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_第十一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洪向华
政治经济
总共129章(已完结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 精彩片段:

第十一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12月18日,全会开幕式由华国锋主持。华国锋在讲话中宣布,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关于从明年一月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同时审议通过关于农业问题的两个文件和1979年、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安排,并讨论人事问题和选举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整个会议日程在紧锣密鼓中进行。19日,全会出席者阅读文件。20日和21日,全会分6个组进行讨论。22日晚,全会举行了闭幕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原则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原则同意《1979、1980两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建议国务院在修改后提交第二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讨论通过。

会议的一个中心内容就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一致同意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决策,即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结束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从1979年开始,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会议对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着重进行了讨论,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认为“两个凡是”的实质,就是继续坚持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会议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思想,并据此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

会议对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处理,认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实事求是地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会议充分肯定了邓小平在1975年主持中央工作期间代表党的正确领导,同“四人帮”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进行全面整顿的功绩,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为邓小平和天安门事件平反。会议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人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会议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须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在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结朿以后,这些任务还要坚决抓紧完成。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号召,党中央在理论战线上的崇高任务,就是领导教育全党和全国人民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绩,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会议对经济建设问题也进行了讨论,认为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中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来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权力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进行改革。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大力加强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

为了充分调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会议决定要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搞上去,从经济上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切实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的指导思想出发,制定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在人事方面,会议增选陈云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增选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增补黄克诚、宋任穷、胡乔木、习仲勋、王任重、黄火青、陈再道、韩光、周惠9人为中央委员;选举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等为副书记,并选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和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中央政治局对人事进行了进一步调整,设立中央秘书长、副秘书长,协助中央领导同志处理日常工作,由陈云主管中央纪检、政法等部门,邓颖超主管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王震主管第三、四、五、六机械工业部,胡耀邦主管中央日常工作和宣传工作。同时还对其他一些领导人的职务进行了调整。这些工作的进行,为切实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

作品简介:

国家命运如人的命运,紧要处只有几步。本书选取了鸦片战争以来160多年影响中国命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以更多的细节讲述,对中华复兴这一历史脉络作了追溯梳理,勾勒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线性轨迹。在故事性叙述的基础上,对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解读,包括对大量解密档案的运用,力求使读者全面了解历史真实,感悟历史规律。

随着十七大的即将召开和央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的热播,探寻中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规律成为近期图书市场一大热点。本书是“复兴”类书中少有的以全景式故事叙述为主要展开手法的书目,充满细节,可读性强。

本书选取了自近代以来影响中国命运、推动民族复兴进程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展开叙述,清晰勾勒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买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线性轨迹。全书在唯物史观框架内,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选用和整理,对各个历史事件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展示和解读,其中不乏对新闻公报和部分解密历史档案的运用,力求使读者客观全面地了解历史真实,并透过具体事件,感悟历史规律。全书在立论、取材和叙述风格等方面,力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写历史事件而不沉闷,写政治理论而不枯燥,写哲学思辨而不说教,体现鲜活的时代气息和对实践的参考价值。

作者:洪向华

标签:洪向华政治中国历史历史

复兴之路·中国崛起的30个历史关键》最热门章节:
1第二十三章 铁路通往世界屋脊 三、铁路史上的奇迹2第二十三章 铁路通往世界屋脊 二、经济作用初显3第二十三章 铁路通往世界屋脊 一、世界一流高原铁路4第二十二章 神舟遨游太空 四、解读5第二十二章 神舟遨游太空 三、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6第二十二章 神舟遨游太空 二、中国航天事业前期发展的艰难历程7第二十二章 神舟遨游太空 一、人类航天自中国始8第二十一章 三峡立丰碑 四、解读9第二十一章 三峡立丰碑 三、进军三峡10第二十一章 三峡立丰碑 二、四十年论争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