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_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五节 《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特殊语辞的汇释

张明华
科普学习
总共26章(已完结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 精彩片段:

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五节 《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特殊语辞的汇释

《诗词曲语辞汇释》是一部专门解释唐宋金元明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语辞的书。该书的编纂,“成绩超卓,对研究古典文学和近代语汇贡献甚大”。

《诗词曲语辞汇释》的编纂 撰者张相(公元1877—1945年),语言文字学家,精通文史,于诗词尤为娴熟。原名廷相,字献之。浙江省杭州市人。幼年丧父,依母成长,曾考取秀才。早年在杭州的安定学堂、府中学堂和崇文学堂讲授古文与历史。后应聘上海中华书局编辑的职务,除主编文学、历史、地理课本外,编有《古今文综》十册。1936年与舒新城等人主编《辞海》。译有《19世纪外交史》。从壮年起,“浏览诗词,抽绎疑滞”。他认为:前人诗集“虽有旧注,多重实典,间涉语词,究亦寥寥”。于是,50岁以后,“渐事札录……随笔件系,积数巨帙。六十以后,专心兹事,且札录,且整理,阅六年而写成六卷。又阅二年,赓续要删”,于1945年始写定成书。

《诗词曲语辞汇释》的特点 唐宋金元明时代,诗歌、词曲、戏文传奇中,常见一些特殊语辞,如须、则、却、且、斯、解道、怎生、则个、端的、兀自之类。这类语辞大多是虚词或当时的口语、方音俗语,它们“皆用以组辞成语,间亦以衬托神情,故实字犹骨骼,此则其关节脉络也。正确地解释它们,有助于理解文意。但这类词历来没有专书解释。编者综览各家诗词戏曲作品,把这类语词包括单字、短语汇集起来,共计标目537,附目600余,分条800余,列举大量的例证,来解释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兼叙其流变和演化。每条先解说其意义,后列书证。与其他词典所不同的是,书中对每条书证都加以辨释。凡是字词有两个以上意义的,以一义为一项,各举书证解说。书中引证取材丰富,采诗词兼及题序,录剧曲并及白文;每“释一辞,下一解,必罗列唐宋金元之诗词剧曲至数十百种”,“每一辞之例证,由十余至五十余则”;所举书证依诗、词、曲次序排列。诗以唐人为中心,宋诗次之;词以宋人为中心,金元次之;曲以金元人为中心,元以后次之。在撰者看来“词为诗余,曲为词余,诗词曲三者各为分流,仍属同源”,“汇而释之”,较为方便。所以书中对辞义的诠释,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因其分流”而“自汇”,即以诗证诗,以词证词,以曲证曲;二是“因其同源”而“互汇”,即以三者或二者互证。这样,“综合各证”,得出解释,“假定为一义”。“一义不足概括,则别求解释”,“复假定为他义”。为推定一义,作者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摹情节、比照意义,反复质难。撰者还结合古今口头语言,从多方面探究辞义及用法的流变,寻索其确切的含义。所以这部书对研究唐以来文学作品的贡献极大,现代很多研究近代汉语语词意义的人都或多或少受其启示。即便是一般的诗词、曲剧、小说的读者,当碰到文字普通而用法特殊,或生僻难懂的词语,想从这部书中寻求解释时,亦可依照书末附录的《语辞笔画索引》,按词头的笔画去查找。

《诗词曲语辞汇释》的缺点在于有些义项区分较为繁琐;没有标注读音。

作者去世后,《诗词曲语辞汇释》始由中华书局于1953年印行。

几部重要的专门词典 中国近现代时期,编纂出版的专门字典、词典,门类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通过这类字典、词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窥见当时中国学术研究发展的水平。比如容庚的《金文编》和孙海坡的《甲骨文编》,就是这一时期古文字研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899年,河南安阳小屯村殷虚甲骨文首次被发现,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有大批甲骨文、金文和其他古文字资料相继出土和被发现,许多古文字学家,突破《说文解字》六书说的框框,开始采用科学的新观点、新方法进行古、近文字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丰富的研究经验。随着古文字资料的大量发现和近人古文字研究的繁荣发展,使相关古文字字典的编纂成为可能与必须,一批甲骨文、金文字典随之而产生。

