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_一八、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何建明程贤章
随笔杂谈
总共24章(已完结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精彩片段:

一八、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在《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和研讨会上的发言(摘录)

程贤章

我多次到北京开会,但像这次到世人仰望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参加这样的盛会,还是第一次。我有幸参加这样的盛会,应该感谢三个方面的人。

第一,应该感谢世界生产率科学院终身院士、全国劳动模范、广东梅雁集团总经理杨钦欢先生。我在去年3月8日曾经向杨总提出我想写点东西,使晚年不至于太寂寞。杨总对我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你就写一部治水史,你看要多长时间?就这个时间问题,我对杨总说要3年,对何建明同志说要2年。杨总说1年,抓得越紧越好。杨总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让我在这个平台尽情发挥,四面考察。《中国治水史诗》的成功出版,印证了杨总在治水史的知识层面上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印证了杨总“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的指挥才能,印证了杨总策划编写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中国治水史诗》的远见卓识。

第二,应该感谢中国作协何建明同志。在编写此书之前,我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我就这样闯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我到北京来的主要任务,是请他当主编。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他答应了我的邀请。要说编写这部《史诗》我有什么业绩的话,那就是说我找到了一个很合适的好主编。因为有了这个好主编,才使《史诗》的组稿、编辑、出版进入快车道,才使《史诗》这一部鸿篇巨著在短短1年内闪亮面世。

第三,应该感谢热情加盟、鼎力相助的众多名家。众多名家的作品,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中国治水史作了详略得当、恰到好处的描述,使摆在读者面前的《史诗》亮点纷呈。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众多名家挤出宝贵的时间,辛勤的汗水撰写出来的200多万字的名作,才使“摘仙桃”的梦想变成现实,才使《史诗》的首发式、研讨会登上大雅之堂。

谢谢治水史诗的出版使我晚年过得充实。

谢谢参与这次盛会的首长们、朋友们。

谢谢。

作品简介:

2010年由杨钦欢总策划,何建明、程贤章主编的《中国治水史诗》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汇集了李存葆、何建明、蒋子龙、徐坤、张炜、叶延滨等近百位知名作家的治水作品。

《中国治水史诗》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认为是:是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后,我国第一部用文学表现形式所创作的治水巨著,弥补了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空白,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纪实价值。王必胜、缪俊杰、孟繁华、田珍颖等文坛评论家、作家、社会学家为此写了评论文章,各刊物竞相发表,于是将其汇集编辑了这本《<中国治水史诗>评传》。

作者:何建明 程贤章

标签:何建明程贤章中国治水史诗评论

《中国治水史诗》评传》最热门章节:
1二三、《中国治水史诗》编写纪事2二二、一部传奇,一部史诗,一部经典3二一、在《中国治水史诗》首发式上的发言4二〇、承载文化,扬帆出航5一九、从《中国治水史诗》谈文学的不朽6一八、利在当代,功在千秋7一七、人水和谐:我们共同的未来8一六、中国治水史诗的伟大开篇9一五、新世纪的“水经注”10一四、中国江河将会永远铭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