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_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八节 风筝

王冠英
科普学习
总共20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 精彩片段:

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八节 风筝

清明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最令人高兴的节令。据说,清明这天一定要放风筝,而且要有意无意地将线弄断,这叫作“放断线风筝”。传说这种“断线风筝”可以带走放风筝人一年中所遇到的晦气。还有些地区认为风筝是年景好坏的标志,立春日风筝放得越高,年景越好。

风筝,又名纸鸢,俗称鹞子。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相传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是春秋时代的匠师公输般制造的。他曾经“削竹木为鹊,成而飞之”,并“作木鸢”来侦察宋国的军事情况。这是我国古代有关飞行器最早的记载。虽然“木鸢”不等于“纸鸢”,但说“木鸢”是“纸鸢”的前身恐怕没有什么问题。

类似的传说还有一些。据说汉初韩信想谋反,曾经在高祖刘邦远征叛将陈豨〔xi西〕的时候用放“纸鸢”的办法来测量未央宫与他住处之间的距离,准备挖地道入宫作乱。南朝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被困在台城之中,与外部音信隔绝。为了与外界取得联系,太子萧纲乘刮西北风的时候放“纸鸭”,把皇帝的告急文书绑在上面,希望有人能来解救他们。这些传说,不一定都可信,但看来风筝最早源于军事用途是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南史·侯景传》载侯景乱军看见萧纲放的“纸鸭”,以为是巫觋〔xi习〕“压胜之术”,这说明当时一般人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技术还不了解,觉得很神秘。

唐、五代的时候,风筝已成为人们游戏娱乐的工具。唐代诗人元稹曾经写过这样的诗:“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这就是描写小孩放风筝。五代后汉的李邺,曾在军营里用纸糊扎成“纸鸢”,让战士们放,以为游戏。后来他对纸鸢加以改进,在上边安上丝弦弓,放起来后迎风能发出像筝一样的响声,所以后来纸鸢才有了“风筝”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风筝娱乐性加强的一个表现。不过当时风筝仍然有用于军事目的的。《新唐书》记载,临洺〔ming名〕守将张伾〔pi批〕,在形势危急时曾制作高达百余丈的风筝,临风纵放,向外界求援。

宋代,城市商业空前发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工艺迅速发展起来,许多民间艺人以此谋生。文献记载,当时汴京和临安等大城市中已出现了众多的风筝行市。在西湖,每当芳春时节,许多少年郎在桥上竞放“纸鸢”,互相较量技艺的高低。在农村,放风筝也成为儿童喜爱的一项活动。陆游《欢村童戏溪上》诗中有“竹马踉蹡〔qiang呛〕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的句子,记载了农村放风筝的情景。宋张石《续博物记》说小孩放风筝,挺胸昂首,极目远望,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引丝向上,令小儿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这可以看作是当时以放风筝为健身活动的总结。

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民间风俗,不仅小孩,游春士女也都把它看成是一项非常高雅有趣的活动,文人士子更多以放风筝为遣兴之雅,诗文唱和。“清明近,游人闹,好风光,大家欢笑,风筝糊就到春郊”,十分热闹。放风筝的盛行,也使当时的绘画、戏曲常把它作为艺术创作的题材,上引记述清明放风筝的句子,就是出自戏曲家李渔的《风筝误》。

放风筝的盛行推动了风筝制作技术的发展。清代风筝不仅在质量、数量、花色品种上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还出现了有关风筝制作的专门著作,这就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南鹞北鸢考工志》。曹雪芹对风筝的制作极有研究,他在书中记载了43种风筝的扎、糊、绘、放的工艺和技法,每种都绘有彩图,并配有歌诀。这是目前仅见的有关风筝制作的专著。相传曹雪芹曾将制作风筝的技艺传给一位穷苦平民,使他赖以度日。他在文学巨著《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关于风筝的描绘,可以看作是这部风筝专著的补充: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也有拨籰〔yue月〕子的。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那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

……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小丫头子去了半大,空手回来,笑道:“晴姑娘昨儿放走了。”

……宝玉道:“也罢。再把那个大螃蟹拿来吧。”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命叫放起来。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翠墨带着几个小丫头子们在那边山坡上已放了起来。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了。独有宝玉的美人放不起去……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出去另使人打了顶线就好了。”宝玉一面使人拿去打顶线,一面又取一个来放。大家都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都起在半空中去了。

一时,丫环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送饭的来,顽了一回……,紫鹃……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登一声铰断,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探春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因道:“这也不知是谁家的。”

……说着,只见那凤凰渐逼近来,遂与这凤凰绞在一处。众人方要往下收线,……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在半天如钟呜一般,也逼近来,……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

作品简介:

人类的生活需要美,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对美得追求。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中华民族以其特有的辛勤和智慧,曾经创造出辉煌壮美的民族文化。品类繁多二千姿百态的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就是其中一簇巡礼而淳美的东方艺术之花。

作者:王冠英

标签:王冠英中国古代民间工艺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文艺专题

中国古代民间工艺》最热门章节:
1附录 附录二 辅文图片2附录 附录一 全国工艺美术主要产品品种分布3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十节 玩具4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九节 爆竹烟花5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八节 风筝6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七节 灯彩7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六节 纸扎、彩扎和人造花8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五节 泥塑、面塑9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四节 木偶10第三章 古代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 第三节 皮影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