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_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谢幕:不要相信我的话

熊逸
随笔杂谈
总共54章(已完结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 精彩片段:

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谢幕:不要相信我的话

王充是个大刺儿头,总有点儿横着膀子找茬儿的意思。但有些找茬儿经常是有趣的,虽然做人满怀疑问也许会很辛苦。《孟子》一书里会有多少疑问、多少无法确知的东西呢?很多。生活如此,历史更是如此。人民群众的眼睛很少有雪亮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听风就是雨的,大家往往并不在乎这雨到底是真是假,重要的是风声是不是能够迎合自己的心理预期。看历史,看生活,经常让我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却不一定就是真实的信息。如果那份要命的清政府档案没被发现,袁崇焕可能到现在还被人们骂作汉奸呢。想想当时北京老百姓群情汹涌地看袁督师遭受千刀万剐,还觉得不够解恨,还要疯抢剐下他的肉来吃……想想也头皮发奓。

——嗯,最后请两位看似不相关的人来给这本书谢幕吧。第一位上场的是张良。

哪个张良?汉朝“开国三杰”之一的那个张良,这是位神仙一般的高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本来是韩国贵族,秦始皇灭掉六国,自然韩国也是被灭掉了的。年轻的张良处心积虑要报仇,要刺杀秦始皇,于是有了那次博浪沙大铁椎的行刺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误中副车”的成语。

张良行刺失败,赶紧逃跑。秦始皇气坏了,吩咐下去,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活动。如果在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人要想逃跑还有很大的成功可能:那么多国家呢,就在国际社会上来回转呗。可秦始皇时代已经一统天下,无论逃到哪儿都出不了秦始皇的势力范围,而且,以秦始皇的凶残暴虐和雷霆手段,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张良能逃得了吗?《史记》的记载是:“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隐匿下邳。”

张良改名换姓藏起来了,秦始皇“大索天下”,竟然没找到他。

张良到底藏到哪儿去了,能让神通广大的秦始皇都找不到他?

有人说了:张良是被一位神秘黑衣人藏到自己家里了,而这位神秘黑衣人的家秦始皇是万万也怀疑不到的。

是谁呢?

我敢保证肯定有人第一个就会猜到是秦始皇的老婆,或者是秦始皇的哪位正当宠的妃子。她把年轻英俊的张良(张良确实是个美男子)藏在自己的卧室,这两人或许以前就是青梅竹马,或许此刻美女救英雄一见钟情,而且这美女也和张良有类似的身世,是位六国贵族之女,被秦始皇灭了祖国之后抢进皇宫来的。于是乎国仇家恨,干柴烈火……谁要想看这种剧情,回头等我单写一篇小说好了。

那这人到底是谁呢?

是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赵高。

不错,就是赵高,著名的大奸臣,“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就是他的事,对秦朝的灭亡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可是,赵高这个大坏蛋、大反派、头号的卑鄙小人,他怎么会帮助张良呢?

作品简介:

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想知道这些问题——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不是八百年?孟子编排河南人。《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孟子对求职者的重要忠告。别把孝道当伦理。挑唆一场侵略战争。

熊逸本人这样说:以史为镜?以史为哈哈镜?

“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如果我们对着一面哈哈镜穿西装、打领带,大摇大摆地出门而去…

又如果:这镜子一会儿是凸面镜,一会儿又是凹面镜,一会儿这里被贴了张招贴画,一会儿那里被记号笔涂了几句友情提示……又如果:这镜子不再成其为镜子,而变为巫婆手里的水晶球——你能从这里面照见什么,那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块抹布罢了。

作者:熊逸

标签:熊逸孟子趣说国学随笔历史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最热门章节:
1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谢幕:不要相信我的话2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刺儿头王充3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的GPS路线分析4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当官要不要领薪水?5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怨天不尤人6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起名字的阴损典范7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谁是小人?8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拿拿架子9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征收卑鄙税10卷二 公孙丑章句下 孟子的工资条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