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张之洞_第九章 试办洋务 五、陈念礽原来是桑治平的儿子

唐浩明
传记回忆
总共119章(已完结

张之洞 精彩片段:

第九章 试办洋务

五、陈念礽原来是桑治平的儿子

香山县城北距广州约二百里,南离澳门约一百里,东傍珠江口,西临西江岸,位于广东南部一块富庶的宝地上。此地在明代乃是一个晒盐场所。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盐商聚集的城镇。它因气候温暖而农产丰富,因海盐交易而经济发达,更因地临南海靠近澳门而早得西洋之风的感染。现在,诞生在此地的一位伟男子已经二十岁了。他在南洋求学,将要迈开他光辉人生的重要第一步,一个崭新时代的帷幕正在等着他去揭开。四十年后,人们为了永久纪念他的不朽历史功德,他的家乡香山也因此改名为中山。香山之所以诞生了这位伟人,不是偶然的,它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尚为之准备了厚实的基础。

早在道光初年,此地就出生了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就是容闳。容闳十二岁人澳门的教会学堂,十九岁留学美国,取得耶鲁大学的学士学位,加入美国籍。二十七岁回国时,正碰上遍及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内战。作为一个基督徒,他首先看中的是拜上帝会,他向太平天国的领导提出一系列富民强国的构想。

然而,当时正在忙于夺取政权的天王顾不上他的这一套,却不料天王的对手曾国藩很赏识他,几次三番地予以约见。容闳终于在安庆见到这位湘军统帅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二人相谈甚欢。容闳的那套宏伟的设想大受曾国藩的赞扬,立即拨出六万两银子,委托他到美国去为中国购买机器。后来,容闳又担起负责中国幼童留学美国的重任。

当时,中国士人的正统出路仍然是科举一途,留洋攻西学不为人所重视。容闳在京师及中原一带招不到合格的子弟,目光便转到他的家乡香山。果然,在这里他选派了不少优秀少年,而这批人才日后又为香山的进步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香山,就这样地成了近代中国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小县城。

陈念礽的家在县城西北角,此处较为冷僻。一座接一座的砖瓦房,比起县城中心那些宅院来,显得陈旧、灰暗。陈念扔把桑治平带进了一扇油漆剥落的门边,说:“这就是我的家。”

开门的是一个和念礽面相相差甚大的年轻人。他很高兴地叫了声:“哥,你回来了。”

念礽对桑治平介绍:“这是我的兄弟耀韩。”又对弟弟说:“快叫桑先生,他是我的主考大人。”

耀韩怯生生地叫了声“桑先生好”后,便赶紧先进了屋。

在简陋的客厅里刚坐下,便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小媳妇端了两杯茶出来。念扔对桑治平说:“这是我的弟妹。我去美国的时候,弟弟十岁,母亲带着他过日子,家里人口少,孤单,弟妹家人多,穷。第二年母亲便把她接到家来做了童养媳,去年完的婚。”

桑治平笑道:“你订了亲没有?”

“没有。”念礽的脸红了一下,很不好意思似的。

桑治平说:“哥哥未娶亲,弟弟倒先娶了。”

念礽说:“在中国算少见,在美国,这是很常见的事。”

作品简介:

张之洞比曾国藩稍后,是近代鼓吹洋务运动的先行者之一,也是北洋军阀的大帅之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就是他提出来的,直至今日仍不时被人们提起,从总体国策来看,这个口号也仍旧是被一再探讨而未有结论。写历史小说,要能概括出某一时代的精神,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这些都是文武全才,能破坏又能建设、诗酒风流、端穆沉藉的大人物。他们处在一个风云变色的年代,处理军国大事,并与中外一流人才打交道,“立德、立功、立言”,简直无所不能。奇怪的是,往往在血与火的大时代,历史才会集中这样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

作者:唐浩明

标签:唐浩明张之洞历史晚清传记

张之洞》最热门章节:
1第十六章 中体西用 一、受谭继洵之托,张之洞着力开导谭嗣同,劝他以捐班入仕2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七、采石矶上,师生宾主射覆续联打诗钟3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六、焦山定慧寺留下张之洞“与时维新”的楹联4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五、张之洞资助的《强学报》,竟然以“孔子卒后”纪年5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四、若康有为能为我张之洞所用,岂不更妙6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三、“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的这两句诗给张之洞以启示7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二、桑治平决定跳出名利场,与初恋情人一道融入天地造化之中8第十五章 与时维新 一、桑治平寄重望于张家二公子9第十四章 署理两江 六、东山再起的恭王,欲以战和两手应付危局10第十四章 署理两江 五、恭王府里,败军之将一吐苦水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