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血染的木棉_第四章 挺进战区

周建军
战争军事
总共10章(已完结

血染的木棉 精彩片段:

第四章 挺进战区

部队从砚山县团结农场出发后,一路都是大山,沿临时修建的野战公路,在山腰间来回盘旋,道路十分险要,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带车的干部谁也不敢马虎,眼睛睁得大大的,注视着前方。

车队在麻栗坡县新街休息,一边等待后面抛锚的车辆,一边让司乘人员松弛一下紧张的心情。

车队继续前进,路两边蜿蜒几公里的山坡上,分布着许多炮兵阵地。远远看去,炮管长短不齐,口径大小不一。有的炮兵阵地,正在进行炮战,轰轰的炮声不时在耳边响起,增添了几分紧张的心情。

上午十时,部队到达麻栗坡县南温河乡漫庄村附近的公路上,这条路一直通向越南境内,漫庄村不通公路,老乡住在几百米高的山上。

三炮连把作战物资卸下堆在路边,战士先把自己的装具扛上山,再返回扛火炮、弹药和其它物资。

这里条件比较差,不大的山村散居着四个少数民族,几十户的农民分布在几百米的山坡上。经济条件十分落后,住的都是土墙草房,由于近亲结婚多,村里大多数孩子都患有痴呆症,识字的很少,仍然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打结记数法,和刻道记数法,借钱时在自家门后栓的绳子上,打一个结或在门前的树上刻一道,还款时解开或把刻的道刮掉即可。老乡房子周围到处都是芭蕉树和甘蔗林,山上树木高大挺拔。

三营的五个连队全驻扎在这个村庄里,三炮连住在九户老乡家。

下午安家,各班打扫卫生,把整个村庄打扫的干干净净。尤其是村边的一个山泉,全村都在这里挑水吃,周围泥泞不堪,地上到处都是烂菜叶子,邹军组织人员打扫后,从山上搬来石头,铺的平平坦坦。并且用石子在山泉旁的墙上写上“军民鱼水情,携手保边疆”。

晚上,邹军担心刚到战区,战士心情紧张,要求干部、班长、党员,先站第一夜岗哨。

第二天,三炮连司务长刘宏林买了1800斤大米,250斤面粉,50斤食用油,二吨煤,全连一直扛了半天,有的战士连续扛了五趟,解决了部队近期的生活问题。

部队进行适应性爬山训练,邹军和战士们一起爬上住的山顶。举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好像人在云中行走,右边白云伏在山林中,远远望去,犹如仙境一般,左边阳光明媚,景色秀丽,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翠绿的竹叶上,给人一种迷人的感觉。羊肠小道在山间绕行,缕缕炊烟从远处的山间升起,勤劳的少数民族在山坡耕耘,年幼的牧童赶着牛在慢慢地行走,潺潺的流水声悦耳动听,像演奏着一首美妙的钢琴协奏曲。这里太美了,战士们纷纷表示,决不能让祖国的大好河山毁坏在越军的炮火下,要用手中的武器,来狠狠地教训一下越南鬼子,保卫祖国的领土寸土不丢,让祖国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

1984年12月9日零时,×军正式从××军接过军事指挥权。

按照上级规定,各班落实“三分四定”,每人外面留两套衣服,其余的东西全部打进战备包,随时做好轻装上阵的准备,做到一声令下,立即出动。各班把战备包打好后,全连集中存放在指挥班住的房东家,连队执行作战任务时委托他们代管。

几天来,山脚下炮声不断,晚上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军刚刚接过军事指挥权,敌情、地形还不很熟悉,越军乘机向他们阵地发动炮击,每天发射炮弹数千发,×军被迫还击,炮弹不断地发出吼声,向敌人阵地飞去,压制敌人的炮火,使他们抬不起头来,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扬×军的威风。

作品简介:

《血染的木棉》基本上是一部纪实性小说,作者根据本人的亲身经历,真实地记录了第一批轮战部队,奔赴老山前线作战的情况。

书中以某步兵团三炮连和九连为主线,再现了官兵们从接受中央军委奔赴中越边界,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命令到向前线开进途中,以及临战训练、挺进战区的动人事迹。反映了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热情好客的风尚。尤其塑造了三炮连指导员邹军在一·一五战斗、二·一一战斗、三·八战斗、五·四战斗中,带领全连官兵配合步兵英勇作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的感人场面;同时也反映了邹军在战斗中的爱情观,和邹军的爱人柳芳怀念丈夫,克服种种困难,支持丈夫安心作战的高尚品质。又塑造了九连连长田成,多次带领连队执行拔点和攻坚任务,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书中还记录了战斗在最前沿的官兵,如何克服喝不上水、吃不上饭以及下体溃烂的困难;如何克服阵地前因尸体腐烂,散发出来难闻的气味,给身体带来的严重不适等。讴歌了全体官兵英勇作战,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战胜自我的奉献精神。

作者:周建军

标签:周建军血染的木棉军事纪实中越战争

血染的木棉》最热门章节:
1第十章 战后2第九章 五四·战斗3第八章 对峙4第七章 三·八战斗5第六章 二·一一战斗6第五章 一·一五战斗7第四章 挺进战区8第三章 临战训练9第二章 开进途中10第一章 受令
更多『战争军事』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