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南渡北归3:离别_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四节 陈寅恪之死

岳南
纪实报告
总共61章(已完结

南渡北归3:离别 精彩片段:

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四节 陈寅恪之死

吴宓作别陈寅恪夫妇离开中山大学康乐园,陈氏在感情震荡平息后,又于孤寂中把全部心思放在《柳如是别传》的研究写作中。1962年6月10日,已是73岁高龄,双目失明的陈寅恪入浴时不慎滑倒于浴盆中,右腿股骨颈跌断,次日进中山医学院第二附院救治,因疼痛过度,三天昏迷不醒。医生考虑其年纪偏大,若开刀手术其体质难以承受,经家属同意和醒来的陈寅恪本人认可,乃采取保守之物理疗法,但效果不佳,从此断肢再也没有复原。半年后的1963年1月21日,为了过个团圆的春节,陈寅恪出院,在凛冽寒风中被人抬回家中。

目盲膑足的陈寅恪失去了活动能力,整日躺在床上,或被抬放到一张木椅上静坐,外界的光明与他已彻底绝缘,只有无尽的黑暗与他为伴。凄风苦雨中,陈寅恪于元宵节作《癸卯元夕作,用东坡韵》诗一首:

灯节寒风欲雨天,凌波憔悴尚馀妍。病室中有水仙一株。

山河来去移春槛,身世存亡下濑船。

自信此生无几日,未知今夕是何年。

罗浮梦破东坡老,那有梅花作上元。

这年的元宵节在2月,苏东坡有《二月三日点灯会客》诗,内有“蚕市光阴非故国,马行灯火记当年”等句。诗即步东坡韵而作。尚以温暖著称的南国,在这年2月仍然透着寒风苦雨的冷意,这种苦境既是现实的,更是陈氏的心理感受。第二句中的“凌波”,是水仙花的别名。颔联中的“春槛”,典出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移春槛”条:“杨国忠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欢赏,目之为移春槛。”后一句“下濑船”之濑,即湍流。“下濑船”,指平底的快船行于浅水急流之中。整个颔联指世事兴废,时转势移,人生变化之快。颈联中的“今夕是何年”,袭用苏轼《水调歌头》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句。尾联中的“罗浮”指罗浮山,即广东道教名山。“东坡老”乃陈寅恪自况,意为自己已经衰朽,与上联的“自信此生无几日”对应。尾联的后句与前句实出自同典,据柳宗元《龙城录》载:“隋开元中,赵师雄迁罗浮。一日,天寒日暮,在醉醒间,因憩仆车于松林间酒肆旁舍,见一女人,淡妆素服。与语,但觉芳香袭人。至酒家共饮,有绿衣童子,笑歌戏舞。师雄醉寐,久之东方已白,起视,乃在大梅花树下。”遂感而赋入律古风一篇以志焉。内有“醉眸不见陇头梅,垆边长卧不肯醒。恍兮惚兮安在哉?人生仿佛罗浮梦!”后人称做“罗浮梦”。

此诗乃陈寅恪预见了自己行将就命,不久于人世的情形,同时道出了对时局的忧伤与内心的悲凉。在这一艰难时局与破碎心境中,陈寅恪立下了在告别人世之前,完成最后一件因缘大事的雄心大愿,遂加快了《柳如是别传》的创作。在助手黄萱协助下,陈寅恪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钩稽沉隐,终于于1965年完成了这部长达八十余万言的皇皇巨著,为中国历史传记文学开一崭新篇章。“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气概。”

此后,陈寅恪再度用尽残力,以蜡烛成灰,泪尽泣血之意志,着手书写《寒柳堂记梦》,以记叙其三世及本身旧事,作为对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令陈氏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最后的愿望竟成为一曲魂断西天的残梦。

“文革”爆发后,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四大”声浪中,中山大学的“革命者”闻风而动,开始造起反来。霎时,整个校园内鸡飞狗跳,人喊马嘶,大字报铺天盖地。陈寅恪由原来的大字号“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也水涨船高地被加封为“牛鬼蛇神”、“封建余孽”、“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同时被指斥为大肆挥霍国家财产,享受高级护理待遇,非美帝国主义的药物不吃,有意污辱为其理疗的年轻女护士等的“罪魁祸首”。而随着原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被打倒在地,一直颇受陶氏关怀的陈寅恪更是雪上加霜。在一份红卫兵撰写的“战报”中宣称:“像中大历史系教授陈寅恪,简直是革命阵营中一枝大毒草,陶铸却偏偏要格外照顾他,优待他……这样浪费人民的血汗,去照顾一个‘反动文人’,他究竟安的什么心?”

在神州鼎沸,子夜唯闻唱鬼歌的阵阵呼啸声中,跟随陈寅恪多年的助手黄萱被造反派赶走,不许她再与这个“反动文人”见面。当年受陶铸直接关怀而委派到陈家的三名护士被撤除,陈寅恪工资停发,个人一点存款被冻结,并以中山大学“特号反动权威”之罪被批斗,三个女儿中的老大、原在医院工作的陈流求,被从四川发配到西昌一个干校劳动改造;老二小彭、老三美延均被发配到广东英德茶场干校劳改,家中只有陈寅恪夫妇相依为命。一个目盲膑足,一个体弱多病,两位老人相濡以沫,艰难图存。因工资停发、存款被封,陈氏夫妇生活无着,只得写“申请书”上呈学校党委,请求恩赐。这份被保留下来的“申请书”大意有二:一是陈寅恪心脏病加重,为维持残弱的病体,在粗食已经难进,只能进流食的情况下,请求用自己被冻结的一点积蓄,每日购买四支牛奶喝,“以维持生命,不胜感激之至”。

1969年,陈寅恪一家被造反派扫地出门,由原校园内所居二层小楼迁至中大校园西南区五十号一所四面透风,摇摇欲坠的平房居住。此时目盲膑足的陈寅恪病体衰弱得已不能吃饭,只能进一点汤水之类的“流食”,偶有亲友偷偷登门拜望,躺在病榻上已说不出话,只是眼角不断有泪流出,望者无不凄然。身处困厄绝望的陈寅恪自知将不久于人世,面对几次被“革命者”乱拳打倒,心脏病日趋严重,几乎瘫痪的唐筼,认为爱妻可能将先于自己命赴黄泉,悲凉无助中,夫妻相对而泣。奄奄一息的陈寅恪,怜夫人之悲苦,叹命运之不公,心怀无尽的怨愤与痛楚,留下了生命中最后一曲挽歌《挽晓莹》:

涕泣对牛衣,卌载都成肠断史。

作品简介:

本著是《南渡北归》第三部,描述了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在回归久违的故土家园之后,因内战爆发和各自的政治歧见,不得不忍痛离别,遥天相望,以及在海峡两岸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政治氛围中所遭遇的命运剧变。除述及迁往台湾的几位大师级人物,着重描述了留在大陆的吴金鼎、曾昭抡、曾昭燏、陈梦家、穆旦、向达、叶企孙、饶毓泰、吴宓、钱锺书等知识分子群体,不同的政治追求与爱恨情仇。令读者感知历史真相并扼腕浩叹的同时,也生发出“在史中求史识”的冲动,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

作者:岳南

标签:南渡北归历史民国岳南大师知识分子文化纪实抗战

南渡北归3:离别》最热门章节:
1后记2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六节 哲人其萎3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五节 吴宓之死4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四节 陈寅恪之死5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三节 康乐园之会6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二节 虎落平川7第十五章 悲回风 第一节 北归残梦终成空8第十四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第五节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9第十四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第四节 离奇的C.C.特务案10第十四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第三节 熊大缜遇害之谜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