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詹宏志私房谋杀_其他作品 《眼中的猎物》

詹宏志
文学理论
总共114章(已完结

詹宏志私房谋杀 精彩片段:

其他作品

《眼中的猎物》

Beast in View

●Margaret Millar/著

推理小说夫妻档

写出推理小说史名作《血腥的谋杀》(Bloody Murders,1972)的史家、评论家兼小说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曾经写过一篇动人的文章,记录他与罗斯·麦唐诺(Ross Macdonald,1915~1983)夫妇恬淡如水的“越洋友谊”(a transatlantic friendship,西蒙斯当时住在英国伦敦,麦唐诺家族则定居在美国加州的圣塔芭芭拉,亦是台湾小说家白先勇客居美国多年的地方)。

那篇文章写到这位本名肯尼士·米勒(Kenneth Millar)的罗斯·麦唐诺,温文儒雅,谦冲自抑,对英语诗歌、历史有着惊人的丰富知识(麦唐诺是一位文学博士,他的研究主题是诗人柯律治,他的老师则是着名的大诗人奥登);他有一位体弱多病的妻子,为了照顾妻子,他们隐居加州一隅,足不出户,淡泊名利,潜心创作,无意与世界交际(这样的孤僻描述也不完全对,他们夫妇对某些事物又颇为热中,譬如他们两人都担任过美国推理小说协会的会长,太太则是圣塔芭芭拉环境保护的积极鼓吹者,我应该说,他们不爱出门也不擅交际,对文学创作却又专注而独立)。

罗斯·麦唐诺是出了名的沉默寡言,有人曾经问西蒙斯:“你见过肯尼士超过二十次,你有从他口中听到超过二十个字吗?”奇怪的是,麦唐诺似乎与西蒙斯一见如故,特别能与他倾谈;与西蒙斯相处时,麦唐诺就变成一位滔滔不绝的表达者,令人讶异于他的渊博多闻。西蒙斯的文章,虽然写的是他们见面次数无多的交往经验,却侧面写活了两位既彼此尊重又相依为命的文学夫妻。在那篇文章里,那位每天很早上床休息、因为眼疾不肯晚上外出吃饭、说话轻声细语的女主人,也就是麦唐诺对她言听计从的麦唐诺夫人,事实上是另一位在推理小说史上享有盛名的大作家:玛格丽特·米勒(Margaret Millar,1915~1994)。

玛格丽特·米勒本来是加拿大人,大学时结识了同在加拿大求学的肯尼士·米勒(肯尼士是美国人),一九三八年两人结婚,定居于密西根;肯尼士在那里修习博士并任教,玛格丽特则因心脏疾病而长期卧床。玛格丽特卧病期间读了大量的推理小说,引发兴趣想试试创作(生病是推理小说大师诞生的重要原因,历史上已经出现无数例子了),虽然她的医生全力劝阻,认为小说创作有碍健康,她仍然乐此不疲,一本接一本地写出极其独特的作品来。

玛格丽特刚开始的三本小说,都是一种略带悬疑惊悚风格的心理分析小说,但已经显示了她对精神异常世界的兴趣,也看到推理追究、步步进逼的原型,小说故事中更已经出现了一位警探:任职于加拿大多伦多警局的山德斯探长(Inspector Sands)。从第四本小说《墙上有眼》(Wall of Eyes,1943)开始,她正式把山德斯探长提拔变成主角,真正跨入推理小说的领域。她的推理小说不断显露出她对精神分析世界的了解与兴趣,一九四五年的《铁门》(The Iron Gates)里,写到一位逃离精神病院的患者,通过他的眼光看着一个不安定的日常世界,什么都显得不对劲,这种深度心理状态的描写能力,后来清楚标志着玛格丽特·米勒的风格特色,也使推理小说读者发现了全新的领域和经验,她也因此就一举成名了。

精神分析做背景

当玛格丽特·米勒成功成名时,她的丈夫肯尼士·米勒还在为自己的写作生涯奋斗;他一开始受到太太的鼓励和启发,把自己在欧洲旅行见识到纳粹党崛起的经验写入第一本推理小说《黑暗隧道》(The Dark Tunnel,1944),但没有受到太多的注意;后来为避免和已经成名的玛格丽特·米勒产生名字的混淆,乃改名为罗斯·麦唐诺,直到一九四九年,他推出以私家侦探刘亚契(Lew Archer)为主角的《动向飞靶》(The Moving Target),才正式在推理小说文坛取得一席之地。

