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_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白先勇
文学理论
总共129章(已完结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 精彩片段: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庚辰本回目为“感秋深抚琴悲往事”,本来这后面四十回是从程乙本截过来的,因为庚辰本原抄本只有前八十回,截过来时恐怕弄错了,程乙本是“感秋声抚琴悲往事”,声音的“声”是对的。秋声赋嘛!

这时候宝钗那边打发一个人来潇湘馆,给黛玉送一封信,宝钗这封信写得很好,文章很老练,你看: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姐妹伶仃,萱亲衰迈。兼之猇声狺语,旦暮无休。“猇声狺语”,就是老虎叫狗叫,讲那个夏金桂整天在家里吼。更遭惨祸飞灾,不啻惊风密雨。夜深辗侧,愁绪何堪。属在同心,能不为之愍恻乎?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遗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下面写了一个赋体的歌吟。这封信还有这个歌,我看了以后感受蛮复杂的。宝钗这时候自己家里面受了好多灾难,哥哥又犯了杀人罪被关起来,嫂嫂闹得家宅不安,无一宁日,妈妈又生病,宝钗当然也希望找一个人诉诉衷怀。这些姐妹群中最懂事理的除了黛玉之外,就是探春。可是探春跟宝钗也不是那么近的,两个人个性差不多,很多地方不是互补的,是竞争性的,她们两个一起治理这个家的时候就看得出来。找湘云,湘云是个没心机的女孩子,很坦诚,但跟她诉苦她未必那么懂。找黛玉嘛,当然合逻辑的。可是别忘了,宝钗这时候已知道家里把她许给宝玉了,她知道的,她大概也了解宝玉跟黛玉之间的感情。从前她蛮顾念的,晓得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她就退开,不去惹他们两个。在知道自己已许配给宝玉的时候,再写这封信给蒙在鼓里的黛玉,还把她当作知音这么写,有人就说,宝钗心机太深,太虚伪了。如果她们以前是竞争者的话,那她已经胜利了,她现在写这封信给黛玉,动机是什么?这也值得我们深究。晓得这些以后,再看她诉苦,好像就不那么动人了。她写的那个四叠赋,当然写得也很好:忧心炳炳兮发我哀吟,吟复吟兮寄我知音。她把黛玉当作知音。黛玉看了,不胜伤感。又想:“宝姐姐不寄与别人,单寄与我,也是惺惺惜惺惺的意思。”黛玉写了回应她的诗赋,我们就感觉到,黛玉写的句句是真话,写她自己写得非常恰当: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讲一个女孩子晚上睡不着,凉风吹的时候那样凄惶孤独。黛玉在这几回也把宝钗当成知音,最后晓得,宝钗跟宝玉要结婚了。一边是“焚稿断痴情”,一边是“出闺成大礼”,这样比较起来,就有一种相当讽刺的感觉。

正在看信的时候,几个女孩子,探春、湘云、李纹、李绮来找黛玉了,大概也很久没见面,来看她了,讲着闲话,想起从前她们结诗社。黛玉就讲了,宝姐姐自从搬出大观园,真的奇怪,就不来了。探春微笑道:“怎么不来,横竖要来的。”这话里有因,她就要变成贾家媳妇了,一定要过来的。这么讲着,一阵风过来,清香阵阵,大家都说,这什么香啊?黛玉道:“好像木樨香。”木樨是桂花。探春就说:林姐姐说的总是南边人的话,现在大九月里,哪来的桂花?其实《红楼梦》的本子是写南京,曹雪芹故意把书里的背景讲到北京去,把它挪一挪、隐一隐。别忘了写《红楼梦》的时候,曹家是被抄家的,政治上有大禁忌。抄家的原因之一就是雍正和几个兄弟在斗,据说曹家跟里边的九王爷有来往,犯了雍正的大忌,因为这种政治上的因素,他写很多东西是要隐讳的。曹家是江宁织造,就在南京,在那边几十年了,但曹家的事一定要蒙住,要避开。书里头黛玉是从南边来,她觉得好像是南边九月的桂花香。湘云就讲:“三姐姐,你也别说。你可记得‘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在南边,正是晚桂开的时候了。你只没有见过罢了,等你明日到南边去的时候,你自然也就知道了。”九月,南边晚桂还在开,“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是柳永很有名的一首词,形容西湖的景致。探春笑道:“我有什么事到南边去?”其实后来探春就嫁到南边去了。李纹李绮只抿着嘴儿笑。笑她,她们都知道了,探春是要嫁到南边去的。黛玉道:“妹妹,这可说不齐。俗语说,‘人是地行仙’,今日在这里,明日就不知在那里。譬如我,原是南边人,怎么到了这里呢?”

