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物理学_第七章 物理世界的图景 第三节 物质世界的波动性

戴念祖张蔚河
科普学习
总共45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物理学 精彩片段:

第七章 物理世界的图景

第三节 物质世界的波动性

波动形式的运动,在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篇章。在古代中国人看来,整个世界都处在不停地波动形式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波动的思想大概最早见之于《易》。它以阴阳对立的观点描述世界的运动。阴与阳“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表征阴阳的最突出的属性刚与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易·系辞》)。而进退变化的最主要表现形式是上下消长、盛衰起伏,并且随时间不断地向前流行,即《易·杂卦》所谓的“损益盈虚,与时偕行”。《易》的这些描述只有想象为自然界的波动才是可以理解的。

后来人们对这思想的发挥使波动的概念更加清楚。《易纬·乾凿度》写道:“阳变而进,阴变而退”;“阳动而进,阴动而退”。王充说:“阳极反阴,阴极反阳。”(《论衡·顺鼓篇》)直到17世纪,毛奇龄(公元1623—1716年)还说:“阳动则阴息,阴动则阳息,阴阳动静,互相推迁。”(《太极图说遗议》)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想象到,气的阴与阳两个方面,一进一退,一动一静,阴阳交错,动静推迁,正好构成了一幅波动的世界图景。

历史上许多典籍说明了古代中国人的波动观念。《内经·素问》写道:

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化生也。

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也。

在这里,物质气的相反形态(阴与阳),及其相反的运动形态(动静、升降)、相反的位形(上下、高低)都统一在运动变化之中。表面看来,不过是一种往复式机械运动,但“临”与“错”的观念只有波动图形才能恰切表示出来。

对于这种波动的方向和路径,古代人也有种种说法。《淮南子·诠言训》说:

阳气起于东北尽于西南,阴气起于西南尽于东北。

汉代董仲舒说:

阳以南方为位,以北方为休;阴以北方为位,以南方为休。(《春秋繁露·阴阳位》)

这种方向、路径图恰如今天的波动图,只要把波动中的向上运动看作“阳”的运动,波峰看作“阳”盛“阴”休(或藏)的位置,而把向下运动看作“阴”的运动,波谷看作“阴”盛“阳”休(或藏)的位置就可以了。这就像晋初刘智在《论天》中所说的,“阴阳相承,彼隆此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三九),阴与阳一隆起一衰落、彼此接续相承地运动,正是波动的简明扼要的说明。

我们再看看朱熹的有关论述。他写道:

作品简介:

本书按历史顺序,综述古代中国人在力、声、光、电磁、热等方面的发展和重要成就,由此可了解杠杆、共振、灯与镜、指南针、摩擦取火等知识的起源。本书深入浅出,饶富趣味,适于广大层面的读者,增进科学知识。

作者:戴念祖 张蔚河

标签:戴念祖张蔚河中国古代物理学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科技专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七章 物理世界的图景 第三节 物质世界的波动性3第七章 物理世界的图景 第二节 元气说的思想特点4第七章 物理世界的图景 第一节 “莫能破”5第六章 热 第四节 与热有关的发明创造6第六章 热 第三节 有关温度和温差的知识7第六章 热 第二节 热胀冷缩与物态变化8第六章 热 第一节 摩擦取火以及对热的本质的认识9第五章 电与磁 第三节 指南针10第五章 电与磁 第二节 磁石的特性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