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_第十七章 唐代的海上交通和主要海港

张静芬
科普学习
总共25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 精彩片段:

第十七章 唐代的海上交通和主要海港

自西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后,到唐代与各国的海上交往达到了全面繁荣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城市。海外各国的使者、留学生、留学僧、商人不断地到中国来,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政治典章制度,进行经济贸易往来。这是唐代国家强盛、物产丰饶、科学技术发展,文化领先的必然结果。中国人在海外被称为“唐人”。“唐人”也常乘船前往海外。唐代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加强了对海外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

第一节 从广州通向南洋、西亚和东非的航线

与盛唐同时,八世纪中期西方崛起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我国史书称之为“大食”帝国。其边境东部的北段与唐朝边境相接。阿拉伯人素习航海,同中国人民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据不完全统计,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首次派人入唐,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的148年间,阿拉伯对中国正式派遣使者达39次之多。平均三年多就有一次。阿拉伯商人、伊斯兰教士也多次从海道到唐经商、传教。从唐中期起,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贸易来往进入新的高峰。

唐德宗贞元时(公元785—805年)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公元730—805年)所著《广州通海夷道》一文记录下了这一条从广州通往东非的航线。这条航线是从中国广州出发,越海南岛东南,沿南海的印度支那半岛东岸而行,过暹罗湾,顺马来半岛南下,至苏门答腊岛东南部,航抵爪哇岛。再西出马六甲海峡,经尼科巴群岛,横渡孟加拉湾至师子国(今斯里兰卡),再沿印度半岛西岸行,过阿拉伯海,经霍尔木兹海峡抵波斯湾头阿巴丹附近,再溯幼发拉底河至巴士拉,又西北陆行千里至(底格里斯河畔的)阿拉伯都城巴格达。由波斯湾再出霍尔木兹海峡沿阿拉伯半岛南岸西航经巴林、阿曼、也门至红海海口的曼德海峡,南下至东非沿海岸各地。

贾耽所记这条航线从广州出发至巴士拉用90余天。从巴士拉向西航行至东非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用48天。唐代远洋海船能航行于西太平洋和北印度洋水域,可知唐代远洋航行的能力。唐将航船泊岸之处盛产之象牙、犀角、珍珠、宝石、珊瑚、琉璃及乳香、龙涎香等各种香料、玳瑁等物收购后输往中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特产也远销亚非各国。海外贸易盛况空前。

第二节 唐与渤海国的海上航路

靺鞨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秦时称肃慎,汉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至隋唐时始称靺鞨,他们是满族的祖先。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直至鄂霍次克海沿岸库页岛等广大地域,有黑水部、粟末部等。

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粟末靺鞨纷纷归附。唐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受唐册封为震国公的粟末靺鞨首领大舍利乞仲象之子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仍称靺鞨。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派官至靺鞨招慰。大祚荣欲与唐修好。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大祚荣请求与唐建立航海通商关系,唐玄宗就派郎将崔忻以“敕持节宣劳靺鞨使”名义从长安出发,经山东半岛的登州,过庙岛群岛渡过渤海海峡到辽东半岛的清泥浦(今辽宁大连市中心青泥洼桥一带),再乘船溯鸭绿江而至“旧国”(今吉林敦化敖东城)。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其辖区设忽汗州,加授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也称渤海都督。从此,“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向唐学习,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使用汉文。玄宗以后,渤海经常派人走海路辗转到长安朝贡,请封号。多次派学生来京师太学学习,文化不断发展。与唐关系密切。其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的东京城镇。即贾耽记所至渤海王城处。

第三节 唐与日本的航线

(1)北线

a 登州入高丽渤海航线:从山东登州(今蓬莱)出发,渡过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航抵鸭绿江口,再分南北两路。

北路溯鸭绿江而上到吉林临江镇后,转陆行而达渤海王城上京龙泉府。大祚荣被册封的第13年遣使入贡,因陆路被契丹所阻,就走这条路。它成为中原与东北地区往来的重要航线,登州港口经常停泊渤海卖马的船只。

南路是从鸭绿江口到朝鲜的唐恩浦,再沿朝鲜半岛西岸南航穿济州海峡经对马岛、一歧岛去日本;或航至釜山后再转向航过对马岛、一歧岛而达日本九州。这条航线逐岛航行,虽航期较长,然安全平稳,是当时中国、新罗海船赴日传统航线。

b 文登通难波(今日本大阪)航线:从山东登州文登县莫玡〔ya牙〕口起航,东南行,横渡黄海,直达朝鲜半岛西南端的百济,再经济州岛、对马岛、一歧岛、值嘉岛而达筑紫(北九州)的大津浦(福冈)再东行到达难波,这也是隋炀帝派文林郎裴世清出使日本的路线,也是从扬州通新罗至日本的航线。

作品简介:

中国是一个水域宽广的国家,初期,人们行路多以陆路为主,但对很多依水而居的百姓而言,水路似乎更为便捷,于是先有了舟,后有了船,并逐渐从湖面行驶到江面乃至于广阔的海面。中国的造船技术便在时光的演变中完成了一次义一次的技术革新与飞跃。

作者:张静芬

标签:张静芬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经济专题

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最热门章节:
1辅文图片2第二十四章 清前期的造船与航海3第二十三章 戚继光抗倭和郑成功收复台湾4第二十二章 《郑和航海图》5第二十一章 郑和七下西洋6第二十章 元代的四桅远洋海船和北洋漕运7第十九章 我国指南针的发明及应用于航海8第十八章 宋代造船业的发展与海外交往9第十七章 唐代的海上交通和主要海港10第十六章 鉴真东渡日本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