东讲西讲讲完后,黛玉把她们送走了,这下子又触动心事了。于是黛玉一面说着话儿,一面站在门口又与四人殷勤了几句,便看着他们出院去了。进来坐着,看看已是林鸟归山,夕阳西坠。因史湘云说起南边的话,便想着“父母若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不少下人服侍,诸事可以任意,言语亦可不避。香车画舫,红杏青帘,惟我独尊。今日寄人篱下,纵有许多照应,自己无处不要留心。不知前生作了什么罪孽,今生这样孤凄。真是李后主说的‘此间日中只以眼泪洗面’矣!”一面思想,不知不觉神往那里去了。这些都是因为那个梦来的。做了那个梦以后,黛玉心中一直不安,梦里清清楚楚,真的是孤立无助,没有父母撑腰,贾母的疼爱靠不住。想想从前在南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水秀山明,在家里有父母疼爱,唯我独尊;现在寄人篱下,处处小心,自己又孤标傲世的这么一个人,一想起来,心事重重。紫鹃陪着看黛玉又劳神了,说要叫厨房熬点粥。黛玉讲,该你们自己去弄,不要麻烦人家。她想不能够太扰了贾家。紫鹃道:“姑娘这话也是多想。姑娘是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又是老太太心坎儿上的。别人求其在姑娘眼前讨好儿还不能呢,那里有抱怨的。”又戳中她梦里面的心事了。

到了晚上,秋风刮得更劲,引起黛玉心中悲秋的情绪,感秋声来了,这段写得很好。这里黛玉添了香,自己坐着。才要拿本书看,只听得园内的风自西边直透到东边,穿过树枝,都在那里唏𠺕哗喇不住的响。一回儿,檐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当当的乱敲起来。铁马就是檐上吊的叮叮咚咚那些东西。一时雪雁先吃完了,进来伺候。黛玉便问道:“天气冷了,我前日叫你们把那些小毛儿衣服晾晾,可曾晾过没有?”雪雁道:“都晾过了。”黛玉道:“你拿一件来我披披。”雪雁就去拿了个小包过来,打开给黛玉去拣。黛玉看里边有个绢包儿,打开一看,是宝玉送她的旧手帕。大家还记得吗?宝玉被父亲打得遍身鳞伤的时候,黛玉哭得两个眼睛红肿去看他,回来之后,宝玉晚上就叫晴雯拿了几块旧手帕去给黛玉。晴雯说,你要送手帕拿新的去嘛!拿旧的,林姑娘又要不高兴了。其实晴雯一说是旧手帕,黛玉立刻懂了。他用过的手帕,是他自己的一部分,这是赠送表记,感情上把他这个人给她了,等于互相交心了。黛玉非常感动,晚上不睡了,爬起来,点了灯,就写了三首诗在旧手帕上面。这个时候她一看,自己题的诗,上面泪痕犹在,里头却包着那剪破了的香囊扇袋并宝玉通灵玉上的穗子。往事都勾上心头,现在加上那个梦,万种愁绪通通勾上来了。手里只拿着那两方手帕,呆呆的看那旧诗。看了一回,不觉的簌簌泪下。看了这个东西,林姑娘真的是不可开交了。正是:失意人逢失意事,新啼痕间旧啼痕。

