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_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单做伴

蒋方舟
随笔杂谈
总共24章(已完结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 精彩片段:

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单做伴

一个九十岁的嫖客,在一个沉睡的十四岁雏妓的身旁醒来,用唇膏在她卧房的镜子上写道:“亲爱的姑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单做伴。”

以上情节,出自马尔克斯的最新小说《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Memories of My Melancholy Whores)。小说的主人公出生于中产家庭,一辈子没有老婆、没有事业、没有钱,他在父母留下的老旧房子里居住了将近一个世纪,他当过记者和拉丁语老师,现在靠退休金和在一家报纸写周日的专栏勉强度日。

在他九十岁那天,他想送自己一件礼物——和一个未成年处女狂野的一夜,这欲望来得如此汹涌,他联系了相熟的鸨母。当天晚上,他走入一个妓院的房间,躺在床上的,是一个赤裸的、全身汗光粼粼的十四岁少女,温柔热烈如小斗牛,她服了迷药,所以昏睡不醒。

主人公吓得不知所措,只想逃跑。作为一个男人,他并不是毫无经验的。相反,他九十岁的人生丰富浪荡得很:他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已经睡过五百一十四个女人,不过,其中没有一个是不要付钱的:即使女人不要钱,他也会强迫她收下,把她变为妓女。他很早以前曾经订婚,但是在最后一分钟逃婚。他一生不愿意负责,哪怕是对一只猫。

他生日那一晚,并没有和这个少女上床——老鸨因此嘲笑他。与上床的满足相比,他被一个更大的结论所震惊:在这个十四岁的妓女身上,他找到了真爱,九十岁以来的初恋。

老人爱得发狂,他变了一个人,他每晚去找这沉睡的处女,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布置上油画和书籍,在她耳边轻轻吟唱和讲解动人的诗,他吻遍她的身体但从未交合。他变了一个人,发现运转和影响世界的力量,是爱。不,不是那种皆大欢喜的爱,而是各种形式的苦恋和单恋。

老人改变了自己的专栏,无论是什么主题,他为她而写,他为她哭,为她笑,为她把自己的生命浇铸在每个字符里。他把每篇专栏变成了每个人都有共鸣的情书,因此阴差阳错地获得了事业上的最大成功。

白天,这个小处女到工厂上班、缝纽扣,晚上,则回到妓院忠贞地躺在床上,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老情人的模样,也对他的爱恋几乎一无所知。

按照马尔克斯的标准衡量,这并不是他最精彩的小说,首先,它篇幅并不长,只是一篇中篇小说。然而与《一件事先张扬的谋杀案》相比,它也没有密实的叙述,令人炫目的结构。可是,它确实是马尔克斯最勇敢也最古怪的小说,像是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川端康成的《睡美人》的结合。最邪恶的娈童癖,和最纯洁最无私的爱恋的结合。

九十岁的男主人公,面对一个沉睡的处女,是如此的惶恐和无助。她代表了青春、生命力、激情和不可知的未来,而老人,则已经被衰老、性、死亡这些概念如海草一样纠缠,无法自拔。大师如马尔克斯,在此刻也与他笔下这个一事无成的小小专栏作家毫无二致。主人公被少女所控制,是马尔克斯被“死之将至”的念头所控制。主人公面对少女的无助,是马尔克斯面对每天失去自己寿数的无助。

无论在《百年孤独》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马尔克斯都在传递着一个想法:不要以为年纪老了,就不该谈恋爱,这是大错特错的,人就是因为不再恋爱,才会衰老。

然而在《我那些苦难婊子的回忆录》里,这来得太迟太迟的爱,却是一种惩罚,一种加诸自身的道德惩罚。

面对着这个小妓女,他直面了自己过去的一生,那些窝囊、堕落与卑劣。对小妓女近乎绝望的爱,是一次对自己迟来的革命,交付了自己扣押一生的全部灵魂与爱恋。

作品简介:

蒋方舟二十岁后,首度杂文结集。

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被绑架的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

2008年秋天作者进入清华大学就读,2012年毕业,受聘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回首过往五年,课业之外,作者亦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及多种社会活动,生活不可谓不丰富不精彩。然而在忙碌与喧腾背后,作者却渐感迷失与困惑:参与的讨论越多,离真相仿佛越远;战斗檄文式的文章越写越多,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剑拔弩张的嘴脸。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本书由作者过去五年发表的各类文章精选而成。在书中,作者选择暂时回避各种大而化之的议论,退而反思自己的写作与成长历程,观察被时代绑架的一代年轻人——他们的童年早早消逝,青春期过早觉醒,他们过早地发现了成人世界的虚伪,更过早地被抛入一个充满竞争与争斗的世界——试着描摹群像,剖析标本。同时,在十七年的写作之后,重寻写作的意义,思考作家与时代的关系,袒露内心的文学地图。

本书特别收录获得“人民文学奖”的长文《审判童年》。在四万余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重新审视与阐发涉及童年的若干命题,将戏谑的口吻与犀利的质问、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谈论的内容不再是当下,而更多的是拼凑各种道听途说的消息,传递对风雨欲来的预测与恐惧;于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也开始用宏大的词汇说话,而不只关心文学及与之相关的;俗世的乐趣,不再是常态,而是暂时逃避的去处。

而我越来越清楚地知道,真相是复杂而多面的。因此,当我写下“中国”、“社会”、“时代”、“人民”之类的词时,变得越来越心虚。

我暂时放弃了对中国的总结,而去观察个体,见微知著。我们每往前活一天,就进一步被遗留在“历史”的坟茔里,总有一日,都成标本。做标本的制作者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这没有浮夸的语言和意识形态的争论来得吸引人,可不讨巧的笨功夫,也得有人来下。

——蒋方舟

作者:蒋方舟

标签:蒋方舟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杂文随笔青春成长

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最热门章节:
1代后记 写什么2审判童年 第二章 我活在一个我不可能成为好孩子的世界里,而我也比我想象的更坏3审判童年 第一章 家里的鬼影幢幢4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5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将军白先勇6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张爱玲7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前卫的民国8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纸上的街道9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达尔文改变中国10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孤单做伴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