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_第三篇 与暴利共存的温商 第二章 疯狂的“温州团”

周德文唐灿
纪实报告
总共18章(已完结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 精彩片段:

第三篇 与暴利共存的温商

第二章 疯狂的“温州团”

在温州,不论是业已身家不菲的企业家,还是白手起家的普通人,都以抱团的形式笃信着“投机者总有天堂”。

温州人具有超强的购买力。当年的日本被称做“可以买下整个美国”,而今天的温州人有相似的说法:“温州能买下整个中国。”

炒房:龙港农民城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苍南县有一个叫“方岩下”的渔村,是一片人烟稀少的海边滩涂,“方岩下,方岩下,只见人走过,不见人留下”。

方岩下属于苍南县,而在鳌江河对岸的鳌江镇,人头攒动,车水马龙,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同样的地理条件,一边是繁华城镇,一边是荒凉的渔村,形成鲜明的对比。1984年初,“方岩下”与鳌江镇划为一体,进行集村建镇——称为龙港。

在龙港建设的会议上,苍南县钱库区任区委书记的陈定模建言献策,他提出发动先富起来的农民到龙港投资落户。建议得到认可后,回到前库区,陈定模便发动本区900多名“两户”到龙港投资落户。“两户”在当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技术有资金,自然是最适合的人选。但是由于户籍、就业、教育等相关配套政策的问题,落户问题一时并没有定夺。

当时,县领导正准备将陈定模调到县城乡建设指挥部任主任,思考了一个晚上,陈定模主动向县长请缨——任职龙港镇委书记。

6月,另外8个干部与陈定模一起组成了龙港镇的领导班子,怀揣着3000元的经费,陈定模决定不依靠政府把龙港镇建设好。

让农民买地建房或建厂,落户龙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陈定模翻遍了中央文件,找到了这样一条——“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有了政策上的依据,陈定模和他的团队来到周边的地区“打广告”做动员,陈定模苦口婆心:“想到大舞台发展的乡亲们,到龙港去,你们不是老埋怨乡下耳目不灵?龙港敞开大门等你们去,那里靠着青龙江,对面就是鳌江镇,水陆交通方便,你们可以开店办厂,做生意,跑运输……”

之后陈定模又从马列经典中找到了“土地有偿使用”的理论工具,1984年9月25日,龙港镇政府(84)19号文件《关于本镇农民、居民建房的有关规定》正式颁布。《规定》中提出:

龙港辖区内的土地,按照不同地段征收不同的市政设施建设费,其中最贵的是金钗河至方岩老街每间(一间相当于八分之一亩,包括门前道路)收5000元,纯属解决住房困难而在居民点建房的每间收200元。造房子的钱,原则上由进城农民自付。

很快,对当“城里人”充满渴望的农民蜂拥而来缴纳市政设施建设费,排队的长龙在当时龙港唯一一家的信用社柜台前从早排到晚。第二年元月,龙港镇共收到农民缴纳的建设费1.2亿元。

作品简介:

温州人敢想、敢试、敢为天下先,打造了许多令人惊羡的第一;温州人胆大包天、包地、包海、包岛、包油田……占尽市场先机、屡屡得胜。短短30年,温州以独辟蹊径的行走模式凸显了中国经济的创造性与原创性。

30年后,这里实体经济崩溃,投机之风横行,私企老板跑路,百姓人心惶惶……民营经济发展先锋面对种种困境如何突围?这将会促进国家在金融和民生领域有何动作,会给2012年以后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讯息?

本书纪实性深刻解读温州的经济迷局,探寻草根商业阶层“中国梦”破灭的基因,揭露大量温州经济的一手资料,全方位揭示了形成温州经济崩盘的原因、历程、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指出民营经济未来在中国发展的方向。温州之变局,即当下中国之变局。每个老百姓都应该读一读,起码这本书可以告诉你怎样让自己活得更好。

作者:周德文 唐灿

标签:周德文唐灿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金融社会学经济纪实

中国财富梦·温州大变局》最热门章节:
1本书参考书目2附录 温州近年经济大事记3第五篇 归去来兮 第三章 回归实业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4第五篇 归去来兮 第二章 从“地下”到“阳光下”5第五篇 归去来兮 第一章 期待新生6第四篇 债云压城 第三章 隐秘钱殇7第四篇 债云压城 第二章 告急8第四篇 债云压城 第一章 泡沫渐灭9第三篇 与暴利共存的温商 第三章 “资”生万“恶”10第三篇 与暴利共存的温商 第二章 疯狂的“温州团”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