曹雪芹思维之细,这是我们每一点都要留意的。两块手帕,在这个小说里当然象征着很多意义,如果这是个戏剧的话,这两块手帕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道具,不是随便用的。曹雪芹这两块手帕,不但用,而且用得真好,第三十四回送手帕,现在第八十七回又出现了,最后林黛玉死之前,第九十七回的时候,黛玉晓得宝玉要跟宝钗结婚了,她的一切追寻到此为止,对于整个尘世做一个了断,对宝玉这段情也做一个了断,把自己的诗稿烧掉,诗是她的灵魂,烧掉!这时两块手帕又出来了,对她刺激更大了,她已经病得快死了,想撕掉那两块手帕,撕不动,把手帕往火里面一扔,她烧掉,等于自焚,把她最浓的、写在那手帕上的感情烧掉,所以这两块手帕用得不能再好,从开始定情到自焚,两块手帕的功用写到顶了。这就是小说写得好的地方。如果你空说黛玉怎么伤心,讲了个半天,不如两块手帕放入火里面一烧,那个力量等于烧黛玉自己,烧她的心,两块手帕写的都是她的心意,是最重的情,在丢下去的一刻,黛玉不是一个弱女子,她非常刚烈,在执着一生追求的情破碎以后,不惜殉情而死。她这个人物突然间膨胀(inflate),一下子长得很高很大,不是如我们平常所见。《红楼梦》里有好几个人物,鸳鸯发誓不嫁人,回头用剪刀把头发“咔嚓”一剪;晴雯临死把长指甲“嘎嚓”用牙咬断,交付宝玉;尤三姐含泪还鸳鸯剑给柳湘莲,反手用雌锋脖上一划。那一刻间,这个人物一下子长得很大。我觉得在某方面,是曹雪芹的魔法(magic),他的这个手法,值得大家注意。这里曹雪芹又伏下两块诗帕这笔,黛玉有所感伤心落泪,回头看见案上宝钗的诗启尚未收好,又拿出来瞧了两遍,叹道:“境遇不同,伤心则一。不免也赋四章,翻入琴谱,可弹可歌,明日写出来寄去,以当和作。”黛玉也用了同样的骚体——《离骚》的这种文体,写下了一首赋,作为应和,回给宝钗。

