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_第五十二回 会群英室中决大计 遇故友车上赠绨袍

董郁青
古典文学
总共104章(已完结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精彩片段:

第五十二回 会群英室中决大计 遇故友车上赠绨袍

正在发言盈庭、莫衷一是之时,忽然出来一人,向监国建议说:“我们何必要倚重项子城,他如果有忠心扶持朝廷,决不能这样装腔作势。他如今既推托不来,我们也正好不用他。依臣的主意,不必小题大做,更用不着起用何人。我们只用一纸诏书,便可以消弭这一场大祸,不知爷驾意下如何?”载沣见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满清宗室中最勇敢、最开通、第一个有军事学、朝廷倚为心膂的镇国公善辅。他自从东洋留学回来,对于军事上很上了几次条陈,对于扩充满人势力、防止汉人发展上,很书了不少计策。因此载沣十分信任,特授为陆军部左侍郎,近来又兼充军谘处副使,还节制着禁卫军。在北京满人中,总要算得第一个有实力的。载沣见他出来说话,便不与旁人一同看待,忙问着:“你有什么高明主意,不妨直说,我必酌量采纳。”善辅道:“如今满朝之中,全拿革命党看作匪徒,以派兵剿洗为上策,这主意便错了。须知革命的性质,与土匪迥乎不同。他们全是有思想有希望的青年,目的是为逼迫着朝廷早早立宪,早早召集国会,使人民全得着参政权。要朝廷允许了这一样,便如同釜底抽薪,革命党自然会消灭的。何必惊师动众,一定要用兵去讨伐呢!所以臣说只需一纸诏书,胜于十万劲旅,原因就在于此。不知爷驾以为何如?”

载沣听了这一套,不觉恍然大悟,立时笑逐颜开,说到底你的见识与人不同,我们照着这样做去,保管不劳而自定。但是这一纸诏书,得要说得恳切动人,才能发生效力。据我想,不必假手内阁章京,就由你自己拟吧。拟出来我看一看,立刻就发表,并向全国各省拍发电报。人民知道这个消息,自然不再附和革命党了。善辅见摄政王将这拟旨的权也交付他,他便毫不客气,从怀中掏出一件纸稿来,双手呈与载沣,说这是臣早经拟定的,预备临时做一个参考。既然爷驾派臣拟旨,臣就将这底稿呈上,请爷驾睿裁。载沣接过来,又奖励几句,说他心思细密,办事敏捷。随将他的原稿,仔细参观,来回看了有七八遍,方才向善辅问道:“你所拟的诚然恳切极了,但是要照这样,岂不把皇室的权柄减削净了吗?甚至连皇室经费全定出确数来。古人说唯辟玉食,玉食万方,恐怕从古至今,也没有限制君主的,这一层似乎还得从长计议吧。”善辅笑道:“这不过是蒙蔽人民的一种手段,爷驾怎么认起真来?只要把眼前的事搪过去,以后如何,还不是咱们自己手里变呢。”载沣道:“话虽是这样说,但是将来有了国会在旁监督,恐怕不能这样随便吧。”善辅道:“什么叫国会,将来不受指挥,可以随时解散。”载沣道:“面子上总觉着不大好看。依我的主意,把这一条去了,改成十九条,也对付着可以敷衍过去了。”善辅见已经认可十九条,只将这一条取消,自己的面子也要算十足了,不好再为争执,便奏道:“爷驾所谕甚是,就请发交内阁,照此宣布吧。”载沣立刻传恩王上前,将这稿子交给他,吩咐当日发表。恩王接过来看了一遍,问道:“这旨意是谁拟的?”载沣指着善辅道:“是他拟的,你看怎样,可以用得吗?”恩王皱眉道:“要照这十九条,岂不把皇室的大权,削减净尽了吗?这乃百年大政,不是徒快一时的。要照这样宣布出去,人民可如了愿,只怕将来朝廷是要后悔的,还请王驾三思而行。”载沣道:“你的思想太古板了,只要眼前的风潮过去,将来的事还不好办吗?”恩王道:“话虽是这样说,但是这十九条,既名为信条,总以不失信人民才好。若预先存一个毁约之心,只怕将来仍免不了捣乱。”载沣道:“何必虑得这样久长,我们只管眼前好了。只要眼前各省不附和革命党,把湖北的乱事平定下去,大家励精图治,选择满人中有才干的,分布在各省,多多练几镇可靠的旗兵,随时随地监督他们那些汉奸,难道还能起二次革命吗?”恩王见他坚持要发表这十九条,料想再谏言也是无益,只好答应下来,叫内阁章京重新顺了顺文字,缮清了呈与摄政王盖印。然后恩余拉三位内阁大臣,全署名盖章,便即刻发下去。又分电各省,叫各省的总督巡抚印成誊黄,分贴各县,好晓谕人民,表示朝廷真能尊重民意,实行立宪。

