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来香港一百年_第九章 “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

长江
纪实报告
总共78章(已完结

晚来香港一百年 精彩片段:

第九章

“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

赌马是香港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过去在我的印象里,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保持资本主义生活方式50年不变,这个“不变”最形象的标志就是邓小平先生曾经对香港人许下的那句诺言:“歌照唱、舞照跳、马照跑。”当然,赌马是一种赌博。赌博总是不好。“不好”的东西香港人为什么还不肯丢弃?还那么贪恋不舍?难道“赌马”也像鸦片,一旦吸上了就戒不掉?

当时关于“赌马”,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能够提出来的疑问也就这么一点点。

然而到了香港,首先我听说香港的很多老人今天就是为了“马”而活着的,很多类似的“笑话”比较突出的有一则:一位老人,临终前给家人留下的最后几句话,不是明确他死后财产应该如何在儿孙们之间进行分配,不是叮嘱一家人今后应该怎样和睦相处,而是不住地吩咐儿女下一场赌马,一定要替他押上哪一匹、哪一位骑手……

老人的“笑话”,夸张的地方肯定有,但是“赌马”在香港人的生活里真的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并非虚言——2006年2月,我在香港文学城网站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报道:《香港著名演员兼马评人骠叔,看完赛马咽最后一口气》,心里想:啊?老人的“笑话”还真的有了现实的版本?接着翻开当天的报纸,看到香港的报纸几乎每一家都登有这条新闻:“著名演员兼马评人董骠昨晚(2月22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主持赛马节目40年的骠叔一生与马结下不解之缘。昨晚骠叔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坚持看完了昨晚的最后一场赛马,呼出最后一口气跟家人、朋友及马匹永别!”

“骠叔”的仙逝,让香港很多人都垂泪痛惜。他最后弥留之际还在看电视直播,这确有其事,不过家人那是为了刺激他的生存意志,希望草地上飞奔的马匹能够拉住老人最后的生命。因为“骠叔”一旦“走”了,亲人家属舍不得,成千上万的马迷也舍不得。那么这位“骠叔”何德何能值得人们对他如此敬仰、如此挽留?作为一个“评马人”,后来我知道董骠从小就成长在一个练马世家,年轻时他本人也曾经是一位职业骑师。当了“评马人”以后,“骠叔”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不畏强暴、不受利诱、敢言善言、正直公平,经常因为不满意某位骑师的“表现”,批评时“青筋暴现”、“指指点点”,痛批马圈中的“害群之马”,因此是香港马迷们心目中一个相当有良心的“仲裁人”。

直到“骠叔”过身(去世),我才第一次意识到香港的马场原来是一角完全被我忽视了的世界。马场上有是有非,有正义和阴谋,有卑鄙小人也有英雄好汉。而我第一次赌马,记得那是在2004年“十一”,香港赛马会邀请我们刚到香港驻站的全体记者都来参加“国庆杯”的跑马比赛,并希望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给予报道。我当时心里颤颤的,被人拉着首次去做一件不怎么光彩的事情一样,别说马场上的规矩咱一点都不知道,什么投注、赔率、赛果、派彩,独赢、连赢、位置、三重彩,一连串儿的名堂我从来都没有听过,更关键的,一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跑去玩儿“赌马”,即使在香港,这,能行吗?

现在想想当初我的态度不知道有多么愚傻,好几个同行人当时就看透了我的恐惧,都送来嘲笑:真是的,老土!“跑马”在香港不是一种赌博,没人这么认为。它是一种娱乐,一个事业,这个你都不懂?“香港赛马会”如果摆到桌面上来,那可不是某位大佬玩主所开的黑色买卖,专门诱惑着贫苦百姓去开心、上瘾、扔钱、借贷,甚至赌到倾家荡产然后再去跳楼自杀,它是政府最大的一个单一纳税机构,也是截止到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赌博和慈善,这能连在一起吗?

香港人可以想得通用干“坏事”赚来的钱去展示“仁爱”的君子胸怀?

我弄不懂,一个人和整个世界都仿佛对立了起来。

但是不管我当初的认识有多么的幼稚,香港人历来不认为“赌马”是一件“坏事”,香港的马场和澳门的赌场本不是一回事。

如果追寻历史,香港人称“赌马”为“运动”,这项“运动”最早开始于1841年,英国人可以说一百多年前把大炮运到了香港,同时也就把马匹运到了香港。当时香港港岛的“跑马地”还是一片沼泽地,英国人把它收拾了收拾就变成了第一个跑马场。1884年,“香港赛马会”正式成立,1971年由业余组织转为职业赛马机构;1978年,第二座马场又在沙田启用。一百多年来香港的跑马、赛马、赌马对香港人来说一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马会”持有的在香港独家经营赛马业务的牌照,同时可以营办“六合彩”奖券、经营规范化的“足球博彩”,其所获盈利80%要回报马迷;14%交给政府;剩下的6%,才是“马会”自己的日常运转资金,这当中还要拿出2%来用于慈善开支,而香港每一场赌马投注额至少在8000万港币,新年等重要赛事的专场投注额还会过亿。2005到2006年年度,香港赛马会总共向政府缴纳的税款合计为124.5亿港元,约占政府总税收的8.6%,而在过去的10年里,香港赛马会曾经向香港社会各界,尤其是年轻人、长者、病患以及伤残人士提供的捐款已经超过了100亿。香港大学最早和内地交换学生“异地就读”,内地生员所享受的“政府补贴”,一年几十万,也都是来自香港赛马会的“利润”。

作品简介:

一个在内地CCTV《新闻调查》做了8年主持人和记者的长江,却要到香港做驻站记者,她将如何面对香港的社会和新的媒体环境?这个做惯了“无冕之王”的央视记者,在香港却要被拦在“红绳”外,受到“冷落”?香港到底有无“红灯区”?香港到底有无黑社会?真实的香港究竟是什么样子的?长江在《晚来香港一百年》中将给你尽情讲述……

去过香港的人多,静心观察的不多;浮光掠影的印象不少,全面揭示和思考的人不多;而深入后再轻松托出的就只有长江了。作为中央电视台的驻港记者,长江几年来以自己的视角,把上至李嘉诚、曾荫权,下至笼屋中笼民的喜怒哀乐都给出了第一手的个人记录。

《晚来香港一百年》是一部内地和香港文化深度比较的力作,书中配有大量的漫画和图片,可以轻松阅读。她敏捷的思考和活泼辛辣的文笔使文章滋味浓郁,她的调侃、直率和坦诚里有文化的惊异和理解,还有文化的谦虚与善意。正如陈建功所说:这是一本探究香港生活、拓展我们视野的书,也是一本磨洗我们的心性,让我们好奇、开心、谦虚、向善的书。

作者:长江

标签:长江晚来香港一百年报告文学香港文化

晚来香港一百年》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九章 “拆了墙”咱不更是一家?3第九章 “自由行”给你我带来了什么?4第九章 香港有张“月亮”的脸?5第九章 “交换文化”有什么不好?6第九章 上街“有瘾”?7第九章 敢不敢走近“红灯区”?8第九章 “赌马”和慈善连在一起?9第九章 一人偷拍、全体偷看?10第九章 咱还能让人给“八卦”了去?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