写到这个地方,这回后半段,又做要紧的转折,折到宝玉去看惜春跟妙玉下棋去了,小说是多线进行的。宝玉到惜春这里来,一听有人讲话,不是园子里面的人,一看,惜春跟妙玉两个人在下围棋。妙玉是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在小说里面是相当特殊的一个人,细想起来,在某方面她跟黛玉也很相似,且更是孤高傲世,个性孤僻极端,平常不轻易出栊翠庵。她跟惜春下棋,因为两个人同道,别人她不会假以颜色。惜春以后要当尼姑的,看起来是妙玉高一着,其实惜春比她更高。境界上来说,惜春到最后真的解脱了,她自己顿悟进了空门,妙玉虽然自称“槛外人”,反而跨不过那一道门槛。这两个人在下棋,在某方面也是两个人命运的PK,看起来妙玉好像赢了,把惜春的棋围起来了,其实她没有把惜春围住,她自己被围了,被她自己的城垣,被她无法超越的限制围住了。她们两个下得非常专注,都没有察觉宝玉进来。宝玉在旁情不自禁,哈哈一笑,把两个人都唬了一大跳。惜春道:“你这是怎么说,进来也不言语,这么使促狭唬人。你多早晚进来的?”宝玉道:“我头里就进来了,看着你们两个争这个‘畸角儿’。”说着,一面与妙玉施礼,一面又笑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他称她“妙公”。其实这个地方,有些红学家要印证说,宝玉跟妙玉之间有男女之情,说妙玉是压抑自己,这个怪尼姑假撇清,其实心里面很动心,好像对宝玉故意装作这样子。我的看法不是。我说过妙玉这个人会扶乩,她说得出人家的命运,偏偏自己的命运看不到,就像很多算命的人能算别人,却算不到自己的命。按理讲宝玉跟她的接触不多,不像跟黛玉、晴雯、袭人、宝钗、湘云,都是很近距离接触,男女生情很自然。可是宝玉跟妙玉不是,书里面见过她就是大家在栊翠庵喝茶那次,贾母、刘姥姥都在,两个人之间不可能生起男女之情,何况妙玉这么高傲,不可能一见一个男人就动情、动俗心,我想大概不是。妙玉对宝玉是很特别,喝茶的时候,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她把它丢掉,她很怕沾惹世俗尘埃。她知道自己业重,想努力修为,这么一个乡下老太婆喝过的杯子她都不敢碰,要隔绝掉,但是她把自己的一个绿玉杯拿给宝玉喝茶。宝玉生日的时候,她送去一个帖子贺他生日,自称“槛外人”,意思是她跳出去了。后来宝玉问了邢岫烟以后,知道了妙玉的个性,就自称“槛内人”,表示说我还在红尘,我还在槛内。其实恰恰相反,我想妙玉知道宝玉不是平常人,他有佛心,最后修成的是他,惜春也是最后会修成的,这两个人,是她不及的。我觉得妙玉跟宝玉的角色是一种反讽式的写法,她非常羡慕宝玉,也看重他,因为知道这个人以后会修成的。这里宝玉称她“妙公”,把她当成个菩萨一样尊敬,对这么一个修行人,我想宝玉绝对不会在她身上动男女之情。你看他回个帖子都不敢自己鲁莽下笔,还要去请教邢岫烟,才敢写“槛内人”。栊翠庵冬天有很多梅花,探春、李纨都不敢去问妙玉要,她脾气古怪,不给就是不给,去要可能碰一鼻子灰。但是宝玉去了立刻折了来,她们就为此写诗,说是“观音大士赏梅”,把妙玉看成观音大士了。这是宝玉心中对妙玉的尊敬,妙玉自己也很想修行的,可是事与愿违。

这时宝玉就问:“何缘下凡?”下凡两个字从宝玉口里说出来就是捧她了,形容她出了栊翠庵就是下凡。

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倒是出家人比不得我们在家的俗人,头一件心是静的。静则灵,灵则慧。”宝玉尚未说完,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宝玉见他不理,只得讪讪的旁边坐了。惜春还要下子,妙玉半日说道:“再下罢。”便起身理理衣裳,重新坐下,痴痴的问着宝玉道:“你从何处来?”宝玉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妙玉的机锋。”转红了脸答应不出来。妙玉微微一笑,自和惜春说话。惜春也笑道:“二哥哥,这什么难答的,你没的听见人家常说的‘从来处来’么。这也值得把脸红了,见了生人的似的。”妙玉听了这话,想起自家,心上一动,脸上一热,必然也是红的,倒觉不好意思起来。因站起来说道:“我来得久了,要回庵里去了。”惜春知妙玉为人,也不深留,送出门口。妙玉笑道:“久已不来这里,弯弯曲曲的,回去的路头都要迷住了。”宝玉道:“这倒要我来指引指引何如?”妙玉道:“不敢,二爷前请。”

