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隋唐演义_第九十二回 留灵武储君即位 陷长安逆贼肆凶

褚人获
古典文学
总共100章(已完结

隋唐演义 精彩片段:

第九十二回 留灵武储君即位 陷长安逆贼肆凶

词曰:

西土忽来大驾,朔方顿耀前星。共言人事随天意,急难岂忘亲?独恨轻抛骨肉,致教并受囗囗。权奸女宠多贻祸,不止自家门。

调寄“乌夜啼”

国家当太平有道之时,朝廷之上,既能君君臣臣,则宫闱之间,自然父父子子。由是从一本之亲,推而至于九族之众,凡属天潢,无不安享尊荣,共被一人惇叙之德。流及既衰,为君者不能正其身,为臣者专务惑其主,因而内宠太甚,外寇滋生。一旦变起仓猝,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柞;然而事势已成,仓皇内禅,毕竟授者不能正其终,受者不能正其始。何况势当危迫,匆匆出奔,宗庙社稷,都不复顾。其所顾恋不舍者,惟是一二劈幸之人,其余骨肉之戚,俱弃之如遗,遂使王孙公子,都至飘零,玉叶金枝,悉遭贼戕。如唐朝天宝末年之事,真思之痛心,言之发指者也。且说玄宗驾至马嵬,众将诛杀杨国忠及韩、貌二夫人,玄宗没奈何,只得把杨妃赐死,陈元礼方才约饬众军,请旨启行。众人以杨国忠部下将吏,俱在蜀中,不肯西行;或请往河陇,或请往太原,或请复还京师,众论纷纷不一。玄宗意在入蜀,却又恐拂众人之意,只顾低头沉吟,不即明言所向。韦愕奏道:“太原河陇,俱非驻跸之地。若还京师,必须有御贼之备。今士马甚少,未易为计;以臣愚见,不如且至扶风,徐图进止。”玄宗闻言首肯,命以此意传谕众人,众皆从命,即日从马嵬发驾起行。及临行之时,有许多百姓父老,遮道挽留,纷纷扰攘,都道:“宫阙是陛下家居,陵寝是陛下坟墓,今日舍此,将欲何往?”玄宗用好言抚慰,一面宣谕,一面前行,百姓却越聚得多了。

玄宗乃命太子于车驾之后,谕止众百姓。于是众百姓拥住太子的马说道:“皇爷既不肯留驾,我等愿率子弟,从太子东向去破贼,保守长安。”太子道:“至尊冒险而行,我为子者,岂忍一日暂离左右?”众百姓道:“若皇太子与至尊都往蜀中去了,中原百姓谁为之主?”太子道:“尔等众百姓即欲留我,奈何尚未面辞,亦须还白至尊,更禀进止。”说罢,策马欲行,却被众百姓簇拥住了,不得行动。那时太子之子广平王淑、建宁王亻炎,俱乘马随后。此二王都是极有智勇的,当下建宁王见人情如此,乃前执太子之鞍进谏道:“逆贼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今殿下若从至尊入蜀,倘贼兵烧绝栈道,则中原土地,拱手授贼;人情既高,岂能复合,他日虽欲复至此,不可得矣!为今之计,不如收集西北守边之兵,召郭子仪、李光弼于河北,与之并力东对逆贼,克复二京,削平四海,扫除官禁,以迎至尊,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复存,此岂非孝之大者?何必徒事区区温情定省之文,为儿女子之慕恋乎?”广平王亦从旁赞言道:“人心不可失,亻炎之言甚善,愿殿下审思之。”东宫侍卫李辅国至皇太子马前,叩首请留。众百姓又喧呼不止。太子乃使广平王亻叔,驰马往驾前启奏,请旨定夺。

此时玄宗方势辔停车,以待太子,久不见至,正欲使人侦探,恰好广平王来见驾,具述百姓遮留之状。玄宗道:“人心如此,即是天意。朕不使焚绝便桥,朕与百姓同奔,正为人心不可失耳!今人心属太子,是朕之幸也。”遂命将后军二干人,及飞龙厩马匹,分与太子,且传谕将士云:“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等直善辅之。”又传语太子道:“西北诸部落,吾抚之素厚,今必得其用,汝勉图之,吾即当传位于汝也。”太子闻诏,西向号泣。广平王即宣谕众百姓道:“太子已奉诏留后抚安尔等。”于是众百姓都呼万岁,欢然而散。太子既留,莫知所适。李辅国道:“日已晏矣,此地非可久驻,今众意将欲往何处?”众皆莫对。建宁王道:“殿下昔日曾为朔方节度使,彼处将吏,岁时致启,亻炎略识其姓名;今河陇之众多败降于贼,其父兄于弟,多在贼中,恐生异志。朔方道近,士马全盛,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在彼,此人乃衣冠名族,必无二心,可往就之,徐图大举。贼初入长安,未暇徇地,乘此急行,乃为上策。”众皆以为然,遂向朔方一路而行。至渭水之滨,遇着潼关来的败残人马,误认为贼兵,与之厮杀,死伤甚众。及收聚余卒,欲渡渭水,苦无舟揖,乃择水浅之处,策马涉水而渡。步卒无马者,都涕泣而返。太子至新平,连夜驰三百余里,士卒器械失亡过半,所存军众不过数百而已。正是:

从来太子堪监国,若使行军号抚军。此日流离国难守,无军可抚愧储君。

话分两头。且说玄宗既留下太子,车驾向西而进,来至歧山,讹传贼兵前锋将至。玄宗催趱众军,星夜驰至扶凤郡宿歇。众士卒因连日饥疲,都潜怀去就之志,流言频兴,语多不逊。陈元礼不能挟制,玄宗甚以为忧。秦国桢奏道:“众心汹汹之际,非可以威驱势迫,当以情意感动之。”玄宗然其说。适成都守臣贡常例春彩十万余匹至扶风,玄宗命陈列于庭,召众将士入至庭下,亲自临轩宣谕道:“朕年来昏耄,任托失人,以致逆贼作乱,势甚披猖,不得不暂避其锋。卿等仓猝从行,不及别父母妻子,跋涉至此,劳苦已极,此由朕政之不德所致,心甚愧之。今将入蜀,道路阻长,人马疲瘁,远行不易,卿等可各自还家,朕自与子孙及中宫内人辈,勉力前往。今日与卿等别,可共分此春彩,以助资粮。归见父母妻子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幸好自爱,无烦相念也。”言罢,涕泪沾襟。众人闻言伤感,亦都涕泣,叩头奏道:“臣等死生,原从陛下,不敢有贰。”玄宗亦挥泪不止,良久起身入内,犹回顾众人道:“去留听卿,不忍相强。”秦国模在后宣言道:“天子仁爱如此,众心岂不知感?”于是众人大哭而出。玄宗命陈元礼,将春彩尽数给赏于军士,流言自此顿息。正是:

三军一时忽欲变,谁说威尊命必贱?不用势迫与刑驱,仁心入人心可转。

军心既定,玄宗即于次日起驾,望蜀中进发。行至河池地方,蜀郡长史崔圆前来迎驾,且说蜀土丰捻,甲士全备。玄宗欢喜,即令于驾前为引道,即入蜀境。路过一大桥,玄宗问是何桥,崔圆道:“此名万里桥。”玄宗闻言,恍然点首道:“一行僧之言验矣,朕可无忧矣!”你道什么一行僧之言?原来唐朝有一神僧,法名一行,精通天文历法,曾造浑天仪覆矩图,极为神妙,其数学与袁天罡、李淳风不相上下。玄宗尝幸东都,与他同登天宫寺西楼,徘徊瞻眺,慨然发叹道:“朕抚有此山川,必得长享无虞方好。”因问一行道:“朕得终无祸患否?”一行道:“陛下游行万里,圣寿无疆。”玄宗当时闻此言,只道是祝颂之语。谁知今日远行西川,所过此桥,恰名万里。因想一行之言,至今始验。又想他说圣寿无疆,可知朕躬无恙。所以心中欣喜说道:“朕可无忧矣!”正是:

万里桥名应远游,神僧妙语好推求。幸然圣寿还无量,珍重前途可免忧。

当下玄宗催趱军士前行,不则一日,来至成都驻跸;其殿宇宫室,与一切供御之物,虽都草创,不甚齐整。却喜山川险峻,城郭完固,贼氛已远,且暂安居。只是眼前少了一个最宠爱的人,想起前日马嵬驿之事,时时悲叹。高力士再三宽解。韦见素、韦谔、秦国模、秦国桢等,俱上表请亟为讨贼之计。玄宗降诏,以皇太子分总节制,然都不即使出镇,特敕永王磷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以少府西监窦绍为之傅。以长沙太守李岘为副都大使,即日同赴江陵坐镇。又诏以太子充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北、平卢节度都使,收复长安、雒阳。

那知此诏未下之先,太子已正位为天子了。你道如何便正位为天子?原来太子当日渡过渭水,来到彭城,太守李遵出迎,以衣粮奉献,至平凉阅监牧马,得几万匹。又召募得勇士三千余人,军势稍振。时有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度支判官卢简金、监池判官李涵等五人,相与谋议道:“太子今在平凉,然平凉散地,非屯兵之所。灵武地方,兵食完富,若迎请太子至此,北收诸城兵,西发河陇劲骑,南向以定中原,此万世一时也。”谋议即定,李涵上笺于太子,且籍朔方士马甲兵栗帛军需之数以献。杜鸿渐、崔漪亲至平凉,面启太子道:“朔方乃天下劲兵之处,今吐蕃请和,回给内附,四方郡县俱坚守拒贼,以俟兴复。殿下若治兵于灵武,移檄四方,收揽忠义,按辔长驱,逆喊不足屠也。臣等已使魏少游、卢简金,在彼葺治宫室,整备资粮,端候殿下驾幸。”广平王、建宁王,俱以两人之言为然,于是太子遂率众至灵武驻扎。

