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在剑桥_第四部分:告别剑桥秘鲁追问狂——民主与集中之辩

李晓愚
传记回忆
总共43章(已完结

我在剑桥 精彩片段:

第四部分:告别剑桥秘鲁追问狂——民主与集中之辩

中国的青少年几乎没有不知道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可当我从一个国外的孩子口中听到这样一个名字时,惊讶之余顿时有了“他乡遇故知”的感觉。这个戴着一副大眼镜的秘鲁男孩看上去文质彬彬,他好学的样子令我谈兴十足,于是便跟他大侃特侃“毛先生”及中国现代史。当我兴奋地“手舞足蹈”、“慷慨激昂”了一番后,他居然“虚心”地向我请教了一个让我目瞪口呆的问题——共产主义是不是说你们中国人都拿一个大锅吃饭?我开始为自己“对牛弹琴”的傻气而后悔了,可还“为人师表”地摆出了个“诲人不倦”的微笑:“世界上有这么大的锅吗?把你们秘鲁所有的钢。铝合起来打口锅也不够中国人装饭的。”“共产党是不是就是搞集权?你们应该和我们这些国家学学民主嘛。”第二个问题简直让我火冒三丈:“集中不等于权。”“这不过是换种说法不是吗?”他紧追不舍。我心里暗暗骂着“孺子不可教也”,口中还耐心地向他解释:“共产党是在民主的基础上用集中的方式统一人民意见,而不是超越民主地实行专制。”说到这里我意识到这话太教条了,他恐怕领会不了。怎样才能深入浅出地让这位“勤学好间”的国际学生开开“窍”呢?我有些犯难了。

那天下午的小组讨论会我恰巧与这个秘鲁男孩分在了一组。整个讨论会由于各人意见不统一开得极不顺利。六点钟吃晚饭,六点半了会议还在艰难地“磨蹭”着。最后我行使了临时小组组长的权利,挥手阻止了他们无休止的辩论,并结合大部分人的意见做了扼要总结。“散会!”话音刚落,大家便“呼啦”冲向饭厅。我拍拍秘鲁男孩的肩:“瞧见了吧,一味搞民主只会让大家吃不着晚饭,民主的基础上有集中,我们才能填饱肚子嘛。”“咕、咕”他的肚子替他说声“Yes!”

这就是International(国际化)

国际会议参加第二届青少年国际网络会议的代表一共47名(25名青少年,22名成人),他们来自美、德、巴西、菲律宾、隆巴迪等大大小小近30个不同国家。会议的正式语言就有四种:英语、法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所以每天人会场前都要去领同声翻译器。一次,一个罗马尼亚男孩来间我借一盘中国民乐磁带,迸我房间的却是三个人——他和两个翻译。他用罗马尼亚语告诉翻译A,翻译A用法语告诉翻译民翻译日再用英语告诉我,一句话转了三道弯,够复杂的!最“酷”的是这次大会的主席,一个六十来岁的老太太,他一人包囊“四项全能”——一天换一种语言在大会上发言,“今天,请问我该用哪国语说话了?”每每她问起这个问题,台下人都用掌声代替回答。

国际市场我从万里之遥的中国拎来的大箱子,有三分之一被小礼物占满了。为了给每位参加会议的人都留一件中国纪念品,临行前老妈从夫子庙到新街口疯狂大采购。“这是中国人的一片情意嘛——万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可我到了这里才发现:各国青少年都比我具有“经济头脑”。头一天,一个布隆迪女孩来敲我的房门,由于语言不通,她一句诸不说就把一条漂亮的手织围巾放在了我手里。我开心地连忙冲她点头微笑说谢谢。她却不紧不慢地竖起了十个手指,嘴里蹦出一个英文单词:“Dollars(美元)”。我连忙把围巾送回她手中,打着手势跟她说我不需要。女孩既不介意更不生气,收回围巾上另一个房间推销去了。

在会议中心的走道里,摆满了各地与会者设置的摊点,整个儿一“世界贸易街”;波利维亚的笛子、索罗门岛的彩裙、肯尼亚的挂坠、斯里兰卡的明信片……只是价格大都不菲。在如此这般“世界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我也有些动摇了:到底是随波逐流“下海经商”,还是坚持老爸老妈的“中国情意论”?我最终还是没有将这些“万里鹅毛”们当“烤鹅”去卖——送“鹅毛”是纪念品,更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宣传——金钱诚可贵,友情价更高!

“鹅毛”全送出去后的那天晚上,布隆迪的小姑娘又来敲我的房门——手腕上带着我送她的景泰蓝手镯。她把那条手织围巾又放在了我手里,我正为国外人也懂几分“礼尚往来”而惊奇,她又一次竖起了她的手指——不是十个——只有五个!原来是削价大“甩”卖啊!