这里面也有两个人很神秘的你来我去,我想这之间妙玉已经感觉得到不是很妙了。看看这个发展: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你看铺排得妙不妙!前面讲黛玉看琴谱,写了一个曲、一首歌词,把它放下来停着,然后讲这一段下棋,现在再引过去,讲黛玉弹琴。这段写得好,而且很重要。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宝玉就跟她讲了一遍黛玉谈琴谱的事情。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她有她的怪,有很高妙的道理。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你看,场景非常美,秋天在园子里面,走过树林,在石头上坐下来,听那叮叮咚咚的古琴。我上次讲过了,中国人从前弹琴的时候,还要焚香沐浴,有非常严肃庄重的仪式。听琴的时候,心要静下来,琴为心声,你内心中的所思所感随琴声弹出去,琴声跟你已经合为一体了。黛玉吟这首歌也是骚体,跟《离骚》很近的,非常古雅,是当时黛玉的心境。只听得低吟道:风萧萧兮秋气深,一来就把时序写出来了。美人千里兮独沉吟。讲的是她自己,离开家乡远在千里外吟诵。望故乡兮何处,前面不是讲了她想家嘛,这个地方又讲。倚栏杆兮涕沾襟。这个时候想家当然伤心掉泪。

秋天的傍晚,月亮出来了。歇了一回,听得又吟道: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想想那画面:黛玉本来就是罗衫怯怯,秋天的时候,这么一个病美人,在窗子前面。月光照进来,她耿耿不寐,看天上的银河,看天上的星星。有种凉飕飕的秋声,不是秋天凉,是她心里面凉,心里感觉到一种凄凉的声音、凄凉的味道。又歇了一歇。妙玉道:“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咱们再听。”妙玉是行家,她听了这个琴声,越来越往上翻高。里边又吟道: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本来这首歌她是回答宝钗的,宝钗说把她当作知音。我再提醒大家,这时宝钗已经知道她要嫁给宝玉了,她写这封信可能有几个动机,一个的确是满腹的烦闷,她也没办法向别人说,众姐妹里面,只有黛玉可以了解她,两个人都是外来的亲戚,她可以跟她吐露。再者也可能她心中有愧疚,明明晓得黛玉跟宝玉之间的感情,她还是答应了嫁给宝玉,所以读者常常在这种地方批评宝钗——她把宝玉抢走了。但回头想想,贾母、王夫人一起向薛姨妈提亲了,那时候婚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奉了父母之命,女孩子既不能说我不要嫁他,也不能说我要嫁他,都不能讲的,何况她心中也喜欢宝玉啊!她比较含蓄,不太表露,因为黛玉跟宝玉两小无猜,她有所顾忌,既然大人做主了,在某方面来说,宝钗是可以顺水推舟的。大人决定了,她心中也愿意,而且她也没法跟贾母她们说,宝玉跟黛玉感情那么好,所以她不嫁给他,那个时候没法说的。答应嫁给宝玉以后,她的心里恐怕也有负担吧!所以写信给黛玉诉苦。倒是黛玉一厢地把宝钗真的当作知己,所以她写了“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我们两个心相投,黛玉误认宝钗是知音。但是这回写得好的在这里:那个听琴的人才是知音。我们不觉得她是唱给宝钗听的,在无意间,其实是唱给宝玉听的。我想曹雪芹真了不起,他这么设计,不光是唱给宝玉听,还唱给妙玉听,黛玉满腹心事吐露出来,两个听琴的人也大有所感。

你看啊!妙玉道:“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宝玉道:“我虽不懂得,但听他音调,也觉得过悲了。”里头又调了一回弦。妙玉道:“君弦太高了,与无射律只怕不配呢。”妙玉懂琴,这个琴声越来越高亢,弦子越调越高,跟那个律好像有所不配了。这时候里边又吟道: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人生在世,像轻尘一样到处飘浮,天上人间无论在哪里,都是前定的因缘,这种因缘轮回不可辍、不会停,我的一片心,什么时候能像月亮那么纯洁无瑕呢?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只是太过。”宝玉道:“太过便怎么?”妙玉道:“恐不能持久。”正议论时,听得君弦嘣的一声断了。妙玉站起来连忙就走。宝玉道:“怎么样?”妙玉道:“日后自知,你也不必多说。”竟自走了。弄得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彩的归至怡红院中,不表。嘣!君弦断了,弦断人亡。这时候一方面是讲黛玉的大限快到了,一方面妙玉本人也马上走火入魔,她的厄运也来了。所以妙玉一听,知道这个音在另一方面也是在讲她,应到她身上,所以突然变色,怎么会有这种音出来?变质之音出来了。那个君弦嘣一声断掉,牵扯到两个人,一个是黛玉,一个是妙玉。妙玉听琴听到了自己的命运,她懂这个的,所以赶紧离去了。