载沣同善辅的意思,以为有了这一道旨意,湖北的乱事,可以不战自定。就是其余各省,也绝没有附和独立的了。哪知所收的效果,与他们意中所希望,竟是绝对相反。不但湖北的声势益发浩大,而且南京、上海全有急电到来,说是江宁城已宣布独立,总督庄仁进被迫出走。铁木贤正在南京阅操,也被人家赶跑了。甚至连大名鼎鼎勇冠三军的章绍贤,都无法支持,受外人保护才得出险。这还不算新奇,最令载沣惊心动魄的,是上海也宣布独立,公推民党最出名的青帮领袖程奇迈做都督。他并拍电到美国,将革命党首领孙逸仙请回国来,担当一切。孙逸仙已兼程而至,早晚便可到南京。他并向东西洋各国运动成熟,承认革命军政府是正当团体,与满清政府一样看待。对于他们的行动,绝持中立态度,概不干涉。

这种消息传至北京,可真把载沣同一班亲贵吓坏了,终日像锅台上蚂蚁一般,坐也不安,睡也不宁,直仿佛革命军眼前就要来到北京城。这些王公、贝勒的福晋太太,多有跑到六国饭店去躲避的,因此上海报上才造出谣言来,说某某王福晋,随着唱戏的杨小楼跑了。其实哪里有那么一回事,不过此时北京的人心,已经浮动到了极点。大家黑夜白日所盼望的,就是项子城早早来京。偏偏这位项先生,一再装腔作势,无论如何只是不来。恩王虽去了几封私信,仍然是不得要领。载沣垂问大家,必须如何才能使项子城出山呢?后来还是恩王想了一个法子,说这样吧,派一个平素同子城最要好的大臣,亲身到彰德走一遭,当面询问子城的意思,究竟何在。然后依着他所要求的去做,他当然没有推辞余地了。载沣说派谁去好呢?恩王立时保荐了两个人:一文一武,文的是赵秉衡,武的是段吉祥。因为这两人,全是子城一手提拔的旧属。赵秉衡已经做过民政部侍郎,段吉祥也当过镇统。后来子城被罪下野,赵秉衡也被撤了任,段吉祥的镇统也被别人夺了去,改派他为保定讲武学堂总办。这两人虽然丢了官,可是暗中仍与项子城互通声气。赵秉衡始终不曾离开北京,段吉祥的部下,如曹虎臣一干人,也始终抱定扶保项宫保的志愿,仍然服从段吉祥的指挥。所以自湖北起事,他们就摩拳擦掌,预备乘时而动。这次恩王保荐赵、段两人,代表朝廷的意思,到彰德去慰问项子城,正是投其所愿。

