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淮海战役实录_第二章 战略运筹

姚有志李庆山
纪实报告
总共9章(已完结

淮海战役实录 精彩片段:

第二章 战略运筹

1948年初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准备连续打几个大仗,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歼灭长江以北的国民党军队主力部队,并指令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共同担负这一战略任务。这时,蒋介石鉴于全国战局吃紧,为了挽救南线危局,着手调整防御部署。他以重兵集结于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和陇海路的十字架上,妄图阻止我军南下。

如何进行这场有关生死命运的决战?双方都展开了紧张而周密、细致的战略运筹。

粟裕再一次建言毛泽东:举行淮海战役

1948年9月24日凌晨,华野已由东、西两面突入内城,济南城计时可克。而在徐州方面,准备增援济南的国民党军邱清泉兵团才到成武、曹县地区集结,黄伯韬兵团还没有完全集结,李弥兵团则远在固镇附近地区;他们已经察知我军打援部队正严阵以待,顾虑重重,迟迟不敢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援敌一旦知道我军已经完全攻占济南,便可能停止北援而转为加强戒备,以防我军主力南进,那时,我军预定的打援计划便将落空。

因此,华野前委及时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若敌人停止北援,我军下一步如何行动的问题。会议提出了两个作战方向:一是出鲁西南,跨陇海路,会合中野,寻歼敌军于徐州西南;一是由鲁南南下,出苏北、战淮海,然后攻略徐州。

在讨论中,大家分析了这两个作战方向的利弊,认为前者战场辽阔,便于大兵团运动,一仗胜利,便可发展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对敌人是致命的威胁。但是,这个地区东临徐州,南接蚌埠,西近武汉,我军在这地区展开将三面受敌,而且我军脱离了根据地,后方供应困难,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后者可以避免出鲁西南的许多不利,可以改善南线战局,暴露津浦线,迫使敌人退守或加强江边及津浦铁路沿线的防务,以减少其机动兵力,有利于我军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而且交通运输和供应都很方便,可以争取华中人力、物力的供应和支持。这个方向的困难是,由于敌我双方兵力高度集中于鲁南地区,对老解放区的人力、物力消耗较严重,但这些困难比起出鲁西南要小得多。经过热烈的讨论,统一了思想,大家认为后一个作战方向最好。

华野副司令员粟裕,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于24日晨向中央军委报告,提出了在敌人停止北援的情况下,下一步行动的具体建议,这个建议提出了四个设想:

1948年春天,华东野战军一部于河南濮阳地区整训,朱德亲临视察。这是朱德总司令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合影

(一)为更好地改善中原战局,孤立津浦线,并迫使敌人退守(至少要加强)江边及津浦沿线,以减少其机动兵力,与便于恢复江边工作为将来渡江创造有利条件,以及便于尔后华野全军进入陇海路以南作战,能得到交通运输供应的方便和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持,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这里所说的“淮海”是指淮阴、淮安和海州等地区)。该战役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一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宝应、高邮,而以全军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沿线两岸,以歼灭可能来援之敌,如敌不援或被阻,而改经浦口长江自扬州北援,则华野于两淮作战结束前后,即进行战役第二步,以3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结束淮海战役,尔后,全军转入休整。

(二)只进行海州作战,仅以攻占海州、新浦、连云港等地为目的,并以主力控制于新安镇、运河车站南北及峄枣线,以备战姿态进行休整。此案对部队休整更便利,但亦增加今后攻占两淮的困难(敌可能增兵)。

(三)全力向南求援敌之一部而歼灭之,但济南攻克,敌人加强警惕,可能退缩,恐不易求战。

(四)全军即进入休整,如此对部队有好处,但易失去适宜作战秋凉气候和济南失守后加于敌人之精神压力。

作品简介:

淮海有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淮海战役实录》向您披露,那座丰碑背后一段段珍闻秘事,一幕幕内情实况,国共两党两军惊心动魂的大搏杀,震撼世界的大决战,关系中国历史命运的66天,人民解放军一役歼敌55.5万余人 。

作者:姚有志 李庆山

标签:姚有志李庆山淮海战役实录解放战争纪实文学

淮海战役实录》最热门章节:
1主要参考资料2第七章 结局3第六章 支援前线4第五章 围歼杜聿明集团5第四章 围歼黄维兵团,合围杜聿明集团6第三章 首歼黄伯韬兵团7第二章 战略运筹8第一章 大势9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