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_第十章 冲破核垄断 一、大漠深处腾起蘑菇云

洪向华
政治经济
总共129章(已完结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 精彩片段:

第十章 冲破核垄断

一、大漠深处腾起蘑菇云

反对原子弹必先拥有原子弹

一位国外人士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人找到一颗原子弹,苏联人受贿一颗原子弹,美国人拿着颗原子弹。但谁都想不到,在1964年10月16日,中国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对于原子弹的认识,经历了从战略上蔑视到战术上重视的过程。

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原子弹。在几天之后召开的干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原子弹不能使日本投降,只有原子弹而没有人民的斗争,原子弹只是空的。

在1946年8月接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来访时,毛泽东提出了一个着名的论断: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由于无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美国曾多次企图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55年解放军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之后,美国也动过对中国使用原子弹的念头。195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时,美国再次提出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而对美国不断的核威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要想反对原子弹,自己就必须拥有原子弹。

1954年,地质部在广西采集了中国第一块铀矿石。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中国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这标志着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开始。

为了加速中国核工业的发展进程,1954年,毛泽东向来访的苏联领导人赫鲁哓夫提出,能否在制造核武器方面给中国以援助。1956年中苏两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会议时,毛泽东再次提出同样的要求。但赫鲁晓夫每次都以搞原子弹要花费很多钱,有苏联的核保护伞就行了、中国不必再搞为借口搪塞过去。

经过多次的磋商与谈判,直到1957年10月,苏联才与中国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其主要内容就是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中苏两党出现政治分歧,两国关系恶化,苏联援助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协议只执行了一年多就出现了问题。1959年,赫鲁晓夫在访美前夕致信中共中央,改变了原来协议的承诺。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中国工作的全部苏联专家,而且不等中国作出反应,就于7月15日通告中国政府,在中国工作的苏联专家将于7月28日至9月1日期间全部撤走。尽管中国方面一再挽留,但赫鲁晓夫仍一意孤行,于8月23日全部撤走了在中国核工业系统工作的200多名苏联专家,并同时带走了全部的重要图纸资料。更为严重的是,苏联原来援助中国建设的核工厂,有的建设了一半,有的还未完全建成,苏联也停止了按照合同应向中国供应的配套设备。

就在美国不断对中国进行核威胁和苏联背信弃义的同时,在国内,从1959年下半年开始,又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在这种困难重重的严峻形势下,对于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国家领导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上马,继续研制原子弹;一种意见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继续研制。当时的中央领导对这两种意见进行了多次讨论,周恩来、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人坚决主张继续上马。陈毅的话非常形象地表达厂他们的决心:“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这种意见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

两年成“一弹”

从1961年10月9日到11月初,受中共中央的委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会同当时的国家科委副主任刘西尧、核工业部部长刘杰等人,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

作品简介:

国家命运如人的命运,紧要处只有几步。本书选取了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影响中国命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以更多的细节讲述,对中华复兴这一历史脉络作了追溯梳理,勾勒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线性轨迹。在故事性叙述的基础上,对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解读,包括对大量解密档案的运用,力求使读者全面了解历史真实,感悟历史规律。

随着十七大的即将召开和央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的热播,探寻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成为近期图书市场一大热点。本书是“复兴”类书中少有的以全景式故事叙述为主要展开手法的书目,充满细节,可读性强。

本书选取了自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命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清晰勾勒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买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线性轨迹。全书在唯物史观框架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选用和整理,对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解读,其中不乏对新闻公报和部分解密历史档案的运用,力求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真实,并透过具体事件,感悟历史规律。全书在立论、取材和叙述风格等方面,力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写历史事件而不沉闷,写政治理论而不枯燥,写哲学思辨而不说教,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对实践的参考价值。

作者:洪向华

标签:洪向华政治中国历史历史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一章 三峡立丰碑 一、旧中国未能实现的设想2第二十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解读3第二十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抗击“非典”取得最后胜利4第二十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中国政府面对考验5第二十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潘多拉的盒子打开6第十九章 握上入世这柄双刃剑 四、解读7第十九章 握上入世这柄双刃剑 三、马拉松谈判8第十九章 握上入世这柄双刃剑 二、向缔约方解释中国9第十九章 握上入世这柄双刃剑 一、中国的“复关”努力10第十八章 奥林匹克选择北京 四、解读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