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_第八篇 一场与瘟疫殊死搏杀的城市保卫战

何建明
纪实报告
总共9章(已完结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精彩片段:

第八篇 一场与瘟疫殊死搏杀的城市保卫战

22年前的5月,我从一个边远山区的军营上调到北京解放军某兵种总部。那个日子很令我感动,于是当晚我跑到天安门前,认认真真地看了一眼我心中的圣城。想不到的是22年后的今天(2003年:校对者注),当北京的1300多万市民们正在与非典进行着生死搏杀的时刻,我又一次忍不住地独自来到天安门前。我看到流金溢彩的天安门城楼依然那么巍然挺立,广场上的五星红旗依然高高飘扬,于是我忍不住面对天空,喊一声:祖国,北京,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如此深爱你们……因为就在这个日子里,我走进了正处在全民“抗非典”伟大战役的北京指挥中心,走进了与非典激战的第一线,在那儿感受着每时每刻的战斗烽火与生命至爱。

我因此想向读者报告北京发生的这场与非典生死决斗的伟大战役——

来自指挥部的报告

王晨,北京SARS医疗救助指挥中心的一名普通战斗员。那天他推开桌前的玻璃窗,望着长安街上的车水马龙,对我说:“第一天来到指挥部时,看到熟悉的北京城突然一夜之间变得万人空巷时,我的眼泪真的一下像散落的珠子……那情景太凄惨了!”我告诉他:那些日子里,每一个北京市民都有这样的感受,都在寻问“如此繁荣和现代的古都难道真会变成死城一座”?

那是一段多么恐惧的日子。

空气中,似乎到处迷漫着瘟疫肆虐的气息;街头巷尾,呈现的是人们慌乱而恐怖的匆匆行色,这样的时光足有数十天!是四月?是五月初?是五月中?

北京经历着像“泰坦尼克号”沉没前的那般景况,这种说法丝毫不夸张。所有经历这场瘟疫的人们,都会这样感叹北京的那些痛苦日子。

5月29日,新闻播出了当天的全国疫情,北京第一次出现了新发病例“零”的记录。那一天夜晚,我看到自己居住的楼下有人竟然放了一挂鞭炮,以示庆贺。虽然放鞭炮是违禁,但久抑痛楚的市民们还是对放炮者以笑助威。

“太不容易了!北京从最初的非典发病例‘零’数,到日发病例最高纪录的343例,现在终于又回到‘零’纪录!真是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领导啊!”一位70多岁的老婆婆,以其特有的虔诚,跪下双膝,面朝天安门方向深深地顶礼膜拜。

在场的人都在感叹:真不容易,好像这一阵过了几年似的。

这一天,北京的很多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庆贺“零”纪录。那喜形于色的神情相互告示着一个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北京战胜非典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5月31日,全国疫情仅为一例临床确诊非典病例,是北京的,而这也是由疑似转为确诊的。

北京在5月胜利实现两个“零”确诊病例。

其实百姓并不知道,本来这个“零”纪录应该早在几天前就能实现的。

作品简介: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三亚:一个因选美而荣耀的浪漫城市,重庆:一个饱含五代中国伟人心血而崛起的直辖市。)、三个人物(王淦昌:一个为两弹一星而隐姓埋名18年的大院士, 陈月盘:一个为共和国诞生而背了30余年黑锅的老地主,吴仁宝:一个为百姓创幸福而60年不倒的农民伟人)、三个历史事件(台州农民革命,北京SARS保卫战,5.12汶川大地震),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

作者:何建明

标签:何建明一个人的国家记忆报告文学城市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最热门章节:
1第九篇 一段悲痛欲绝的大地震记忆2第八篇 一场与瘟疫殊死搏杀的城市保卫战3第七篇 一场影响和改变9亿农民命运的山村革命4第六篇 一个为百姓创幸福而60年不倒的农民伟人5第五篇 一个为共和国诞生而背了30余年黑锅的老地主6第四篇 一个为两弹一星而隐姓埋名18年的大院士7第三篇 一个饱含五代中国伟人心血而崛起的直辖市8第二篇 一个因选美而荣耀的浪漫城市9第一篇 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