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_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有人对你恶语相加,也会有人对你说上一世情话

大将军郭
社会心理
总共34章(已完结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 精彩片段:

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有人对你恶语相加,也会有人对你说上一世情话

有时候你是不是也会觉得,无论你多么尽力地做好自己,也控制不了他人的蜚短流长。

在后台收到一段读者留言,他在出版社工作,是一名图书策划。工资不高,但自己一直喜欢文学,所以也并不介意薪酬,更何况他家庭条件优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本来日子过得很舒心,但一次无意中别人发错了聊天记录,他才知道……

同组的其他几个同事有一个单独的微信群,聊天记录的内容是背后议论他因为家庭条件好,所以托关系来出版社,也是因此才受到领导器重。有一个人还愤愤不平地说,他家这么有钱何苦跟我们来抢工作业绩,就当个不劳而获的富二代不好吗?

他看后假装不知情,但心里十分愤怒。他说,当初大学毕业要是靠家里安排工作绝不至于只是来出版社,只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愿意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策划图书,这股认真劲儿被领导口头表扬过几次而已,根本不是同事猜测的那样一切都靠自己的家庭。

他没想到自己平时挺谦虚和气的一个人,对同事和领导同样尊重,从不轻易得罪别人,也不会卖弄自己的家庭条件,为何还会受到这样恶意的揣测和背地里的言语攻击?他说虽然表面上装作没什么,但心里过不去这道坎儿。他问我该怎么办。

我想说,活着,除了迎接善意的帮助和支持,同样也会遭受恶意的攻击和掣肘,这些都再正常不过,有时这样的攻击可能跟你平日的言行、人品都没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无论你多么尽力地做好自己,也控制不了他人的蜚短流长。这恶意在那些中伤者眼中,或许只是一种简单的、合理的联想(也可以称之为归因方式)。甚至你有时也无意中成为了制造留言和恶意中伤的人,因为恶意与否,会随着立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标准。

看到地铁上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座,那就一定是因为年轻人没有爱心;看到马路上男人冲女人大发雷霆,那就一定是男人没有气度;看到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开豪车,那一定是被包养了……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不否认,这种臆断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这些因果关系确实存在,且是一种常见的存在,但确实并不是唯一而正确的解释。

不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有没有可能是身体抱恙?吵架的情侣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女人做出了极其过分之事?年轻貌美的姑娘有没有可能就是能力出众,再不济也可能人家有个有钱的爹吧?一件事情的发生,背后的原因不计其数,无法穷尽,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只愿意在众多解释中选择一个,且认定它就是原因呢?

一方面是人们为了简化认知加工。我们生活在一个忙乱的世界里,每天要琢磨工作怎么做好,钱怎么能多赚一点,家庭怎么能和谐等等……一天下来脑细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如此生活,有谁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琢磨别人的人生呢?

更何况往往这个别人也不是自己的重要他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往往就用最简单粗暴的思维方式去判定那些没那么重要的人和事,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工那些更为重要的信息。

说白了,别人的揣测和判断,不客观不全面,于他而言不过是一闪而过的念头,于你而言,更是无足轻重没有过多参考价值的闲言碎语。

另一方面,任何认知方式或者说归因模式都是自我服务驱动的。我们对事物的判断总是利己的,在并不能确凿去给一个人一件事下定论的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去选择一个利于自身的解释,并且深信不疑。

作品简介:

你想找到适合的人却总是遇人不淑爱错人;

你想把生活过得游刃有余却找不对努力的方向;

你想跟上这个求快求变的社会却常常焦虑不安;

你想要做更好的自己但不喜欢不完美的自己;

你已经够努力了,却离理想中的生活差很远。

……

就是因为你不认识自己啊。

心理师为你解读你自己。

知道你怎么想,告诉你怎么做,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一生,没有比认识自己更为重要的事了。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作者:大将军郭

标签:大将军郭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心理学成长个人管理

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最热门章节:
1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也许星座说的都是对的2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请你让我犯个错3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出门困难症患者该如何生活?4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如果你根本过不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该怎么办5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朋友,你希望我过得不好吗?6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有人对你恶语相加,也会有人对你说上一世情话7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万箭穿心,也要努力活的光芒万丈8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对不起,我不想围观你的幸福9第三章 看得清自己,就是改变的开始 你担心的事总是很容易发生10第二章 为什么有些伤,你就是忘不掉 你倒是说啊,我怎么做你才满意?
更多『社会心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