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地理学_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七节 自然地理认识

赵荣
科普学习
总共24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地理学 精彩片段:

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七节 自然地理认识

清朝自1644年入关后,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到乾隆时期,才最后形成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大帝国。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清朝国内辖地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以外,还包括称为本部的18行省(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直隶)和称为藩部的内蒙古、青海蒙古、喀尔喀蒙古、西藏、新疆等地。清王朝的疆域:北至恰克图,南至海南岛、团沙群岛,西至葱岭(帕米尔),东至外兴安岭、库页岛。清王朝不仅拥有这样广阔的疆域,而且对之实行了有效的统治和管理。建成的是一个国势强大的统一国家,特别是经过康熙、乾隆两次组织的大范围全国地图测绘工作,使当时人们对中国领土内的地理状况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较之前代、清人对境内山脉体系、江源、河源、气候分布规律等,都有新的认识。

(1)地势

关于全国的山脉体系认识,清初顾炎武等仍引用明末王士性《五岳游草》的论述,阐述当时人们对全国山脉(称“龙”、“龙脉”)大势的认识。清初康熙在国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地图测量,尤其是乾隆时期对新疆等地的扩测,使当时人们对中国的山川地理大势的认识有了较大进步。其中对中国山脉体系也有了新的认识,如清代后期魏源的《葱岭三干考》云:

葱岭即昆仑,其东出之山分为三大干,以北干为正。北干自天山起祖,自伊犁绕宰桑泊(斋桑泊)之北,而趋阿尔泰山;东走杭爱山,起肯特岭,为外兴安岭,包外蒙古各部,绵亘而东,直抵混同入海,其北尽于俄罗斯阿尔泰山为正干。故引度长荒,东趋巴里坤哈密者乃其分支。分支短,尽乎安西州之布隆谷河。中干自于阗南山起祖,经青海,由三危积石,绕套外为贺兰山、阴山,历归化城宣府至独石口外之多伦湖而起内兴安岭,至内蒙各部而为辽东之长白山,以尽于朝鲜、日本。复分数支,其在大漠内黄河北者为北支;在黄河南、汉水北者为中支;汉水南、江水北者为南支。南干自阿里之冈底斯山起祖,起阿里东为卫藏,入四川、云南,东趋两粤,起五岭,循八闽,以尽于台湾、琉球(《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第四帙)。

他认为中国境内的主要山脉体系有三条。其中北干为阿尔泰山、杭爱山、外兴安岭一线,其南天山为北干的分支山脉。中干以昆仑山向东,经积石山、阿尼玛卿山分为三支:北支由此向东北经贺兰山、阴山、兴安岭、长白山;中支为秦岭、伏牛山;南支为大巴山。南干似自冈底斯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到南岭。

尽管魏源的论述中,还有许多不全面的地方(如太行山、祁连山、喜玛拉雅山的位置),但基本勾勒出几条主要山脉干线,尤其是去掉了关于东南丘陵作为山脉体系的观念,扩大了正确认识山系的范围。

关于国内各区域的地理大势,清初也已有比较清楚的认识。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就论述了全国各省会(政治、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周围地理环境的关系。

(2)植被分布与气候规律

古代关于植被分布规律,季风、信风等自然地理分布现象,都有一定的认识。较之过去,清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即关于中国第二条植被分界线的明确认识,植物分布垂直带谱,以及台风的深入认识。

关于中国第二条植物分布界线(南岭)的认识,晋代嵇含早在《南方草木状》中已有论述,如其所述:“芜菁,岭峤(南岭)以南俱无之。偶有士人因官携种,就彼种之,出地则变为芥,亦橘种淮北为枳之义也”(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一),即将南岭作为芜菁的种植分界线。此后,也有游人士客注意到南岭南北的植物差异现象。但直到明末清初时,屈大均才“更明确地提出把南岭大庾岭作为我国植物分布的又一条分界线”。他在《广东新语》卷二五中说到:

(榕树)性畏寒,逾梅岭则不生。故红梅驿有数榕,为炎寒(炎热,即南亚热带)之界,又封川西三十里分界村,二广同日植一榕,相去三丈许,而东大西小,东荣西瘁,东榕又不落叶。咫尺间,地之冷暖已分如此。

自韶州西北行,榕多直出,不甚高,与广州榕婆娑偃蹇者异。

关于植物分布的垂直带谱现象,先秦《管子·地员篇》中,就曾有描述,此后,各代都有零星记述,清末胡薇元在登峨眉山时,也曾观察记录了峨眉山的植被垂直分布现象。他在《峨眉山行记》中写道:

作品简介:

早在原始社会的初民阶段,人们就对地形,岩石等地理要素的认识积累了很多知识,从魏晋时期就已经成熟的制图理论“制图六体”到僧一行的子午线实测,郑和下西洋的实际行动,徐霞客的地理考察,等等,都可见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作者:赵荣

标签:赵荣中国古代地理学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史地专题

中国古代地理学》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八节 近代地理教育的肇始3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七节 自然地理认识4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六节 地图的演变5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五节 清代世界地理著作——《海国图志》6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四节 水道著作的重视7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三节 古代地理著作校勘的成就8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二节 地志撰著的重视与相关理论9第五章 从地理著作的校勘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清代地理学成就 第一节 清初的地理学新思想与地理成就10第四章 郑和下西洋与徐霞客全国地理考察——元明时期的地理学成就 第五节 潘季驯治黄理论中的地理思想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