那赵秉衡绰号智多星,本是项子城幕中第一参谋。他正预备着到河南去,当面上条陈,参与机密,没想到朝廷竟选到他身上。摄政王还把他叫至府中,当面嘱托了许多话,不过是叫他转达项子城,竭力劝驾,好早早来北京,担当一切。赵秉衡一一答应了,然后退下来预备起程。顺路先到保定,与段吉祥会面,邀他一同到彰德去。吉祥也正在等候秉衡,见他到了,自然不胜之喜。二人在路上私自计议了一番,依着段吉祥的主意,必须先同载沣交换条件,将来湖北事平,永久保住项宫保的地位,不能动摇,方才给他出力。不然乱子一过去,鸟尽弓藏,又由着他们亲贵胡闹,岂不白白错了这次机会?秉衡听了他的议论,只是笑而不答。吉祥说:“赵大哥,你是有名的智多星,怎么倒不发一言呢?难道兄弟所说,还不妥当吗?”秉衡道:“你所说的很对,不过太老实了,等见着宫保再商量吧。”吉祥心里盘算,我的话还老实,可想他的主意更辣了。二人说说笑笑,到了彰德,下车后便一直赴洹上村项子城的别墅。看门的认得他两人,忙请安问好:“赵大人、段大人,今天这样闲暇,来看我家宫保。”二人笑道:“有劳你快上去通禀一声,就说我们两人,是奉着朝廷旨意,有要事同宫保面商。”看门的将他两人先领至客房,老管家谢大福出来招待一切。不大工夫,里面高声喊请,二人随着来到宫保的书房。项子城布衣草履,迎至门外,笑道:“原来是两位天使到了,快请里面坐吧。”两人低头进来,先深深请过安,然后才问宫保近来福体康健。说我们早就想来请安,此次倒是借机会了,乐得借他的专车到彰德来。按满清的体制,凡是钦使到来,做主人的不是还有跪请圣安种种的仪制吗,怎么这一次项子城竟自忽略过去,未曾照办呢?咳!要知项子城虽在清廷做了三十年的官,他何尝把清帝放在眼中。至于摄政王,他更看成一个无知的小孩子了。唯有慈禧太后在日,确能驾驭他,刨去这妇人之外,再没第二个了。何况赵秉衡、段吉祥这两个人,全是他的心腹,与当日瑞方来时不同,所以他也想不起那些浮文末节了。

赵、段两人见过他,先谈了几句无关重要的话,然后吉祥方正式问道:“宫保的足疾,近来想已大愈,不知何日方能启行?”子城微微一笑,叫着吉祥的号,说:“瑞生,你何必这样性急,等到晚饭时候,咱们大家议一议再说。”吉祥听他这样答,也不敢再问了。子城却把自己远方侄子项可宽叫来,命他陪着赵、段两人谈话。自己又到旁的房屋里去会客,看神气是很忙的样子。赵秉衡见子城走了,便同项可宽密谈,问宫保有什么事,这样忙碌。可宽道:“好在二位俱不是外人,今天晚间,当然也要出席与议的,不妨实说,家叔这几日分电各省各处,凡当年的文武旧部,一律召集前来,要大开会议,解决时局。内中并有河南大盗王天宠、白郎一干人,也都被邀在内。定于今天晚间掌灯以后,在园内卧雪堂,大开会议。却不取会议的形式,只预备了一顿西餐,宫保坐主位,大家在酒席筵前开会,各抒所见,决定一条收拾大局的计划。你二位来得正巧,再迟一日,一定也要打电报去招呼了。”项可宽正同赵、段谈得高兴,忽见老家人谢大福进来,向项可宽道:“侄少爷还不快去安排座位,厨房的酒菜,已经齐备了。众位大人老爷,我也全请过了,只剩下赵、段两位大人,也请到卧雪堂坐吧。外面已经备好了竹轿,请三位乘轿去,转眼就到了。”原来这座花园,地基很大,从南到北,足有二里多路,东西也有一里半路。因此预备许多竹轿,专为来宾乘坐,省得宴会耽误工夫。赵、段同项可宽步行至门外,早有轿夫在外伺候。三人一同上轿,不大工夫,来到卧雪堂。

这卧雪堂是明五暗十五一座大厅,足可坐开四五百人。当中陈着一条长桌,足有七八丈长,对面全设的是竹椅。项可宽将他二人先让到旁边一座小屋中,笑道:“这屋里的人,全同二位是老朋友,可以先谈谈吧。”二人进来,同屋中人一见面,便彼此哈哈大笑,忙跑过去握手。原来屋里坐的是唐绍怡、段毓芝、倪士成、梁士仪一班人,全是当日北洋的同僚,今天在这里会见,真可称他乡遇故友,自然亲密得了不得。赵秉衡先拉了唐绍怡的手问道:“二哥是在什么时候来的,怎么小弟连影儿也不知道?”唐绍怡笑道:“我从三个月前,就被宫保从原籍叫来,在这里住的日子很多了。你二位今天来的,我倒知道。你一向北京纳福,气色比以前好得多了。”秉衡笑道:“在北京住着便是受罪,哪里有福可享?照二哥这野鹤闲云,才是真有福呢!”二人正说着,又进来两个人,全是瘦如枯柴、弱不禁风的样子。秉衡一看,认得是阮中书同杨志奇,也是项宫保幕中有名的人物,连忙请安问好,说难得今天全聚在一处了。阮中书咬文嚼字地答道:“妙哉妙哉,赵兄何时降临,小弟也不曾郊迎三十里,实在抱歉之至。”段吉祥一把拉住他笑道:“老阮,你总这样酸溜溜的,叫人听着肉麻。”杨志奇插言道:“瑞生,你手轻一点,阮兄的玉臂,要被你握折了。你说人酸溜溜,你却忘了自己的雄赳赳,更叫人难过呢。”说得众人哈哈大笑。梁士仪道:“咱们不要谈吧,快去出席,你看宫保来了。”