国际茶社

“秘鲁男孩事件”使我意识到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实在少之又少。为了给他们来点“文化熏陶”,我在房间里开设了个“国际茶社”,并特意在门外写了一张大海报——“Tea is Free”(茶免费),茶社“开张”第一天,各地“茶客”就络绎不绝。我左手拿着碧螺春的罐子,右手拎着热水瓶,口中轻吟——“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满以为“国际茶客们”会陶醉在中国绿茶的清香中,飘飘欲仙。没想到他们却都好像刚从阎罗殿里爬出来一样,个个面露痛苦之色。一个巴基斯但男孩对我说:“李娜,我认为你以及所有与你有关的事物都美好极了,但,”他举了举手中的茶杯,“中国茶除外。”一个阿根廷女孩“可怜巴巴”地跑来问我要糖:“哪有人喝茶不放糖的广她满脸疑惑地望着我。“哪有人喝茶放糖的?”我匪夷所思地盯着她。但最后还是把一颗大自兔奶糖“贡献”了出来。于是我的“国际茶客”们都好像“心有灵犀”似的,一个接一个来向我要糖,并众口一词:“哪有喝茶不放糖的?”“大白兔”全被他们“抓”走了,我只好重写了一张海报“茶免费,糖自带”。可打这之后,“茶社”生意顿时冷清了下来,不久我只好“关门大吉”了。

Miss China(中国小姐)——我最自豪的名字

临去巴西前我去办公室和各位老师辞行。一位老师以极严肃的口吻对我说:“出去以后你就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着中国了。”初初听来多少觉得这话有些“大道理”,可直到我真正走出国门,代表五千万中国青少年参加这样一个国际会议时,我才深切地体会到“代表中国”这四个字所包含的份量。

每天清晨当我步人会议大厅的时候,首先寻找的便是那个放着“China Li Na”的座位牌的位置。青少年国际网络会议,今年已是第二届。可放有“China”字牌的椅子却是第一次出现在这样一个会议上,而且只有唯一的一张。

会议开始的头一天,我便经历了一场“特别的考试”。身着民族服装的我刚刚落座,大会主席就向我提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21世纪儿童生存状况的看法。问题刚刚问完,全会场的人都将目光投向了我。我微笑着望着主席(妈呀!出这么个“馊”问题来考我,想来个“下马威”吗?)镇静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迈着中国女性传统步伐(小步走路延长时间思考),优雅地(这是后来那些“老外”们评价的)走上讲坛。台下众多电视记者打起的灯光让我觉得晃眼,但此时发言的大致要点已在我脑中形成了(曹植七步成诗和我十六步成文其根本原因恐怕相同——急中生智)。我用英语谈了三大方面:一是青少年保护法的建全,即不仅把青少年权利挂在嘴边,还要白纸黑字写进法律里,不仅写进法律里,更重要的是让法律得以实行;二是关于社会范围对青少年的关心,这其中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最后我又强调了青少年的一种自我觉醒,我们不仅仅是被保护者,还要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斗争,而且在向社会“要”的同时,我们也应勇敢地承担起所应承担的责任。此外,我又举了大量实例,借机谈了中国在青少年发展建设方面的成就,这是我在会议上第一次为中国做“国际宣传”。当“China”这个单词不时从我嘴里蹦出来的时候,我看到许多代表赞许地点头,心里特“过瘾”。当天下午,大会主席找到我并郑重地通知:与会代表一致推选我做大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主持人,同时兼任亚洲地区特别代表和报告发言人——我挺开心的,那场“有惊无险”的考试的成绩单已放在了我的面前。

以后的日子里,我每天忙得像陀螺:大会开完了,开特别代表会,特别代表会结束,亚洲地区会议又“开张”。为了将10名亚洲代表的意见集中扼要地反映到论坛上,我晚上常常要顶着瞌睡虫的侵袭奋战到11点多——朋友们都当我到巴西旅游,天知道我比上学还累。

作品简介:

在本书里,作者并没有介绍她的学习方法或者成才经验,她只是在真实的呈现她的生命状态和生命进程,记录下了她在剑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那个古老而又年轻、深邃而又平和、优雅而又随意、紧张而又闲适、传统而又先进的剑桥,注定了要在她的生命里留下印记。这个中国女生,在剑桥那样异域的文化环境和竞争激烈的学术气氛中依然出色,而且是以她的生命方式,这无疑是让中国的学生、家长和老师感到欣慰的。

作者在写剑桥,也是在写她自己,主体与客体相互碰撞交融,剑桥是她的剑桥,她是剑桥的她,还有她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学业、事业,爱情婚姻、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的思考,在这本书中都有精彩灵动的表现。这是一本专题性的书,也是作者的散文集,每个部分都独立成篇,可以当之无愧称为文章的。这本书里的摄影和绘画也大多为作者亲手所为,因此这本书对自我生命的表达是立体的。在本书里你可以尽情解读一段别致的人生,一种激烈有效的面对,一种纵深全面的搜索,还有生命里的美。通过阅读,引领您去面对,去感悟,去思考,去调整,去卓越。

作者:李晓愚

标签:我在剑桥李晓愚

我在剑桥》最热门章节:
1第四部分:告别剑桥圣保罗机场上演生死时速2第四部分:告别剑桥秘鲁追问狂——民主与集中之辩3第四部分:告别剑桥独闯巴西4第四部分:告别剑桥告别剑桥5第四部分:告别剑桥在剑桥握住春天的手6第四部分:告别剑桥Grantchester游记7第四部分:告别剑桥考在剑桥8第三部分:有一种爱牛剑之争9第三部分:有一种爱冥冥之中10第三部分:有一种爱见到查尔斯王子
更多『传记回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