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道德情操论_译后记

亚当·斯密
宗教哲学
总共25章(已完结

道德情操论 精彩片段:

译后记

亚当 斯密的名著《道德情操论),创作于 18 世纪 50 年代,1759 年初版后, 又经过 31 年五次修订再版而“定型”,它是作者长期深思熟虑、仔细琢磨的一部 作品。翻译这样一部作品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我们之所以敢于接受这一任 务,主要是由于得到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翻译家陈彪如教授的鼓励、支持和帮 助。从 1979 年冬至 1985 年春的整个翻译过程中,都是在陈老的指导下进行的, 凡遇到困难,均及时得到了他的指教而释译。陈老还亲自审阅了部分译稿。全书 校订工作由胡企林同志承担。

我们在翻译此书的过程中,还得到了吴衡康同志、王涌泉同志和朱泱同志的 支持和帮助,在此,均表示深切的谢意。

本书译事由蒋自强主持,其中第一卷和第二卷由钦北愚译,第三卷和第四卷 由朱钟棣译,第五卷和第六卷由沈凯璋译,第七卷由蒋自强译。全部译文由钦北 愚、蒋自强统一修改定稿。

作品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的伦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斯密去世前共出版过六次。全书共有七卷构成,主要阐释的是道德情感的本质和道德评价的性质。斯密在该书中继承了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道德情感理论。他反对神学家用天启 来说明道德的根源,而把他认为是人的本性中所有的同情的情感作为阐释道德的基础。他用同情的原理来解释人类正义感和其它一切道德情感的根源,来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表明各种基本美德的特征。

亚当·斯密(1723-1790):生于苏格兰,青年时期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至1764年在格斯哥大学任哲学教授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为他在学术界赢得了声誉。他发表于1776年的《论国民与国家的财富》使他终于享有荣誉和爱戴。他于1790年去逝。一生未娶,没有子女。

作者:亚当·斯密

翻译:蒋自强钦北愚

标签: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蒋自强钦北愚

道德情操论》最热门章节:
1译后记2第四篇:论不同的作者据以论述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3第三篇 论已经形成的有关赞同本能的各种体系4-35-26第二篇:论已对美德的本质作出的各种说明7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的体系-第一篇8第六卷结论9第三篇 论自我控制10第二篇 论个人的品质,就它可能对别人的幸福发生影响而言
更多『宗教哲学』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