玛格丽特·米勒一生体弱多病,经常住院接受治疗,日常生活中也无法忍受一点点烟味、噪音,到了晚上则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但她仍然活得很长寿,死时八十岁,整整比她同年出生的丈夫多活了十一年);她的身体状况使得她对身边环境与内在心理都十分敏感,对“病人”更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研究兴趣。她的小说是最早探讨各种身心症状者在犯罪里扮演的角色,对心理学与精神分析的应用,更是推理小说史上最重要的开拓者;她的小说主人翁或叙述主体,很少是身心健全的人,通过这样的人的眼睛所看出去的扭曲世界,使得她的小说有一种说不出的怪诞气氛,又有一种全新的角色行为解释。

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般认为就是《眼中的猎物》(A Beast In View,1955),这部小说曾经获得当年美国推理小说协会的“年度最佳小说奖”;而玛格丽特·米勒本人更在一九八二年荣获“推理大师奖”(Grand Master)的最高荣誉,肯定了她在推理小说题材开拓与创作成绩的终身成就。玛格丽特是一位不出远门而闭门创作不懈的作者,她的创作产出持续而稳定,只有她在七零年代痛失爱女,才停止创作整整六年。

《眼中的猎物》是玛格丽特另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从小说一开启,女主角就为种种奇怪的事件与现象所苦,而那些神经质的叙述语调和心理状态,也让我们看出女主角是有一定问题的;但事件与叙述一路牵引着你,你忍不住随着女主人翁的恐惧心情内心起伏,更随着她的理财顾问(在这里扮演侦探的角色)一路追索这位可怜女性的真实遭遇,然而不到最后一页,小说绝不会透露任何结局的解释给你(这也是玛格丽特·米勒的特色之一,你通常必须读到最后一页,真相才会大白)。

作品简介:

本书精选36篇詹宏志为“谋杀专门店——世界推理小说精选”丛书(101种)所撰写的导读,换言之,亦是对36部经典名著与36位推理名家的专业且翔实的介绍。

全书分三大单元:正统推理(22篇),犯罪推理(9篇)、变体推理(5篇)。此三大方向正是150年来欧美推理小说的沿革路径。作者在每篇导读中均精辟而生动地分析了每位作者及其著作在推理历史长河中的特色与价值,借由各篇的独立介绍,可清楚看出欧美推理小说的发展脉络,领略各创作者充满奇思妙想、百花盛开般的创意。

宏志的文字现在才在这里出版,虽然耽搁太久,总算让我长出一口气。

——阿 城

詹宏志是当代极少数能写明朗文章的人之一。明朗的魅力,绝不抽象,将复杂的来龙去脉说得有趣、帅劲,令人神往,他是此中高手。

——朱天文

我和宏志各有各的“动物领域”,同一代人,相与三十载,能够成为渐行渐近的朋友是不容易的事,关键在于我们都还保有一点不堪凑附热闹的好奇心,在惯于接触种种未必能和正常人交换心得的琐碎知识之际,相濡以沫也许正是难得的缘法。

——张大春

这些作品当然可以让大陆读者一窥詹宏志那百科全书般的知识配备与无线电望远镜似的敏锐触角,也当然能够略显这位绝代才子的蕴藉光华;我唯一担心的是,这就够了吗?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大陆读者明白:没有詹宏志,就没有今天的台湾?

——梁文道

作者:詹宏志

标签:詹宏志詹宏志私房谋杀推理台湾随笔理论研究

詹宏志私房谋杀》最热门章节:
1其他作品 《盲侦探卡拉多斯》2其他作品 《黑石南毒杀案》3其他作品 《火箭冲到太平间》4其他作品 《果铁警探打破蛋》5其他作品 《双姝谜情》6其他作品 《明月沟渠》7其他作品 《谋杀我姑妈》8其他作品 《卡西迪的马子》9其他作品 《二月三十一日》10其他作品 《桶子》
更多『文学理论』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