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_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仇则不共戴天

关河五十州
战争军事
总共128章(已完结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 精彩片段:

第四章 一石掀起千层浪

阎锡山有心反蒋不假,但就算是反蒋,在他眼中也是一桩生意。当然这是一桩投资特别巨大,风险也特别巨大的生意,弄得好,可能盆满钵满;弄得不好,也可能血本无归,倾家荡产,所以阎锡山时时都要权衡其中的损益利弊。像唐生智那样,毫无拥戴他的表示,完全是一副自己要做首领的做派,那就别说投资了,根本连声援的价值都没有。

冯玉祥这边,离谈拢也总差那么几步。当时在建安村与太原城之间奔走,极力鼓吹冯、阎联合倒蒋的,主要是李书城和王鸿一。李书城在唐生智倒蒋失败后,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冯、阎身上。王鸿一乃山东名士,平生喜谈王霸之术,讲起类似话题也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二人为冯、阎设计的愿景是,阎锡山主政,冯玉祥主军,汪精卫主党,在北平另组新政府,最后消灭蒋政权。

应该说,阎锡山对这一框架基本还是认可的,但他却舍不得放弃冯玉祥这一筹码。因为他认为如果把冯玉祥放在身边,至少可进行操纵,若纵虎归山,以后就难以控制了,特别是不能保证西北军不借机进行报复。

阎锡山不放冯玉祥,联手就无从谈起。被软禁中的冯玉祥对此又气又恨,但他知道现在还不到真正跟阎锡山翻脸的时候,只有先把阎拉下水,自己才有出路。至于和阎的这笔账,以后再算不迟——打倒了蒋,回过头再来收拾阎,就要容易多了。

为了把阎锡山拉下水,冯玉祥想到了要用一个人,定一条计。

仇则不共戴天

冯玉祥想到的这个人就是鹿钟麟。

冯玉祥向来爱战将而不重战将,但他对所谓儒将则是既爱又重。西北军中有两个公认的“儒将”,一个是宋哲元;另一个就是鹿钟麟。宋哲元在用人行事方面也都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冯玉祥,所以很得冯玉祥的欢心,可惜他自己运气不好,在蒋冯战争中因与孙良诚不和,打了败仗,几乎把陕西都丢掉了。

宋哲元没法再用了,得用鹿钟麟。鹿钟麟长相忠厚老实,然而城府极深,为人处世“外方而内圆”。内圆,其实就是上面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侍尧则吠桀,侍桀则吠尧”。外方,上面不能做的,他也能做,而且还可以为上面遮掩。

在模仿冯玉祥方面,鹿钟麟比宋哲元更胜一筹,几乎能做到天衣无缝,其伪善与矫揉造作的功夫,“与冯焕章(冯玉祥)先生如出一辙”。

你可以就此说鹿钟麟“无男儿骨格”。可是冯玉祥要的恰恰就是这种幕僚,因为只有这样,才不怕他趁机坐大,同时对自己的所有决策也能做到无条件绝对服从。至于什么眼光啦,点子啦,个性啦,都在其次。

冯玉祥对鹿钟麟的欣赏认可程度,甚至超过了石敬亭等西北军中公认的有识之士。韩、石叛逃后,他对身边的很多谋士、部将,包括石敬亭都失去了信任,唯有鹿钟麟始终被他引为身边最理想的羽翼人才。

冯玉祥这样的用人方式,也常常被外界拿来津津乐道。有人用嘲讽的语气评论说,冯玉祥有识人之能,故“能用鹿伯瑞(鹿钟麟字伯瑞)为其爪牙,补其不足”。

鹿钟麟在蒋冯战争刚刚爆发时就已经“离职潜逃”,去了天津租界。乘发生蒋唐战争,蒋介石、阎锡山的注意力转移之机,冯玉祥密召鹿钟麟来建安村面谈。

作品简介: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超大、耗时超长的一次军阀混战。它也是在北伐后新军阀间问鼎中原的终极逐鹿之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走向。在这段堪称民国版的春秋演义中,各色人物、各路豪强纷纷登台亮相,国民党军政界数得上号的大佬名宿都赤膊上阵。种种机谋权变、纵横捭阖,各种势力分化组合令人目不暇接。借此战役蒋介石虽取得了名义上的对全中国的支配权,但中国的整体国防力量遭受了严重削弱,国民党内部派别纷争依然剧烈,这使中国在日后面临日本侵略时,不得不吞下由此酿成的苦果。

本书作者在掌握了大量独家史料的基础上,以耳目一新的表现手法和叙述方式重现了这段光怪陆离的历史。其中,对各种机谋运用的解读入木三分,对时局的分析见解独到。同时把各色人物性格表现刻画得淋漓尽致,比如阎锡山的精于算计,新桂系的志大才疏,冯玉祥的外宽内忌,张学良的作壁上观。尤其是对蒋介石何以能在一开始并不占优,甚至是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最终胜出,其军事打击与政治分化策略的运用,识人用人的独到之处等方面都给予了颇为精彩的评说。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中原大战民国历史军事

中原大战·民国军阀的终极逐鹿》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大玩家 把肠子都悔青了2第五章 大玩家 僵住了3第五章 大玩家 青年革命家4第五章 大玩家 钥匙5第五章 大玩家 大家的马儿大家骑6第五章 大玩家 闹腾7第五章 大玩家 监军8第五章 大玩家 偷鸡不成蚀把米9第五章 大玩家 陷阱10第五章 大玩家 热脸碰上的全是冷屁股
更多『战争军事』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