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历史的空白处_第四十八话 中国农村政治

张鸣
随笔杂谈
总共50章(已完结

历史的空白处 精彩片段:

第四十八话 中国农村政治

现实与未来的走向农民现在状况怎么样?它对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现在有什么影响?这可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张鸣:中国农村政治:现实与未来的走向

时间:2004年7月26日上午9:30

地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主讲嘉宾:张鸣

主题:中国农村政治:现实与未来的走向

主办机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中国改革》杂志

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

南方都市报

主持人:各位朋友,各位同仁,广东学术论坛“中国趋势”系列报告会第二轮讲座今天开始。今天的讲题是《中国农村政治:现实与未来的走向》。我们今天请来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主任张鸣先生,1957年获政治学博士,他是中外政治制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和中国现代政治思想两方面的研究,著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梦醒与嬗变——戊戌百年沉思》、《拳民与教民》、《直截了当的独白》和《关于两脚羊的故事》等等,是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学家之一。现在请我们的读者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鸣教授!

张鸣:各位早上好!我先声明一下,其实我谈不上是什么政治学家,连政治学的学者都不能算。严格来说我就是一个教书匠,业余时间写点东西,这也不是出于很强的学术冲动或者想为中国学术界做点贡献,主要是有话想说。我很惭愧,今天我给各位同仁做报告,应该说是汇报一下我对农村政治的一些设想和感觉,没有什么系统,更没有理论。在大学里,基本上我算是—个南郭先生。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他吹竽可以齐奏,而我今天很不幸,只能独奏。如果有讲错和不适当的地方,请大家包涵!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中国农村政治:现实与未来的走向》。我真正的学术生涯应该说做过一点历史,政治学实际上是我后来的行业。对于政治学,做点预测、趋势的走向还是可以的,但做历史,对这种题目实际上还是不太合适,非要让我做的话,有点赶鸭子上架的意思。现在,“三农”问题是比较热门的话题。目前来说,无论是学界、媒体还是一般老百姓都很关注农村问题,实际“三农”问题就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现在状况怎么样?它对中国的未来和中国的现在有什么影响?这可能牵动着很多人的心。我今天主要从农村政治角度来谈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讲一下,我们现在的农村政治架构、现状的由来。我一直认为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合适的:中国农村的现实实际上背负着历史的现实,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东西,其中包含了很多历史的因素。如果你不对它的由来进行探索,就无法解开农村政治的谜团。很明显,现在农村的政治架构很有意思,它有很多特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这么大,南北、东西差异如此巨大,却有一个非常整齐划一的行政架构:基本上都是从村、乡、镇,然后县,有的可能在县上加一个区,如此整齐划一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呢?在中国农村,农民的居住形式其实是千奇百怪的,不见得都是群居的。比如说四川是单户,它的公共空间是茶馆、集市;湖北的乡村都是一湾一湾,三两户人家一湾,它没有什么村的概念;北方有大的村几万人、十几万人,小的几百人,也都叫村。实际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整齐划一的建制。为什么现在是这样?这和现在农村的问题有没有关系?我认为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还有农民负担的问题、干群关系的问题,实际上跟我们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息息相关。严格讲,实际上现在的农村的政治结构是军事化的,别小看“军事化”这三个字,作为士兵,长官如果要命令你、支配你,可以没有理由;但是严格来讲,作为老百姓,如果想要随意支配,应该要有理由。长官可以随时随地进你宿舍,但作为老百姓,这是不允许的。所以这就有区别。不光现代的西方社会如此,中国古代也是这样,官员不能随意干涉百姓的生活。为什么现在是军事化的呢?他什么都可以管,不用任何理由就可以管你。我们知道,现在的体制:村、乡镇、县这个体制是当时公社体制的变异,公社化厉害的时候,极端的时候,把男女分开,把老房子拆掉,配备武器,集体食堂吃饭,但是后来搞不下去了,大家饿肚子,饿死人了,没法继续了。但是余下的体制强烈的军事化还是存在。当然现在,我们实际上很多事不管了,老百姓死活不管了,但是想管的时候还是随时可以管你。他想要进你家拿东西,想要对你做点什么,也不需要什么理由,这种事被媒体报道出来的很多,没有报道出来的更多。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作为基层官员,他不认为他这样做是需要理由的,是需要向你说明的。我们很多人从道德上去找根源,这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体制是怎么来的呢?有人说这是共产党一手干的,建国以后把这个事情做出来的,不错,将这个军事化做得很大,走到极致化是它的责任。如果从更远的角度来看,从中国100多年的现代化历史来看,一直都有,或者更早就尝试实行这样的体制。中国农村的问题不是从共产党开始才这样,可能要追溯到更早,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末新政的时候。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过程跟全世界类似的国家一致。还有一个是我们自己特殊的原因,所以我们中国走上这个道路。

作品简介:

《历史的空白处》是著名学者张鸣的历史文化随笔,他以另类的視角和举重若轻的笔触,将晚近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轶事生动勾勒,鲜活展现。

张鸣力图剖析历史空白处那些不为人知的深层真相,引领读者去反思中国封建文明给中国历史、给国人,乃至当下的社会带来的影响。错得过的历史,错不过的文字。

作者:张鸣

标签:张鸣历史的空白处随笔历史

历史的空白处》最热门章节:
1第四十九话 关于我的两篇自述2第四十八话 中国农村政治3第四十七话 漫议乡间合作发生的文化条件4第四十六话 为什么会有农民怀念过去的集体化时代?5第四十五话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生学6第四十四话 闲话“风头行政”7第四十三话 精英的养成8第四十二话 家族架构与公司架构9第四十一话 袈裟与权杖10第四十话 台湾的招幌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