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小说史话_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二节 狐魅花妖的世界——聊斋志异

张国风
科普学习
总共24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小说史话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二节 狐魅花妖的世界——聊斋志异

(1)文言短篇小说之王

文言短篇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发展到宋、元,一蹶不振,趋于衰落。可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异峰突起,取得了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全书近500个短篇,写尽人间不平,讴歌美好的爱情,寄托一生怀才不遇的孤愤,立意新颖,曲折离奇,寓意深刻。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科场不利,71岁始成贡生。中年时,曾一度在宝应作幕客。其余时间,均在家乡作塾师。蒲松龄的作品,包括诗、词、赋、骈文、散文、俚曲等,均收集在《蒲松龄集》中。

(2)名篇介绍

A 促织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品首先简要地交待了征缴促织的时代背景,揭出从上到下的腐败。接着让主人公成名出场,介绍他迂讷善良、不善应酬的性格以及他承应苦差,将家产赔尽的经历。故事随着促织的求而不得、得而忽失、失而复得向前发展,人物的喜怒哀乐,成名的命运也随之沉浮升降。在神灵的启示下,成名得到了一头俊健的促织,不料又被儿子失手弄死。儿子惧祸,投井自尽。全家绝望伤心。谁知儿子的灵魂竟化为促织。这头促织貌不惊人,却力挫群虫,所向披靡。于是,成名因为进献促织而荣华富贵。

整个故事曲折波澜,大起大落。开始时,成名一筹莫措,山穷水尽。不久,由图索虫,绝处逢生,于是,举家庆贺。不料儿子将虫扑死,全家落入绝境,成名由喜极到怒极。儿子投井,成名化怒为悲,情节发展到最低点。忽然“门外虫鸣”,矛盾又走向解决。但作者还不愿一下子走向喜剧的结尾,又插入力挫群虫的曲折。全文紧紧抓住人与虫的对比来写。“每责一头,便倾数家之产”,捉到一只,便欣喜若狂;一旦弄死,便“面色灰死”,“如被冰雪”,这就有力地揭露出“人不如虫”的悲剧。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把握极为准确细腻。听说儿子扑死了促织,成名愤怒已极,“怒索儿”,儿子投井,成名“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这时,失去亲子的悲痛压倒了不能交差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怨怒。儿子复苏,又“心稍慰”。门外有虫鸣,则喜而收之,又怕这头促织太小,不能合格。这篇小说的剪裁极为得体。三次捕捉促织,第一次写得极简略,第二次写得很详细,极写促织得之不易,为后面的乐极生悲蓄势,第三次,促织是儿子灵魂变的,写得虚虚实实,惝恍迷离。

B 司文郎

《司文郎》是蒲松龄抨击科举的力作。作者在故事中设置了王平子、余杭生、宋生、瞽僧四个人物,着力写科场考试的前前后后。四人之中,王平子和余杭生是现实的人物,宋生是鬼魂,瞽僧是半仙似的神秘人物。

瞽僧有一种特殊的评文方式,他能用鼻子去嗅文章烧成的灰,从灰的气味去判断文章的优劣高下。瞽僧先闻了一下王平子的文章烧成的灰,说是“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瞽僧的嗅觉是否可靠呢?作者巧妙地让“怀疑派”余杭生出面,“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瞽僧大呼“妙哉!”接着,余杭生又把自己的作文悄悄混入,谁知瞽僧不可欺,一嗅即说味儿太难闻,一闻就要吐。不料,余杭生居然中榜,王平子反倒名落孙山。宋生和王生跑去把结果告诉瞽僧。瞽僧叹息道:“我虽然眼瞎了,但鼻子还没瞎。那帘子里的试官连眼睛带鼻子都‘瞎’了。”不一会儿,余杭生气昂昂地来了,他得意地来嘲弄瞽僧。瞽僧讽刺他说,我评论的是文章的优劣,并没有给你算命,你不妨把试官们的文章取来,我一闻就知道哪一位是你的座师。余杭生和王平子果然去把文章找来了,烧到第六篇,瞽僧突然对着墙壁大吐,连连放屁,声大如雷。大家哄堂大笑。瞽僧对余杭生说,这就是你的老师啊!开始不知底细,不小心闻了一口,鼻子都受不了,吸到肚子里,膀胱里就容不下,直冲下面出来了。瞽僧状似疯颠,其实是痛骂试官。“帘中人并鼻盲矣”实为点睛之笔。

C 婴宁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全力刻划性格的小说。这篇小说也写了故事,但故事极简单,也不给人多少印象,使人掩卷难忘的是小说的女主角婴宁。婴宁生长在山野,父母早亡,母亲临终前把婴宁交托给一位老婆婆。这老婆婆对婴宁十分爱惜。婴宁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中,没有多少礼教的束缚,天真烂漫,孜孜憨笑,嬉不知愁。作者特别抓住婴宁爱笑的特点,尽情描写。婴宁一出场,便是“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这是王子服眼睛中的婴宁,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情人眼里的婴宁,这是比较静止的描写。看到王子服注目不移的痴状,婴宁笑着对婢女说,这小伙子的目光像贼。后来,王子服登门,婴宁在门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她不知见生人不应嬉笑,也不知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庄重才是。她只觉得这小伙子可笑。尽管老婆婆训她,她“忍笑而立”,不一会,“女复笑,不可仰视”。一出门,“笑声始纵”。以后见了王子服的母亲,“犹浓笑不顾”。结婚的那天,笑到无法拜天地。

作者还有意写了婴宁爱花的癖好。初次见面,只见她“拈梅花一朵”。王子服来了,她“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见到王子服以后,“含笑拈花而入”。婴宁的住处,“白石铺路,夹道红花”、“豆棚花架满庭中”、“窗外海棠枝朵”。成家后,她“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hun诨〕,无非花者”。这是作者以花喻人、以花衬人。

作者有意为婴宁安排了一个远离凡俗尘嚣而又仍然充满人情味的环境。离城30多里,“乱山杂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婴宁就住在谷底的“丛花乱树中”,“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zhe哲〕其中”。作者又极写婴宁的痴,写婴宁的爱笑、喜欢花,写她的天真单纯,寄托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作品简介:

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文言小说起源於先秦的街谈巷语,是一种小知小道的纪录。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长期的发展,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而白话小说则起源於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但不管文言小说或白话小说都源远流长,呈现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作者:张国风

标签:张国风中国古代小说史话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文艺专题

中国古代小说史话》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六节 三侠五义3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五节 镜花缘4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四节 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5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三节 讽刺巨著——儒林外史6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二节 狐魅花妖的世界——聊斋志异7第五章 清代小说 第一节 长篇小说的黄金时代8第四章 明代小说 第七节 拟话本9第四章 明代小说 第六节 封神演义10第四章 明代小说 第五节 金瓶梅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