我说中国人的琴很神秘的,琴为心声,黛玉无意之间把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心事,从琴里面传出去了。传出去触动了两个人,宝玉这时候还不太懂,要一步一步到最后,黛玉死了,自己的玉丢了,他才慢慢懂得其实黛玉都是唱给他听的。她跟他两个人心念相投,的确是知音,可是,黛玉自知命运多舛,身体那么坏,可能不久人世。“感夙因兮不可惙”,没办法的,这是前定的,“我们两个之间会崩离”,所以那君弦“嘣”一声断掉。这一回牵涉到好几个人,而且以琴声词赋这么美、这么抒情的方式表现出来,牵涉到未来的命运。这里面深一层的境界,作者游走其间,铺排独出心裁,在小说技巧上相当高明。

白天听琴,君弦断了,妙玉心中无限狐疑,倏忽知道自己的命运也受了牵连,她回到栊翠庵去,晚上照常做功课。这一段写妙玉打坐,一下子按捺不住,好多妄想来了,到处听到声音。修行的人大概都知道,所谓走火入魔,修到那个差的地方去了。佛家讲,克服的是心魔,魔在自心中。王维把心魔比作毒龙,好像一条驯服不了的毒龙在里面绞一样,要借专注禅诵,把那个毒龙克制住。因为勾动了妙玉的尘思,她晚上打坐的时候,外面的妄想通通来了,而且还听到房上两只猫叫春,各种邪念,各种东西出现在眼前。那妙玉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想到宝玉说“下凡”,自己是不是守不住了?妄念一生,不觉一阵心跳耳热。自己连忙收慑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他,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一回儿又有盗贼劫他,持刀执棍的逼勒,只得哭喊求救。妙玉这里走火入魔,暗示她后来的结果。她没想到自己这么严谨努力修持的人,最后是这样的命运。所以佛门虽广,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修成正果。

作品简介:

当八十岁的白先勇,

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

看文学大师白先勇如何细腻解说《红楼梦》这本“天书”,

看二位小说家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

《红楼梦》导读是白先勇先生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东亚系主要授课之一,分中英文两种课程,持续二十多年。

二○一四年,台大邀请回母校开设《红楼梦》导读通识课,由于《红楼梦》这本“天书”历来的研究、批评、考据、索隐,林林总总,汗牛充栋,各方争议热烈,任何一家之言,都难下断论。白先勇藉三学期的细说,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导读,侧重解析《红楼梦》的小说艺术:神话架构、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检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如何将各种构成小说的元素发挥到极致。

《红楼梦》早被公认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著作之一,更是集大成的才子书,才子书的真正解人,往往需要“惺惺惜惺惺”的风流人物。当今之世,白先勇不正是这种才子?他性好《红楼梦》,熟读大半生,尤其跨越两百多年时空,以小说家与小说家心灵相印,岂非最适当的解人?

白先勇的细说,除了体大思精的掌握全书真意,更在一字一句、一段一落中,处处见出其中个别呈露的微妙涵义。白先勇“要把金针度与人”,绝不止浅层的讲故事,说人物,他透过解构、剖析、抒理、同情……出入宏观与微观,如同曹雪芹书写那么强烈的兴致勃勃,将毕生对《红楼梦》的钻研体会,倾囊相授。

透过这套书详实而精准的整理呈现,不仅对《红楼梦》的欣赏与理解,指出一条康庄大道,更带给读者对传统、对文学、对文化、对人生的感悟与启发。

作者:白先勇

标签:白先勇白先勇细说红楼梦红楼梦红学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最热门章节:
1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2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馀香3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4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5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6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7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8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9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10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