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陈村碎语_关于《少男少女》

陈村
随笔杂谈
总共8章(已完结

陈村碎语 精彩片段:

关于《少男少女》

听说《文学月报》在讨论我的《少男少女,一共七个》。小说发表前后,曾听到一些批评,也收到读者的来信。现就借《文学月报》的版面,一并作复,算是加入讨论。

这个中篇的写作,前后跨三个月。查记录,从1984年9月22日写到同年的12月25日,其间因去北京、济南而一度中断。写成后读稿的感觉与写前的预期大致吻合。因想投往月刊,篇幅则不敢加长。

这篇小说,以我本人的想法,主要是想写给当父母的与当教师的人们看的。因此用了第一人称,用了一个孩子的口吻。小说中的故事由三菱来叙述,以求更贴近一位年轻人的心理。

全文实际写了八个少男少女,四男四女(稿子写成后,为它取名时将三菱的妹妹漏了,于是成了“一共七个”)。作为作者,对他们的看法和褒贬当然是有区别的。也写了几个当父母的,也有区别。我无意将这八个少男少女来概括中国的全部少男少女,也不准备将小说写成论文或调查报告,那是社会科学的事。文学不同于科学。

我想,不管我们愿不愿承认,愿不愿“看见”,那些孩子这样的存在都是一个事实。他们不仅存在着,还在成长着,今后还将负起建设、保卫和领导我们这个国家的责任。因此,必须正视他们。

我四岁开始当舅舅,二十七年来,有了八个甥侄,他们不总是让我看得惯。我曾当过教师,教过的许多学生中很有叫我头疼的一些人。我是社会的一分子,见过许多“文学青年”或非文学青年,我要自己努力去理解他们。

我们的社会,是以雷锋为楷模的社会,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雷锋的,甚至不可能完全消除犯罪行为。这个道理是如此明白,但在文艺作品中,一些似乎不那么有光彩的形象往往得不到描写。描写并非为了鼓励不良行为,不是这样,相反,是要求人们正视它。假如我们有信心,有勇气的话,只能正视它。同时,这种描写也是为某些行为正名。社会发展到今天,旧式的父子关系再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这是很可惜的,也是必然的。

在写作中,我没用我们都习惯的方法来为三菱贴金。其实,他既清楚又不清楚自己。他的话既当真又不正真。他既气壮又气馁。到第十九节的结尾他问出“我是谁?”时,悲哀已到了顶点,毫无幽默感可言。我曾对一位朋友说,这篇小说再不能写下去了,再写就全没了欢悦的色彩。要是仔细一些谈的话,可发现这小说不是个喜剧,三菱也并非他自称的“乐观主义者”。

顺便提一下,《文学月报》六期上华玉章同志的文章拜读了,得益匪浅。但有几处确是误会,如三菱并没骂过他父亲“下流”。更没欣赏反转片的“浪得入味了”(这时他反用出了全文中最激愤最刻薄的词句)。另外,似乎没有“三个妙龄少女都对三菱钟情”的情节。负片和三菱几乎是冤家,对申光是三菱在自作多情,唯一可以拿准的是反转片,可惜最终还是闹翻了。所以,三菱也不是“大观园里的贾宝玉”。至于七个少男少女“没有一个真正刻苦读书的”,说得也不确,至少有申光在读着,并被三菱讥作“书呆子”。阿克发为了读书而去课余卖瓜,三菱为了阿克发读书而去当模特儿,这样的精神,实在不应称作“阿混”。

我们以往熟悉的是高尚的语言配上高尚的举止,于是皆大欢喜。可惜生活中就是有许多例外,假如文学不斜视的话,理应去表现。

说实在的,我很有点怪罪自己的意思。文中,我在三菱身上堆积了真诚,坦率,正义感,不图名,不贪利,不盲从,乐于助人,蔑视等级观念,不逃避体力劳动,不坐吃老子,不乱交女朋友……这么多难能可贵的品质,真怕三菱消受不起。生活中,我确实没遇见过集这么乡优点于一身的好青年。何况,他还有决非无病作吟的痛苦感。有人曾批评我过于理想主义。不能说这种批评全然不对。

三菱是个矛盾的人物。他不爱读书,却又读着。自以为不以姑娘为然,却又终于和反转片“在鬼魂前相吻”。他有非常诗意的理想,同时又在不停地骂人。他一面腹诽父亲,一面又遵命回家,被父亲的一句话(“咱们谈谈吧,孩子,谈谈吧。”)引得心都疼了(我的心都疼了。真的。这是多大的诱惑呵!)。他一面极想独立,甚至想把妹妹也领出家门,一面又自知“我的学问也差得老远,他们犯不上要我”。所有隐蔽在他贪嘴之后的重大冲突,对于一个孩子,确实过于沉重了。

小说中提到了一些家长,提的最多的是三菱的父亲。我不想往他脸上抹黑,他做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有时甚至也很有分寸。但是,他的爱终于没被儿子所接受。他与我们的许许多多家长一样,不懂自己儿女想的。正是他与阿克发的父亲,使得三菱与阿克发终于弃学。细究起来,除去坚守寨子的申光,其余的几位不再上学,多少也与其家长的态度有关。可见,仅仅当一个“没有恶德”的家长是不够的。三菱说“老子不知儿,小子好忧愁”。他并没说“小子很快活”。年轻人是希望被父辈理解的。这和父辈希望理解年轻人真正的思想一起,构成两代人沟通的心理基础。

小说中信笔提到了去年的一篇全国得奖小说,我以为将可尊敬的父辈与下一代对立的写法是极不妥的。对少男少女们,还应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善意,而不仅仅予以皮相的漫画式的描写。假如我们的父辈囿于某些原因不能理解他们,那么,作为他们的兄长的我们,更不该乱说一气。这样于事无补。

作品简介:

陈村说:写作首先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读者的爱好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写作过程中过多考虑读者的需求,作家是无法进行创作的。他笑着说:我不可能去迎合所有人,有些人就喜欢王安忆的小说,我不可能把自己的小说写得像王安忆一样。

作者:陈村

标签:陈村碎语

陈村碎语》最热门章节:
1关于《少男少女》2给儿子3文学旧事4遥望西部5开导王朔6养着又何妨7意淫的哀伤--读《红楼梦》随想8我爱鲁迅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