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论语讲义_子路第十三

李炳南
古典文学
总共22章(已完结

论语讲义 精彩片段:

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答以“先之劳之”。先之,为政者自己先行,以身作则。劳之,教民勤劳。禹王治水,跋山、涉水、泥行,艰苦备尝,即是以身作则。有道的人办政治,必定教民勤劳。礼记礼运篇说:“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即是勤劳的理论依据。

子路请益,孔子答以“无倦”。请益,即是请孔子加以说明。颜渊篇颜子请问其目,也是请益的意思。无倦,即是先之劳之,永不懈怠。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仲弓为季氏的邑宰,因此请问为政之道。孔子答复仲弓:“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有司是邑宰之下各司其事的群属。办政治,必须先分配有司的职务,使其职掌分明,办事有序。赦小过,人民有小过失,可以饶恕。诸注以赦小过为赦有司的小过,恐非经义。贤才是有德有能的人,要特别举用他,始能将政治办得好。

仲弓又问:“焉知贤才而举之?”问意是如何知道贤才。孔子说,举你所知。你所不知,但有他人知道,“人其舍诸”,他人岂舍之乎。意思是他人会推荐给你。

为政在人,所以仲弓问政的意义归结在举贤才。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卫君是指卫灵公的孙子出公辄。辄的父亲蒯聩是灵公的太子,因罪逃往国外,灵公卒,由辄继为卫君。后来蒯聩回国,取得君位,辄则出奔,因此称为出公辄。

据左传记载,蒯聩在鲁定公十四年、因耻其母南子淫乱,涉嫌想杀南子,奔往宋国。鲁哀公二年春,卫灵公有意立公子郢为太子,郢辞之。同年夏,灵公卒,南子命公子郢继位,郢再坚辞,遂立蒯聩之子辄为卫君。是年六月,晋国的赵鞅助聩返卫国戚邑。鲁哀公三年春,卫石曼姑等帅师围戚。历史家称他们父子争国。其实是否出于父子本意还是疑问。此后蒯聩一直居在戚邑。至鲁哀公十五年冬,聩与浑良夫等潜入卫家,挟持孔悝,强迫与之结盟,聩遂立为庄公。明年春,辄出奔。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于鲁哀公六年自楚返卫,时在卫君出公辄四年。当时孔子弟子高柴、子路等皆仕于卫。世家在孔子返卫的第二年记载:“卫君欲得孔子为政”,下文即举“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这一章。

子路问孔子,卫君辄待夫子去辅助他治国,不知夫子将以何事为先。

孔子答以“必也正名乎”,未表示其他的意见。

作品简介:

氏早年深受儒家传统文化之薰陶,工诗擅文,崇礼尚义;中年时,从真空、客观同参八年。复于四川学密,如法持咒八年。至皈依净土之后,专修净业。氏之终生思想以儒家为本,糅合佛门内典为行持。尝自谓︰‘白衣学佛,不离世法,必须敦伦尽分;处世不忘菩提,要在行解相应。’为人方正严谨,学行兼摄儒佛二家之精义,故为时人所敬重。

著有《雪庐诗文集》、《佛学问答》、《阿弥陀经义蕴》、《佛学常识课本》、《内经选要表解》 等行世。并作佛教歌曲数十首。

作者:李炳南

标签:国学论语中国古典文学

论语讲义》最热门章节:
1尧曰第二十2子张第十九3微子第十八4阳货第十七5季氏第十六6卫灵公第十五7宪问第十四8子路第十三9颜渊第十二10先进第十一
更多『古典文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