果然是项子城坐着竹轿,已经来至卧雪堂门前。众人见了,哪敢怠慢,一齐迎出来。子城向大家笑道:“快请里面坐吧。”众人陪着他一同进来,却见里边已经是高朋满座:左边的一行,有杨修、顾黾、曹玉琳、章敬宗、金国安、路绍祖,全是东洋留学的新人物;右边一行,是吴昆生、殷洪胜、李培基、曹虎臣、卢长瑞、王占魁、李粹、张庆澜、马隆标、何景濂,全是北洋系著名的武将;其余还有一二十人,可就不大认得了。好在各人的座位,全是预先派定,桌子上俱都粘着红纸条儿,大家各寻指定的座位坐下。项子城却坐了东首主席。各人面前全放着一杯红葡萄酒。子城举起杯来笑道:“请饮这一杯,祝诸君进步。”诸人齐说了一声谢谢宫保,端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摆台的家人,又挨着次序斟上,紧跟着上燕窝鸡丝汤。子城向家人说一声:“退下去,不经呼唤不准上来。”家人应一声者,忙退出门外。子城这才立起身来,向大家说道:“众位仁兄不弃嫌兄弟,今天聚首一堂,使蓬荜生辉,实在荣幸之至。兄弟不嫌冒昧,电请诸兄远道而来,一者自恃是金石患难之交,二者是为国家设想,必须借重长才,并非为兄弟一人一家之事,想诸兄必能体谅这番意思,也无须兄弟赘述。我中国近年来的情势,可称江河日下。诸兄爱国有心,回天无力,料想未必不日夜疚心。但是我们既生在中国,便不能眼看这国,败毁在少数人手中,袖手不问。何况这中国乃是我们乃祖乃宗留下的山河社稷,若听别人断送,我们就是死了,何以对祖宗,何以对先哲?所以兄弟每逢想到此处,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只可惜手无斧柯,徒唤奈何。如今天假之缘,湖北起了革命,朝廷起用兄弟为两湖总督、钦差大臣。兄弟虽有报国之心,却不知从何处做起。所以,约请众位仁兄齐聚舍下,大家筹一个长治久安、一劳永逸的法子。兄弟有了把握,方才敢当此重任。倘诸兄不肯赐我南针,兄弟也就从此终老山林,不再出而问世了。”

子城的话才说完,只见武人队中,有一位立身起来,高声说道:“末将以小贩出身,受宫保知遇之恩,相随二十年,无一时一刻,不盼望宫保当权执政。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心,实因满清亲贵,任意胡为,处处排挤我们汉人,使贤才英俊屈在末僚,宁肯以主权国土让给洋人,也决不许汉人少参末议。似这等糊涂昏聩,反倒执掌国权;宫保雄才大略,盖世无双,却被他们放还乡里。如此长久下去,我中国的江山社稷,非被他们断送不可。依末将的主意,趁如今湖北起了革命,我们北洋众将登高一呼,大家集合起来,率领三万健儿杀至北京,将满清推倒,就扶宫保早登帝位,料想各省谁也不敢相抗。革命党如果知趣,早早投降,也封为开国元勋;他们要是逆天而行,末将率领人马前往征讨,谅他们乌合之众,怎能敌北洋节制之师?保管马到成功,指日便能统一全国。宫保如采纳末将计策,我们在座文武便可分头进行。这正是千载难得的机会,万万不可错过的。但不知宫保意下如何?”

