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古代兵制_第七章 明朝和清朝前期兵制 第二节 清朝前期兵制

黄水华
科普学习
总共25章(已完结

中国古代兵制 精彩片段:

第七章 明朝和清朝前期兵制

第二节 清朝前期兵制

从清朝建立到鸦片战争爆发(1840年),是清朝前期。清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总结了以往历代的统治经验,建立了一整套的政治军事制度。然而,延续了2000余年的封建制度已走到了它的尽头,这一衰败的轨迹在军制上的反映同样明显,清代前期兵制的演变就是证明。

(1)军事领导体制

清朝前期的军事领导体制既有承袭历代王朝旧制的一面,又有保持满族传统特点的一面。最高军权由皇帝掌握,皇帝未成年前,由摄政王暂时代理。中央最高军事领导机构,清初是议政王大臣会议,雍正以后是军机处。

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始于后金政权的创建者努尔哈赤(公元1616—1626年在位)时期,具有八旗旗主共主国政之意。清入关后,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都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议处。康熙(清圣宗年号,公元1662—1722年)、雍正(公元1723—1735年)时期,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旗主势力被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衰落,至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终被废止。军机处逐渐成为最高军事机构。

雍正时,因用兵西北,急需一个得力的机要班子,于是在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立军机房(亦称军需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更名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其主要职责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清光绪会典》卷三),包括每日晋见皇帝,为皇帝拟写谕旨,和皇帝商议军国大事。所以成立不久,便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作用,成为实际上的军事中枢机构。在军机处任职的没有定员,多时有六七人,一般从亲王、大学士、尚书和侍郎等高级官员中选任,称为军机大臣,通称大军机。任命时也按资历和职务高低分别称为军机处行走、军机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等。其僚属称军机章京,又称小军机,由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乾隆时定为满汉两班,每班各八人,后增至四班32人。每班有领班、帮领班各一人,满语称为达拉密。

清朝仍设有兵部,但其权力较明朝时要小得多,仅仅负责管理全国绿营兵籍和绿营武官升转之事,不是统御机构。

(2)八旗兵制

八旗制度是满洲社会特有的制度。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努尔哈赤把他率领的军队分为四部,分别称为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能射军,并用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的军旗作为识别的标志。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将四军扩编为八军,以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为名,至此,八旗兵制初具雏形。

八旗制度的特点是兵民结合、军政结合、耕战结合。八旗不但是军事组织,也是社会行政组织。满族实行成年男子皆兵的制度,所有满族成员都纳入八旗组织中。八旗的编制情况是:以牛录为基本编制单位,300丁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统领。五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率领。五甲喇为一固山,由固山额真率领。汉语称固山为旗,八固山即八旗。后来,牛录额真又称为佐领,甲喇额真又称为参领,固山额真又称为都统。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开始创建汉军旗制,先设立汉军一旗。到后金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扩编为八旗。蒙古八旗也在同一年编成。所以清朝入关时共有满、蒙、汉旗兵24旗。

满洲八旗每牛录300丁,蒙古、汉军八旗每牛录200丁。清军入关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八旗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每牛录的丁数减为百余丁,而每甲喇所辖牛录数则有增加。过去各旗归各旗主掌握,入关后,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旗主的权力被削弱,八旗全归皇帝统帅。协助皇帝统帅八旗的是八旗都统衙门。

清朝统一全国后,将八旗分为京营和驻防两部分,各有10余万人。京营八旗又称为禁旅八旗,是都城禁卫军。其中由领侍卫内大臣率领的侍卫和亲军直属于皇帝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负责侍卫皇帝、保护皇宫,称郎卫;由都统、统领、总统、管理大臣等率领的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军营、火器营、健锐营、神机营等,负责拱卫京师,称兵卫。驻防八旗由将军、都统、副都统、守城尉、防守尉率领,分驻于全国各战略要地。除郎卫是以满蒙官兵为主外,兵卫和驻防都由八旗满蒙汉共同承担,但京营巡捕营由绿营兵担任。

八旗兵以骑兵为主。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八旗骑兵冲锋陷阵,具有很强的战斗力,是清朝军队的主力。但是全国统一后,八旗士兵久不习战,养尊处优,战斗力急剧下降。到平定三藩之乱时,八旗兵只能依赖绿营兵冲锋,这表明,八旗的主力地位已让位于绿营兵。

(3)绿营兵制

作品简介:

中国古代兵制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制作为国家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工具,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兵制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

本书按军事领导体制、军队编制体制和兵役制度的区分,对上起夏商、下迄清代前期的整个中国古代兵制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客观的评价,使读者对中国古代兵制的概貌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作者:黄水华

标签:黄水华中国古代兵制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军事专题

中国古代兵制》最热门章节:
1附录 辅文图片2第七章 明朝和清朝前期兵制 第二节 清朝前期兵制3第七章 明朝和清朝前期兵制 第一节 明朝兵制4第六章 辽夏金元兵制 第四节 元朝兵制5第六章 辽夏金元兵制 第三节 金朝兵制6第六章 辽夏金元兵制 第二节 西夏兵制7第六章 辽夏金元兵制 第一节 辽朝兵制8第五章 两宋兵制 第二节 南宋兵制9第五章 两宋兵制 第一节 北宋兵制10第四章 隋唐五代兵制 第三节 五代兵制
更多『科普学习』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