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一路走来一路读_读书 基督徒读《古兰经》

林达
随笔杂谈
总共54章(已完结

一路走来一路读 精彩片段:

读书

基督徒读《古兰经》

北卡罗来纳州的教堂山(Chapel Hill)是一个美丽宁静的小城,这个小城有美国第一个州立大学——北卡大学。8月19日是新生注册的日子。开学第一天,一早上气氛就有点紧张。各大媒体报道,教堂山今日要出新闻。

每个新学期,北卡大学和其他很多大学一样,为新生制定一项阅读计划,指定读物并组织学生讨论,其目的是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的学习环境。本学期指定新生阅读的,是一本带注释的《古兰经选读》。一个保守基督教民间组织把这个阅读计划告上了法庭,指责州立大学实施这样的阅读计划,违反政府不得扶持任何一种宗教的政教分离原则。这一指控在联邦地区法庭败诉,原告立即上诉到联邦第四巡回上诉法院。这一天,学校已经开学,可到底能不能组织学生阅读《古兰经》,却还等着上诉法院的裁决。

上午十点钟,裁决下来了。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出于学术自由的原则,州立大学组织学生选读和讨论《古兰经》,并不违反政教分离的原则。

这一下大家总算松了一口气。有这一争议在先,反而使新生的阅读讨论更加热烈。这些学生,当然大部分来自美国主流宗教基督教家庭,现在更是对《古兰经》满怀好奇,议论纷纷。校方说,我们期望的就是不同的看法可以得到讨论交流的机会。

败诉了的基督教民间组织十分不满,他们说,这是法官们在“政治正确”压力下的裁决,如果校方指定阅读的是基督教《圣经》,大概就会受到违反政教分离的判决,而现在校方指定阅读伊斯兰教《古兰经》却说是学术自由,这说明法庭在实行双重标准。

我们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看,说法庭使用了双重标准,平心而论也不是一点没有道理。

美国是一个宗教气氛浓厚、宗教自由度比较大的国家。世界上所有宗教,不管是源自东方的还是出自西方的,不管是原始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和平的还是好战的,都在美国有组织、有活动、有发展。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碰到一起就要打的不同宗教,在美国都有,可在日常生活中都得和平相处,基本打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美国的法律对待宗教有两个原则,一个叫“宗教自由”,另一个叫“政教分离”。宗教自由是对老百姓说的;政教分离是对政府和教会组织说的。

美国的主流宗教是基督教的各教派,所以,历来政教分离的鞭子是对着基督教的。联邦最高法院关于政教分离的判决,几乎全部是对基督教在公立学校、政府部门和公共场合的限制,比如,公立学校不能在课堂上讲授《圣经》,不能带领学生祷告,包括球赛以前公立学校球队也不能集体祷告。

显然,在读书这个具体问题上,政教分离和学术自由原则是冲突的。这是一个两难处境。政教分离是保障宗教自由,特别是保障非主流宗教信仰的必要条件,是宪法规定的原则;而学术自由涉及思想和言论开放,也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在这一问题上的冲突,是没有单一解答的,只有相对妥协。司法裁定只不过是为冲突各方提供了一种现成而公认的妥协程序。

联邦第四巡回上诉法院对基督徒读《古兰经》网开一面,灵活地解释政教分离原则,反映了“9·11”以后美国朝野有识之士的一种担忧:必须防止对伊斯兰文明的偏见。正是在教堂山的北卡大学,“9·11”以后,师生们用各种方式表示对伊斯兰文明的理解和宽容。学生会主席号召同学们,在某一天穿上伊斯兰的传统服装,以表达对穆斯林同学的同情和支持,有几百个学生响应了这个号召。“9·11”以后,北卡大学和全国几乎所有大学一样,增设伊斯兰和中东的课程,阿拉伯语课程人满为患。北卡大学正在考虑要增加伊斯兰研究的专家职位。

当我们看到基督徒们在读《古兰经》的时候,应该想到:这是今日世界上的一件好事。

作品简介: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一路漫游走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一边行走在朴素的土地上,一边阅读着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同时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作者:林达

标签: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随笔游记历史政治美国

一路走来一路读》最热门章节:
1后记2读书 佐治亚州的希望工程3读书 坦白从宽也要言而有信——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一件检辩交易案的裁定4读书 极右派:民主体制下必要的邪恶5读书 关起门来,民主就死了6读书 续《“在上帝之下”还是“与上帝无关”》7读书 “在上帝之下”还是“与上帝无关”8读书 基督徒读《古兰经》9读书 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10读书 历史无禁区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