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_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诗歌戏曲
总共69章(已完结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 精彩片段: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久有凌云志☾1☽,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2☽,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3☽,更有潺潺流水☾4☽,高路入云端☾5☽。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6☽。风雷动,旌旗奋☾7☽,是人寰☾8☽。三十八年过去☾9☽,弹指一挥间☾10☽。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11☽,谈笑凯歌还☾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3☽。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七六年一月号。

赏析

全词上片纪事、写景,下片抒怀明志。文字简单、明了,沿袭了诗人一贯的写作风格,豪迈、自信依然是毛泽东在这首词中的两大元素。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首句即破空而来,气魄非凡。诗人在闲庭信步的从空间让阅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大气派。“凌云志”借井冈山的巍峨写出了诗人的“凌云”抱负。三十八年前诗人在此立下的天下抱负,今天早已经实现,如今他一路征尘归来,重访故地,心情是何等激动与自豪。诗人在走过他自己当年曾经战斗过的每一处地方时,都留下了深情的目光和不尽的思绪。这是最容易为人所理解的词意。然而,“重上”的含义仅仅是重回、重游吗?为何“重上井冈山”又是诗人“久有”的“凌云志”呢?这只是一次感情的寻觅回归,还是执政党领袖对使命的深层呼唤?

巍巍井冈,山高林密,竹繁花盛,树茂草深。涧水潺潺,莺歌燕舞,“高路入云端”,三十八年前的旧地,如今变了新颜。这让走在井冈山、站在井冈山的毛泽东禁不住思绪万千、感慨万千。他透过眼前的景色不仅看到了当年的腥风血雨,也看到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仰所起到的作用。也因此,诗人激动、豪迈、自信,挥毫写下“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这是一种驻足回首的豪迈与慷慨,也是诗人即将进行新一轮革命行动的信心和决心。

下片首三句是回忆往事,也是展望当今,有景,有情。“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的阵势、场面既是当年,也是当下。“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指时间流逝之快,也是领袖气度再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正是这种豪迈、自信、激情让诗人有了新的、更大、更高的理想与追求,才有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以及“谈笑凯歌还”的诗人自信。词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作结,回应词首,铿锵作响,掷地有声。这是诗人的决心与信心,也带给无数的人以激情和鼓舞。

如果我们把这首词置于它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似乎还可以从中窥探出更深一层的意思,至少可为读者提供一个阅读的参照。1965年春,毛泽东从北京到武昌下榻梅岭,44天后离武汉到长沙,5月21日从长沙出发,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之路重上井冈山。从他这一路行走、一路观看的言行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毛泽东准备不惜一切代价,发动一场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尽管这还只是其思考的初衷。如此,对“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我们就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至少表明了诗人要进行一场大变革的态度和决心,而词末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则隐然是呼应开篇的决心与信心的表达。半年后,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果然铺天盖地而来。

作者:张克中

作品简介:

本册工具书共收录63条词条。毛泽东一生热爱古典文学,其创作的旧体诗词想象飞动、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又具有丰富的政治内涵,既是其政治理想的体现,又是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历程的重现。《沁园春·雪》、《七律·长征》、《水调歌头·游泳》等诗词曾风靡一时,被广为传颂。本书收录毛泽东创作的63首古体诗词,以创作时间先后为序。每篇诗词都注明创作时间,对发表情况也做了简单介绍。诗词创作的背景、运用的典故、人名地名史实等则详加注释。钟振振、周啸天、赵逵夫等精心撰写鉴赏文章。本书编选附录三种,即《毛泽东论诗信札》、《毛泽东诗论选》、《诗词常识》,以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鉴赏毛泽东诗词。

作者:毛泽东

标签:毛泽东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诗歌赏析

毛泽东诗词鉴赏辞典》最热门章节:
1附录三 诗词常识2附录二 毛泽东诗论选3附录一 毛泽东论诗信札4七律·咏贾谊5七绝·贾谊6七律·有所思7七律·洪都8念奴娇·鸟儿问答9念奴娇·井冈山10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更多『诗歌戏曲』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