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_序言 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陈志武
政治经济
总共37章(已完结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精彩片段:

序言 中国是世界进程的一部分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如何理解中国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尤其是30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

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福山教授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引发过一场大讨论,那场讨论至今在中国还在继续。对“中国奇迹”,一种解读是,这是信奉大政府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结果,由于政府独享强制力,利用强制力调配资源,高效率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成为可能;另一种解读则恰恰相反:这些成就与其说是强制力配置资源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的奇迹,还不如说是自由市场、普世人性战胜权力管制的结果,是全球化力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说,中国过去30年的成就佐证了自由选择和市场化会带来繁荣,并且这一结论跟人种、肤色、文化传统无关:个人的自由选择权被解放得越多,权力对权利的束缚被结束得越快,老百姓的经济福利就增长得越多。

按照福山教授的说法,人类社会在制度体系上的演进,最终以“自由民主加市场经济”而结束,自由市场解决物质需要问题,自由、平等、民主不仅能保障市场经济,而且能解决人的非物质需求问题,所以,虽然社会与个人的生活还会继续颠簸,高潮性的喜剧和悲剧仍将重叠发生,但人类漫长的“大制度”——大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架构——追寻历程到此为止了,因为没有比这更好的搭配。

福山理论的对错,可以留给每个人自己去思考评判。但对中国的许多学者和业余知识者来说,可能首先无法接受的是福山将所有社会——不管人种、政治文化背景——都放在一起谈,好像没有白种人、黄种人、黑人的区分似的!尽管被我们的社会定位为“圣经”的马克思主义也来自西方,但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中国历来就不同,西方的东西不适合中国,任何不针对“中国特色”加以区分的理论,当即就该被贴上“盲目照搬”的标签。

在别国行得通的,真的拿到中国就不灵;在中国行得通的,到别国就水土不服。真的如此吗?中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经历是支持还是颠覆了福山的思维框架;是证明还是证伪了他的历史终结论?中国漫长的历程真的游离在世界历程之外,从而使中国的发展不能与其他国家一概而论吗?

在我看来,除了一些相对短暂的时期外,中国从来就是人类进程的一部分。以远古看,中华文化创立于2500年前的先秦,在那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8年)、墨子(前468年-前376年)、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等大师百出。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奠基时期几乎是同时的,代表人物包括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前399)、柏拉图(前428年-前348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等。

佛教文化体系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年的印度。而印度文化的核心——种姓制度也是在2500至3000年前发展起来。

为什么今天我们熟悉的主要文化体系差不多都是在那一时期发展起来?难道是完全无相互关系的巧合?还是有某种必然的联系?那种必然联系是否就是人类社会从游牧走向农业,在固定地方耕种粮食、在室内圈养肉食动物呢?

文化发展的另一条线索——宗教,中国与其它国家也相当同步。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佛教传入汉朝中国,并逐步融入中国社会,给中国人带来后生世界的秩序。基督教在同一时期出现,并渗透到欧洲社会。这说明,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的时间比以往说的要早,另一方面外来的文化也能在中国社会扎根,毕竟人性是一样的。

伊斯兰是世界另一大宗教,起源于公元七世纪。表面看,这比基督教进入欧洲、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晚六个世纪,但是,在古代农业社会时期,或者说在中世纪商业革命、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社会变迁慢、发展速度低。根据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德森?麦迪逊的估算,从公元元年到1880年左右,世界人均GDP花了1880年时间才增加了一倍。然而,从1880年到2000年,短短120年里,全球人均GDP就增加了近5倍。也就是说,过去120年所完成的人均收入增幅,是1880年之前近两千年人类所完成的增幅的5倍。照此来理解,佛教进入中国、基督教在西方的兴起、伊斯兰教的出现,虽然客观上时间相差几百年,可是从人类进程速度来理解的话,大体上算是同一时期。

十五世纪初期,明朝中国大举航海,不久之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也加入,积极推动海上冒险,以至于在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所以,在航海事业上,中国不仅没有偏离世界潮流,还引领人类的这些尝试,只是到后来在航海事业上退缩了。

在商业发展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同步就更加紧密了。我们知道,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是西方商业革命的标志性时间点,之后几世纪商业革命进展迅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亦即自1500年至1800年左右,中国也在经历一次商业革命,那是公认的近代中国商业最鼎盛时期,或者说是此轮经济崛起之前的最鼎盛时期。

为什么中国过去的许多重要文化、宗教、经济进程与世界其它国家那么同步呢?难道每次都是巧合?如果不是巧合,那不是说明在大的事情上中国并没有与众不同,“中国特色”在历史上并非我们说的那么特殊吗?

作品简介:

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中国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中国金融的逻辑?“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

陈志武为民代言,在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今天,他试图用理性解决这个时代的焦虑,他的金融思想诠释了给人幸福是一切学问的基点,在一般人看来很严肃的名词——制度、分配、股权……都是实现个人幸福的具体工具。

本书聚焦中国,通过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的未来,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人寻求幸福的具体路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部民众权益的代言书,一部中国社会转型的启示录。

聚焦中国,阐述作者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经济的思考。“中国的经济高增长能否持续?”“贫富差距恶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样理解宏观调控与国进民退?”“新国有化的危险到底在哪?”为读者拨开这些迷雾正是陈志武撰写此书的初衷。

本书收录了作者最近几年的谈话,通过对中国当前社会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人的未来,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的改革方向以及中国人寻求幸福的具体路径,在语言和陈述上更能全面反映“金融”、“中国经济”的本质,是迄今最能全面反映陈志武经济思想的作品。

作者:陈志武

标签:陈志武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经济金融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最热门章节:
1尾声 制度决定幸福2尾声 一位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情感3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中国可能是“金融海啸”的最大赢家4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危机对中国正面的机遇超过负面5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四万亿如何救市6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以减税、退税提振中国经济7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在逆境中转型8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我们怎样渡过这场危机9第五篇 从危机到黎明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与影响10第四篇 面向全球化 中国凭什么走向世界
更多『政治经济』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