前都点检这个名称似乎是套用了之前的大内都点检的名称。尽管设置了都点检,但殿前都指挥使职位还保留,殿前都点检权位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张永德升任都点检,赵匡胤接替了张永德殿前都指挥使的职务。在张永德之前,李重进曾是殿前都指挥使,可以说张永德是接了李重进的班。但是二人担负任务不同,日常情况下,李重进统帅侍卫亲军,侍卫亲军其实已经变成了作战部队,而张永德负责中央警卫部队,两人互不统属。张永德此人有口无心,虽然是孝子忠臣,可是性情直率,没多少花花肠子,基本上没有政治头脑。

第三位是韩令坤,其官职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陈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他受李重进领导,与步军都指挥使并列。被柴荣留在了霸州驻守。

第四位是赵匡胤,此时官拜忠武节度使、检校太保,兼任殿前都指挥使。他受张永德领导,是张永德的直接部下。可以说赵匡胤的晋升和张永德有密切关系,在高平之战后,是张永德极力保举赵匡胤,赵匡胤才崭露头角,被柴荣看重。淮南战争中,张永德、又多次赞誉和保举赵匡胤。

柴荣留下了主力作战部队在外,带着以张永德赵匡胤统领的警卫部队和韩通带领的侍卫部队回驾。韩通是侍卫亲军都虞候,是侍卫亲军部队中仅次于李重进的二号人物。似乎柴荣并非因对这些将领的个人亲疏关系,而是考虑到他重病期间的外患防御,而做出的各项军事部署。因担心契丹和北汉趁柴荣病危之际入侵中原,所以柴荣将李重进率领的作战部队主力留在了疆场。既然无法征讨幽州,柴荣便对于契丹采取了防御为主的策略,令韩令坤驻扎霸州。而对北汉则采取了以攻为守的策略,派李重进继续攻击河东。从这一点上来看,排除柴荣不信任李重进而故意不将其带在身边的可能性。

第五位是吴延祚,此人在我们的故事中出场不多,他从小就跟随郭威南征北战。由于读书较多,吴延祚职业生涯在文武两界都曾担任重要岗位。可能也由于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缘故,吴延祚在柴荣北巡时,被委任为宣徽南院使、判河南府、东京留守。

作品简介:

奎文阁先生再出解史力作,讲述盛唐隆宋之间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将一段历史大变局壮观呈现。

本书纵横捭阖,在大背景下讲述重大事件,再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在大变局中拷问人物决择,解析了人性在道德利益与生死之间的游走和坚守。千回百转的故事情节,刺激人的每一根神经;跌宕浮沉的人物命运,使人禁不住扼腕唏嘘;亦庄亦谐的叙事风格,令读者玩味不绝;生动深刻的说理论道,发人深省启迪智慧。

让我们跟随作者独特的笔调,一起走进那个精彩纷呈的年代吧。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第五部《力挽狂澜》讲述了:

天下大乱,诸侯互不服气。没有理想只有私利的霸业只能是军阀割据。即便人心思定,也必须有大略雄才横空出世,天下才可能归一。起于社会底层的郭威打算遏制军阀乱势,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含恨死去。英明神武的周世宗柴荣,锐气风发,大有扫荡天下、聚拢六合之势,可偏偏英年早逝。千年一出的宋太祖赵匡胤终于以他宏阔豪迈的视野和整合资源的度量,刹住已经陷入泥潭的帝国车驾,重新将帝国带入又一个辉煌。

作者:奎文阁

标签:奎文阁唐宋间迷失的帝国唐朝宋朝

唐宋间迷失的帝国5·力挽狂澜》最热门章节:
1三、江山一统 5.大宋王朝2三、江山一统 4.皇袍加身的隐秘3三、江山一统 3.那一场惊心动魄的事4三、江山一统 2.一个姓赵的人5三、江山一统 1.迷雾重重6二、宏图大志 10.病龙台7二、宏图大志 9.三征淮南8二、宏图大志 8.再征淮南9二、宏图大志 7.初征淮南10二、宏图大志 6.牛人小试牛刀
更多『中国历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