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巨流河_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10节 同甘共苦的铁路人

齐邦媛
纪实报告
总共113章(已完结

巨流河 精彩片段:

第六章 风雨台湾

第10节 同甘共苦的铁路人

那些年月,真是磨难重重的日子!但也是我们生命扎根的关键时期。一个在中学被同学称为“罗几何”的四川青年,因为向往火车的奔驰而进入台湾铁路局,在台中边缘化的冷落日子里,自己寻求工作与生活的焦点,贯注研究,开创一生的事业,也实际带出了台湾铁路现代化自己施工的队伍。最艰苦的彰化到台南CTC工程由跌跌撞撞到站稳脚步,使用调度成功之后,一九六四年由原班人马装设第二条海线CTC设备,曲彰化到竹南。一九六九年完咸山线CTC,一共三百二十三公里。

这一批曾经一起吹风泡水,不眠不休同甘共苦的伙伴,一起工作到退休。他的第一位副段长陈锡铭,一九二八年生于彰化县田中,一九五0年自台湾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进入铁路台中电务段。先后七次赴欧、美、日等国考察铁路号志、电化技术。在台铁服务四十二年,历任工务员,各级工程司,兼任股长、段长,副处长、处长、总工程司,副局长等职务,于一九九三年二月退休。三十多年间与他一同“打拚”,成为终身至交(互相最佩服的是对方的头脑)。陈家和我家共七个孩子由襁褓到青年一起长大,如今皆已进入中年,天南地北有时重聚,最爱回忆的是彰化废轨道上推空列车的快乐。

一九五0年到一九六0年,笑泪交迸的奋斗日月,真是我们所有人的“黄金十年”!在台中复兴路,那座小小的日式房梁上,系绳垂下的摇篮里的三个婴儿,半岁后移往我们请木匠依照Dr.Spock的Baby Care书中画图所装的小木床,四周有纱窗,上面有纱盖,当时被亲友戏称为纱橱,比一般木制婴儿床安全。“一暝大一寸”,三个婴儿长大后陆续由台中国民小学毕业(校名“台中”,也许不是全市最早的小学,但是以市名为名,必是有些道理吧)。林海峰是校友,他赢得围棋名人本因坊荣衔后曾回母校怀念童年,我们都感觉非常光荣。

那十年间,我在那大操场边上看了无数场躲避球赛,那种球的打法,对我是新鲜事,至今我总觉得它对人生有嘲讽的况味。我上过那么多小学都没有看过这种球,它似乎不讲究球技,只以击中敌人数目定输赢,是一种消极的运动。好像在拥挤的地方消灭过多的人,自己才能生存。我心中一直凛然于躲避球的人生观,悲伤地看着那些孩子在操场的尘土里四面躲避,以免被击中出局。我希望普天下的孩子平安稳定地生长,不必为躲避灾难而培养矫健的身手。

他们童年环境的安详,很令我羡慕。那纱橱婴儿床,满院子各形各色,大大小小,世代相传的猫,和后院那棵大榕树是台中罗家三景。那榕树胡子又多又长垂至地上,树干上有一个洞,每逢有他们喜欢的客人来了,我的三个儿子就到玄关,把他们的鞋藏到洞里,然后进房说:“现在你走不了啦!”客人一定作大惊失色的样子。这样的玩法多年不厌,直到他们上了中学。那十七年!我们五个人都在成长。台中其实是我和孩子们拥有童年回忆的故乡,我自己的童年几乎没有可栓住记忆的美好之地。

作品简介:

巨流河,在清代被称为巨流河;哑口海位于台湾南端,是鹅銮鼻灯塔下的一泓湾流。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并未远去的时代,关于两代人从巨流河到哑口海的故事。

那立志将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父亲,在牧草中哭泣的母亲,公而忘私的先生;唱着《松花江上》的东北流亡学子,初识文学滋味的南开少女,含泪朗诵雪莱和济慈的朱光潜;那盛开铁石芍药的故乡,那波涛滚滚的巨流河,那暮色山风里、隘口边回头探望的少年张大飞……六十年来,作者读书、教书,写评论文章,却一直念念不忘当年事——郭松龄在东北家乡为厚植国力反抗军阀的兵谏;抗战初起,二十九军浴血守卫华北,牺牲之壮烈;南京大屠杀,国都化为鬼蜮的悲痛;保卫大武汉,民心觉醒,誓做决不投降的中国人之慷慨激昂;夺回台儿庄的激励;一步步攀登跋涉湘桂路、川黔路奔往重庆,绝处逢生的盼望;在四川、在滇缅公路上誓死守土的英勇战士的容颜,坚毅如在眼前;那一张张呼喊同胞、凝聚人心的战报、文告、号外,在作者心中仍墨迹未干……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  

作者:齐邦媛

标签:齐邦媛台湾回忆录纪实文学巨流河历史传记

巨流河》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3节 奏错了的乐曲2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2节 再遇名师3第五章 胜利——虚空,一切的虚空 第1节 战后新局——失落的开始4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14节 战争结束5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13节 张大飞殉国6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12节 三江汇流之处7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11节 前进的读书会8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10节 雷、马、屏、峨9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9节 战火逼近时——初读济慈10第四章 三江汇流处 第8节 眉山的明月夜
更多『纪实报告』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