过了数日,适河西司马裴冕奉诏入为御史中丞,因至灵武参谒太子,乃与杜鸿渐等定议,上太子笺,请遵大驾发马嵬时欲即传位之命,早正大位,以安人心。太子不许道:“至尊方驰驱途道,我何得擅袭尊位?”裴冕等奏道:“将士皆关中人,岂不日夜思归?其所以不惮崎岖,远涉沙塞者,亦冀攀龙附凤,以建尺寸之功耳,若殿下守经而不达权,使人心一朝离散,大勋不可复集矣!愿即勉徇众情,为社稷计。”太子犹未许允,笺凡五上,方准所奏。天宝十五载秋七月,太子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皇帝,即改本年为至德元载,遥尊玄宗为上皇天帝。裴冕、杜鸿渐等,俱加官进秩。

作品简介:

《隋唐演义》以隋唐历史为题材。宋代以来,有关隋末群雄割据,“十八路烟尘”造反的种种传说和故事,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演隋唐历史的小说,数量颇多,可以构成一个较大的系列。《隋唐演义》之前较有影响的同类题材的作品有明代的《隋唐志传》、《隋炀帝艳史》和《隋史遗文》,褚人获对上述作品广采博收,同时吸收了唐宋传奇的有关材料,加工改写成七十万字的《隋唐演义》。作为说唐故事的集大成者,《隋唐演义》几乎注意到古籍及传说中所有有关隋唐历史的轶事、杂说,把它们溶到一部作品中,而且杂而不乱,形成了自己的情节体系,可谓后来居上。

《隋唐演义》叙事从隋主伐陈开始,以“安史之乱”后唐明皇回京作结。它的主要内容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隋炀帝——朱贵儿为中心人物的隋末宫廷故事,二是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乱世英雄”反隋的故事,三是唐明皇——杨贵妃为中心人物的“安史之乱”前后唐代官庭故事。全书将隋炀帝——朱贵儿与杨贵妃——唐明皇的两世姻缘作为一条副线,把纷繁的历史事件、趣闻轶说溶进一个庞大而松散的整体结构中。

隋炀帝在通俗小说中是有名的荒淫残暴的君主。他在位十四年,曾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又每年调民工数百万营建东宫,开凿运河,修筑长城,苛捐、暴政,搞得民不聊生。当时有些人为了躲避兵役、劳役,竟自断手足,称为“福手福足”。隋末农民大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隋唐演义》在一定程度上艺术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况。作品前半部,以细致的笔墨描写了“穷土木炀帝逞豪华”(第二十七回)的许多令人怵目惊心的事实:选绣女、建洛宫,“弄得这些百姓东奔西驰”,“各府州县邑,如同鼎沸”。炀帝为了游玩,强令开凿自大梁至淮河的运河,强征天下民夫,“如有隐匿者,诛三族”。大小官吏,正好趁此机会变本加厉地酷虐百姓。在这样一个反抗的烈火一触即燃的时刻,不但程咬金、尉迟恭等贫苦农民要揭竿而起,就是一些下级官吏(如秦琼)和富有正义感的中小地主(如单雄信)也感到是“出去做一番事业”的时候了。

在反隋英雄中,秦琼一生的经历最具典型性。秦琼曾充任过地方上的“捕盗都头”,对造反的“勾当”几度迟疑。当“盗贼”程咬金、王伯当等人以拜寿为名在家聚义时,他出于江湖义气,毅然冒着生命危险放走了众人。在亲眼看到了麻叔夜吃人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彻底认清了隋王朝的极端腐败本质后,他自觉主动走上了反抗道路。参加起义队伍后,他利用自己在江湖上的声望,为壮大农民起义队伍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在瓦岗寨上,他成了翟让军事集团的中坚力量之一。

在说唐故事演变过程中,群雄反隋,尤其是瓦岗寨英雄们的反抗故事,有较好的基础,褚人获对这一部分的加工也最见功力,不但思想内容上多有可取,艺术上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它较成功地塑造了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等草泽英雄的群像。这些人物,既有传奇色彩,又是生活中活生生的个性不同的人。如单雄信耿直淳厚而自视甚高,程咬金鲁莽而风趣善谑,罗成勇猛而少年气盛,都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像。作者不但注意从重大的事件、情节中写人,还能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和心理。如描写主要人物之一的秦琼的许多节文字,就相当精彩、细腻。

作者:褚人获

标签:褚人获隋唐演义历史

隋唐演义》最热门章节:
1第九十九回 赦反侧君念臣恩 了前缘人同花谢2第九十八回 遗锦袜老妪获钱 听雨铃乐工度曲3第九十七回 达奚女钟情续旧好 采苹妃全躯返故宫4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报恩 复两京广平王奏绩5第九十五回 李乐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听棋谒神女6第九十四回 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啮指乞师7第九十三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节 普施寺王摩诘吟诗8第九十二回 留灵武储君即位 陷长安逆贼肆凶9第九十一回 延秋门君臣奔窜 马嵬驿兄妹伏诛10第九十回 矢忠贞颜真卿起义 遭妒忌哥舒翰丧师
更多『古典文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