此人海阔天空说了这一大套。大家见他不是别人,正是北洋第一勇将曹虎臣。他当日本是贩粮的客人,同子城相遇在一个店中,彼此结了不解之缘。原来虎臣的拳术很精,这一年他因为贩粮来至河南卫辉府滑县的瓦岗集上。这瓦岗集便是当年程咬金、秦叔宝在此落草的瓦岗寨,直到而今,民风依然强悍,两句话不投机,便讲动武。也是虎臣福大命大,无意中却遇着项子城。子城那时还是少爷,他只带着一个家人谢大福出来游玩,住在那店的上房中。虎臣住的是东厢房,西厢房中只住着母女两人。听说是投亲不遇,困在这店中。那女人的丈夫,将妻女托付给店家,自己到卫辉府去访朋友,说是不出半个月,准能回来,所有店饭钱,等他回来,如数清还。店家王小三,也答应了。哪知他一去不归,直过了两个月,还不见一点踪影。王小三算一算账,说欠他一百三十多吊了,非逼着妇人还钱不可。妇人哪里有钱还他。后来挤急了,王小三便出主意,说你现放着女儿,不会将她卖了还账吗?妇人始而不肯,怎当得王小三终日吵闹,实在急得无法,只可答应了。王小三便寻来人贩子冯七,相看了一回,言定身价一百五十吊,刨去还店饭钱,下剩十余吊,做妇人回家的盘费,定于某日人钱两交。前一天夜里,母女因为生离死别,彼此抱头大哭。吵得项子城半夜不能睡觉,便起来打听消息。店家王小三,见是项公子起来追问,怎敢怠慢,忙出来赔着笑脸,述说已往的情形。子城听了,很不以为然,说她就是欠你的店饭账,何致逼人家卖女儿,怎见得她丈夫就不能回来还钱呢?你告诉她母女说,这笔账在我身上,用不着卖人了。王小三见项公子应起来,还有什么不放心的,立刻笑逐颜开,跑到西厢房,将这话对妇人说了。妇人自然是特别感激,忙领着女儿出来,向子城大磕响头,说这位老爷,真是我们的重生父母,再养爹娘,生生世世亦报不过你老的大恩。此时东房的曹虎臣也出来了,看见这情形,也不住地夸赞项公子慷慨大义,济困扶危,自己也情愿拿出五吊钱来,叫他母女眼前过渡。妇人无可无不可的,说难得好人全遇在一处了。直吵了多半夜,大家才各自回房安歇。

不料第二天早晨又出了岔子了,那人贩子冯七,乃是著名的土棍,第二天套车来拉人。王小三将有人还账、不再卖人的话对他说了。他伸手便打了王小三两个嘴巴子,破口大骂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拿老爷开心。既然讲好了就得拉人,天爷出来,也管不了我的事。姓项的有多大胆子,敢出头拦阻。”他在院里跳着脚大骂,把项子城吵醒了,侧耳一听,立刻无名业火高千丈。揉一揉眼睛,赤着臂一个箭步便至院中,大声喝道:“哪一个是人贩子?快滚过来,老爷有话问他。”冯七正在骂得高兴,忽见一个少年跑出来,问谁是人贩子。他料定此人必是那姓项的,便也毫不客气,挺着胸脯喝道:“老爷是人贩子冯七,你是谁家无知的小孩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子城活了二三十岁,哪里听见过有在他眼前自称老爷的?这真是头一次。他如何不气,也不答言,抢上去,上边一拳,底下一腿,便把冯七摔出一丈多远,如同倒了一座墙壁一般。冯七挨这一摔,仍然不服气,爬起来饿虎扑食般又扑过去。子城早有防备,将身子一闪,借着他向前扑的猛劲,用力一推,立刻又向前倒下。这一次不容他起来,连踢了好几脚,踢得冯七山嚷怪叫。这时随他同来一个车夫、一个伙伴,全赶过来要打子城。子城哪把他们放在眼里,三招两式,便全被打倒了。可是冯七借着这机会,早已跑得连影儿也看不见了。子城向两个人骂道:“混账东西!老爷看你们不值一打,放你们滚吧。如其再来,一定要你们的命。”两个人起来,抱头鼠窜去了。子城得意洋洋的,在院中站着,却把王小三吓坏了,战战兢兢地对子城说:“我的少爷,你可惹下塌天大祸了,那冯七是著名的土匪,他岂肯白挨你的打?这次回去,一定邀集多人,前来报仇。少爷虽会武术,也只怕寡不敌众。依我劝你,快快躲避躲避,不要吃这眼前亏吧。”谢大福在旁边也连连催他快走,省得受土匪的包围。项子城笑道:“谅他能有多少人,我一条木棒,全把他们打倒。”谢大福发急道:“我的少爷,你不可这样任性,倘然出一些危险,老奴如何当得起?”子城道:“快快滚开,不干你的事。”说罢回至房中,取出一条白蜡杆子来,有七尺长,握在手中,喝道:“他们有千军万马,我也不怕。”正说着,忽听外面人声嘈杂,喊成一片。吓得王小三同谢大福都躲在屋里,不敢出来。只见冯七在头里,拿着一条长棍,后面跟着有二十多人,每人手中一条棍棒,也有长也有短,一齐蜂拥而入。嘴里大喊,姓项的快出来受死。子城立在院中,纹丝不动。好在这店院非常宽阔,足能容开二三百人。大家拿着棍棒,直扑子城。子城不慌不忙,同他们斗在一处。转眼间,被他打倒了四五个,其余的仍然包围不散。子城抖擞精神,以一人敌住了十七八个。内中有两三个棍法很好,三番五次几乎打在子城身上。子城到此时也不敢轻敌了,使出全副气力来,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累得浑身是汗,眼看就要吃亏。

