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_第四章 一台补鞋机掀起的“中国制造”巨浪……

何建明
纪实报告
总共7章(已完结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 精彩片段:

第四章 一台补鞋机掀起的“中国制造”巨浪……

很多年前,民间就有两句传说,叫做: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没有市场,哪里就会出现温州人。

温州人很有个性,他们有知命而认命,信命而不受命的特征,他们总能从没有市场处找出市场,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混乱中寻找商机,从鲜为人知的边缘经济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创造了人人皆知的现代版的经商神话。

温州人还有一个特点,他们除了要比自己的邻居富有之外,没有别的使命。赚钱和比邻居更富有的欲望,控制了他们的全部思想和行为。

而以上的性格决定了温州人抢占邻居的“便宜”及喜欢张扬的个性。温州人从来都喜欢标榜自己,他们即便干着最低贱的活儿,受着最不能忍受的痛苦之时,也从不放弃向外宣传自己是温州人,这一点让人格外敬佩。

近邻的台州人则不一样。台州人因为过去没有多少人知道“台州”这个地名外,还有一层更重要的原因是,历史上的台州是“贬谪之地”,故而这里的人不愿声称自己是台州人。笔者本人就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十几年前,我正在编著一套《中国英才》丛书,那时我知道北京的红桥市场已经有了一个很具规模的浙江人开的珍珠市场,因为那时经常在报端看到外国政要到中国访问,会到红桥市场买中国珍珠,比如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克林顿等。

有一天,我在编辑部见到一位长者前来拜访,他操着一口浓重的浙江话,他说他是在红桥卖珍珠的温州人,他掏出一张名片给我,从此我知道了这位叫陈宜根的长者,他就是在北京红桥市场名气很大的“珍珠大王”。

因为陈宜根一直称自己是温州人——很惭愧,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中国有个台州。老陈后来入了我编的《中国英才》丛书。他的事迹很不简单,即使是现在,不用看介绍他事迹的文章,我也会说出个大概:

他老家盛产珍珠,1987年时,年已花甲的陈宜根带着儿子独闯北京,父子俩先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3楼租了一个柜台,做起了珍珠生意。之后又搬到红桥农贸市场,摆下了浙江人在北京开设的第一个珍珠项链摊位。不料陈老先生的珍珠生意越做越红火,并成为京城一景。那时即便是首都北京的老百姓生活也很一般,开始爱美的女同志们能有一条价格在100元左右的珍珠项链是件十分惬意的事。陈宜根的生意就这么火了起来。后来他带着老伴、女儿、女婿和外孙女一起都进了北京,之后又把村里的人、邻村的人都带到了北京,“温州人”在京城卖珍珠卖出了名。

1992年,陈宜根把珍珠弄进了人民大会堂展出,中央领导和夫人,对陈宜根他们的珍珠大加赞赏,有中央领导还为陈宜根亲笔题写了“珍珠大王”四个字。陈老先生很会做生意,他把与领导人的合影和人家给他的题词往小摊上一放,于是那些逛红桥商场的国内国外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后来他的珍珠摊位,成了外国总统参观红桥市场的必到之处,尤其是随访的总统夫人们对又便宜又光艳的中国珍珠更是爱不释手,更使陈宜根这个“珍珠大王”的名声威震四海。他带的一批浙江徒弟有的成为国内外名门望族的常客,如白茹芳、童建红、茹培培等“珍珠女”现今都成了跨国公司的大老板。

因为写此文,我到了陈宜根老家温岭采访,才知我十几年前就认识的这位“温州人”,原来竟是台州人!

“过去在外经商的温州人中至少有一半是我们台州人。那时台州没名气,我们说了自己是台州人,别人会再问台州在哪儿,有的甚至以为台州是不是在台湾。所以久而久之,在别人问我们是哪里人时,就不说台州人了,干脆说自己是温州人。台州人吃亏就在这里,在前二三十年里一直是这个样……”台州人谈起这事,至今仍有些苦涩。

“可我们台州人比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都务实肯干,性格里有股硬劲,从不好高骜远,也不好大喜功。追求富有,改变贫穷命运,是支撑我们自身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我们日益进取不竭的动力源泉。一般的台州人都会有一股雄心——因为过去我们都很穷。”有位台州经济学家这样说。

他的话使我联想到一则法国故事:传说有位法国年轻人,他从小很穷。后来他以推销装饰肖像画起家,在不到十年时间里跻身于法国50大富翁之列,成为一位年轻的媒体大亨。不幸的是他因患绝症于1998年去世。在他去世后,法国一份报纸刊登了他的遗嘱。

在这份遗嘱里他说:“我曾经是一位穷人,在以一个富人身份跨入天国的门槛之前,我把自己成为富人的秘诀留下,谁若能通过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而猜中我成为富人的秘诀,他将能得到我的祝贺,我留下银行私人保险箱内的100万法郎,将作为睿智地揭开贫穷之谜的人的奖金,也是我在天堂给予他的欢呼和掌声。”这家报社后来收到18000多个人寄来的答案,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中大概有三类:一类认为穷人最缺少的当然是钱,有了钱穷人便不再穷了;另一类认为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没有机会,有了机会就可能不再穷了;再一类认为穷人缺少一技之长,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改变贫穷;也有人说穷人最缺少的是帮助和关爱。在这位富翁逝世一周年的时候,律师和代理人打开了这位年轻富翁的私人银行保险箱,公开了他的致富秘密。他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雄心。有一个年仅9岁的女孩猜对了,因此获得了100万法郎。这个女孩在领奖时说:每次我姐姐把她11岁的男朋友带回家时,总警告我说,你还小,不要有什么雄心!于是我想,也许雄心可以让人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所以我想穷人最缺少的可能是成为富人的雄心吧!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也有不少这样的女孩子。她们无论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季,三三两两地散落在城市的每一个马路边,或者在商场的路口和学校的门前。

作品简介: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民按下手印,签订了一份分田到户的包干“契约”。一年后,一位新华社记者将小岗村的事写成一组“内参”送到中央领导于里,小岗村从此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其实,中国农村改革的真正发源地并非在小岗村,而是在一个更边远和偏僻的山区农村——浙江台州的皂树村。这里的分田到户和大包干,比小岗村更早、更广泛、更彻底,并且经受的斗争也更激烈和痛苦。皂树村和台州农民应是中国农村改革真正的发源地和急先锋,中国改革开放史将重新改写这一重大事件。

作者:何建明

标签:何建明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报告文学改革开放

台州农民革命风暴》最热门章节:
1补记 发现历史的意义2第四章 一台补鞋机掀起的“中国制造”巨浪……3第三章 田埂上诞生的第一批中国“股民”……4第二章 皂树村:孤独而沸腾的农民革命策源地5第一章 真温州 假温州 原来是台州……6引言7序言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