《甲骨文编》 撰者孙海波(公元1901—1972年),字函博,河南潢川人。古文字学家。

中国的第一部甲骨文字典是王襄的《簠〔fu府〕室殷器类纂》,1920年天津博物馆手写石印初版本,1929年重订,该书释字错误较多,引用的卜辞文句不注明出处。1923年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编》问世,按《说文》分部次序把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一书中的文字重新编次而成,凡有异形字,一一列出。解释主要采用罗振玉、王国维之说,略参己见,考释文字“精密矜慎不作穿凿附会之说”(见该书王国维《序》)。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朱芳圃的《甲骨学文字编》,是就《殷墟文字类编》补正而成。

《甲骨文编》是在《殷墟文字类编》的基础上增辑而成。全书18卷,收录单字2116个,字形照《铁云藏龟》、《铁云藏龟之余》、《铁云藏龟拾遗》、《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菁华》、《龟甲兽骨文字》、《戬〔jian简〕寿堂殷墟文字》八种书的原形摹录,并注明出处书名和卷页片号。其中正编14卷,收录字形可以识别和可以按偏旁隶定的字1006个,其中见之于《说文》的为813个☾1☽,按《说文》部首顺序编排,字条上方标注篆文;不见于《说文》的字193个,附在同部首的字之后,字条上方加隶定写法;每字条下大多简单注明字形或用例;每字条一般收有异体字数个;诠释“博采通人”,“以己意为定”。另有:合文一卷,收录156字;附录一卷,收不可识的字1110个;备查一卷,注明没有收录的甲骨文资料中的常用字字形的出处。书末附检字一卷。容庚评价说:“此书之用,不仅备形体之异同,且可为各书之通检,由字形而探求字义,得藉此以为阶梯。”该书1934年由哈佛燕京学社石印出版。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甲骨文编》的改订本,更加完备,成为学习、研究甲骨文者的必备书。

《金文编》 这是中国第一部最完备的金文字汇编字典。编撰者容庚(公元1894—1983年),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

金文字典的编纂,发端于吴大徵的《说文古籀补》,其后有丁佛言的《说文古籀补补》,强运开的《说文古籀三补》,容庚的《金文编》。

《金文编》全书根据3000多件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收金文18000余字,其中正编1894字,重文13950个;附录1199字,重文985个。正编按《说文解字》部首排列,《说文解字》没有的字附在各部之末。“图形文字之未识者,为附录上,形声之未识者、偏旁难于隶定者、考释犹待商榷者,为附录下”。各字上方标注篆文,编有顺序号码。卷末附《引用书目表》、《引用器目表》、《检字表》等。《金文编》以其摹录精确、收字全面、考释严谨,得到历来治文字学者的赞许。王国维称赞容庚释字谨慎,书中立说大多可信。该书1925年写定,由罗振玉代为印行,1938年发行补订重版本,1959年出版校补本,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新修订本。

作品简介:

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字典词典对汉字的形音义和相互关系,以及各种词语的解释,不仅揭示了汉字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情况,提供了关于古代自然科学、社会民俗人情方面的常识,为阅读古籍、学习古代文化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作者:张明华

标签:张明华中国字典词典史话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文艺专题

中国字典词典史话》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六节 《综合英汉大辞典》——词典编纂新领域的拓展3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五节 《诗词曲语辞汇释》——诗词曲特殊语辞的汇释4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四节 《国语词典》——符号注音和音序排列排检法的先导5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三节 《辞海》——语词及百科词语的汇聚6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二节 《辞源》——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语文词典7第六章 近现代字典词典的演变和革新 第一节 《中华大字典》——新旧字典的津梁8第五章 古代字书的兴盛 第五节 《经传释词》——经传虚词的集释9第五章 古代字书的兴盛 第四节 《经籍纂诂》——集经传子史引文训诂之大成10第五章 古代字书的兴盛 第三节 《佩文韵府》——古代诗词歌赋词藻的汇辑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