正在这急难之时,忽从东厢房中蹿出一人,赤手空拳,一直蹿入人丛中。夺过冯七的木棒,一脚将他踢出很远。大喊一声:“你们依仗人多势众,欺负人家一个人。今天遇着我,也叫你们知道厉害。”说罢,将木棒舞得风车一般,不大工夫,被他打倒了七八个。后来只剩下三个长于使棒的,同项、曹鏖战不休。曹虎臣大喝一声,使了一手连环棒,出其不意,这一棒便敲翻了两个。那一个心中一胆怯,也被项子城打倒。然后住手细看,一共打翻了十三个,其余全逃跑了。子城向虎臣再三致谢,说:“多亏这位大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要不然,小弟真吃亏了。”随喊叫店伙,快用麻绳将十三人绑起来,预备送到滑县衙门,按土匪惩治。王小三哪敢怠慢,把十三人捆好,拿着项子城的片子,用大车拉着,一直送到滑县衙门。县官叫上去问了一问,知道是项四少爷派人送来的。这些人居然敢包围项四少爷,行凶打人,县官如何担当得起。一面将十三人钉上手铐脚镣,送入监中;一面备了上好酒席,派差送至店中,给项四少爷压惊。子城便把曹虎臣约过来,一同开怀畅饮,并讲究些拳术棍法。彼此越说越投机,子城问他贩运粮谷,是自己的生意,还是帮人。虎臣叹了一口气,说是天津粮店派出来的,每月不过赚几吊钱。子城说:“既是帮人,何不帮我呢?你辞了粮店的生意,每月在我家住着,我每月送你六两银子零花。我走到哪里,你便随我到哪里,不比贩粮强吗?”虎臣十分乐意。他回至天津,果将生意辞了,便到项宅做了一名护院的家人。子城很优待他,后来小站练兵,便派他当了一名武巡捕,又提升营长。不到几年工夫,一帆风顺,已经做到第三镇协统。这便是他二人已往的历史。这回酒席筵前,项子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向大家询问,所有多少才人名士,尚沉然未发一言,曹虎臣便攘臂争先,发了这一套议论。众人听了,也有惊讶的,也有暗笑的,也有皱着双眉用眼看着他想要拦阻的。子城却不慌不忙,和颜对虎臣道:“贤弟你这话未免太激烈了。满清亲贵,诚然无知可恨。但是,先皇先后,遗泽孔长,我们做臣子的,岂能遽萌异志。何况舍下世受皇恩,先祖先伯,位至封疆,曾列入名臣传,愚兄何敢存非分之想。如今我们要商量的,是必须如何才能振理朝纲,削平祸乱,不致使大局归于糜烂,亦免得全国人民遭水火刀兵之劫。诸兄有何高见,自请发表,但千万不可越出范围才好。”

子城将虎臣的话驳回去,这一次武人队中,没人发言了。只见文人班中,阮中书立起身来,说道:“宫保适才所论,诚然是切中事情。据晚生想,欲振理朝纲,第一得统一事权。如今朝廷只任宫保为两湖总督,不过以一隅之事相委,如何能整理全局。纵然宫保才力伟大,能够马到成功,将革命党平灭了,将来中央大权仍操之亲贵手中。他们向来是好疮忘痛,大局既定,难保不再发生排汉之心。到那时只需下一道旨意,或仍令宫保还乡,或调在北京,位以闲曹,岂不是前功尽弃吗?所以晚生设想,这一次必须将根基立定,错非任宫保为内阁总理大臣,万不可以出山。”阮中书说到这里,那在座的人,不知不觉,全拍起掌来,连项子城也连连点头。阮中书又接着往下说道:“不但内阁总理,非宫保莫属,而且必须采用内阁制度。总理之外,不必再设协理,只由一个人负责任,将来办事,庶几不致掣肘。”项子城不待他说完,便答道:“阮兄高论,可称一针见血。只恐怕兄弟一个人,未必能担此重任,必须诸兄相助为理,这是最要紧的。而且还有一种难题,不可不虑。朝廷对于我,平日就格外防闲,无所不用其极。此时他焉敢以大权付之于我一人,这事只怕很费周折呢。”

话未说完,忽见新人物队中,曹玉琳起立答道:“这两件事,宫保尽可无虑,大家帮忙,自足应尽的责任。只要宫保斟酌一番,某人擅长某事,开出单子来,请朝廷加以任命,然后分派在各部中,为辅助总理之国务员,这乃是责任内阁应取的途径。在东西洋各国,无不如此,并不能算是专权跋扈。至于朝廷嫉贤妒能,不肯以大权授之一人,诚如宫保所谕。但是据学生想,这一班亲贵的性质,全是见利则争,见害则避。他们此时,恨不得有一位担负完全责任的,替他们做挡箭牌,权不权,目前倒是小事了。宫保纵不便自己出口要求,但略一示意,当日的文武部下,自然群起说话,不愁摄政王不应许的。”曹玉琳说到这里,武人队中,有几个当镇统、协统的,早立起来大声说道:“不肯做皇帝,仅仅做一个内阁总理,他再不应许,我等便立刻反上北京,倒看这般亲贵,有什么本事对付我等,还用着去要求吗?”项子城见众人这样拥护他,心中非常高兴。笑道:“难得诸兄不弃,替兄弟筹备万全。将来到了北京,一定富贵同享。如今且商量进行的手续,必须如何,才可以速速达到目的,还望诸兄各抒伟论,早定出一条尽美尽善的法子来,也省得耽延时日,致各省人民,常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品简介:

本书是作者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它作为以现代历史故事写演义小说的罕见之作,从风俗史的角度展现了晚清至民初军阀时期的政治轶事,并表达了自己的历史观。小说开篇第一回便点明其宗旨“并不是借着小说,随便拿人开心”,而是在其中寄予了“一番惩劝之意”。这种“惩劝”批判了当时把“从前的礼教纪纲、廉耻道德,全都变得一点影子没有了”,同时又对晚清政治的腐败进行了深刻剖析,对王朝覆亡的教训进行了历史的清算。《清末民初历史演义》虽为稗官野史,但事必有据,人必有名,正可填补正史之不足,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

作者:董郁青

标签:董郁青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清末历史演义章回小说明清小说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最热门章节:
1第七十一回 使酒骂座吐气伸眉 调将遣兵惊心动魄2第七十回 皇太后下诏顺民心 宗社党转舵新面目3第六十九回 撤代表推翻和平会 拍警电吓倒帝王家4第六十八回 一门忠烈演假成真 十路诸侯挥戈反正5第六十七回 杀子报胡运兆终穷 受禅台奸雄明示意6第六十六回 谈剧情无心逢有意 显身手戏院变战场7第六十五回 受惊吓代表中疯魔 演新戏名士遭毒手8第六十四回 书呆子大发勤王论 革命党偷递决斗笺9第六十三回 受牢笼甘心求保护 行密计开始议和平10第六十二回 骗吃骗代表假革命 疯遇疯大闹真遭瘟
更多『古典文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