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出走十五年_黑影幢幢

余秋雨
随笔杂谈
总共31章(已完结

出走十五年 精彩片段:

黑影幢幢

从伊朗出关,刚刚走进巴基斯坦的铁栏门,所有的女士都欢叫一声,把头巾摘下了。

迎面是一间肮脏破旧的小屋,居然是移民局所在。里面坐着一个棕皮肤、白胡子的胖老头,有点像几十年前中国大陆农村的村长,给我们办过关手续。

破旧的桌子上压着一块裂了缝的玻璃,玻璃下很多照片,像是通缉犯,一问,果然是。

在通缉犯照片上面又盖着一张中年妇女的照片,因泛黄而不像通缉犯,一问,是他太太。

两次一问,关系融洽了,而我们的女士们还处于解除束缚的兴奋中,不管老头问什么问题,都满口" 、 "地答应着。男士们开起了玩笑:"见到白胡子就乱叫爷爷,怎么对得起……"

我知道他们想说怎么对得起家里的祖母,但他们似乎觉得不雅,没说下去。女士们一点不生气,还在享受一个自由妇女的幸福,但我看到她们摆动的肩膀背后,满墙都是通缉犯的照片。

老人在我们的护照上签一个字,写明日期,然后盖一个三角章。其实三角章正在我们手里玩着,他要过去盖完一个,又放回原处让我们继续玩。不到几分锺,一切手续都已结束,这与我们以前在其它国家过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走出小屋,我们见到了前几天先从德黑兰飞到巴基斯坦去"打前站"的吴建国先生,他到边境接我们来了。

我们正想打招呼,却又愕住了,因为他背后贴身站着两名带枪的士兵。

巴基斯坦士兵的制服是一袭裙袍,颜色比泥土稍黑,又比较破旧,很像刚从战场上爬回来的,没有任何花架子。吴建国一转身他们也转身,吴建国上前一步他们也上前一步,可谓寸步不离。我们没想到吴建国几天不见就成了这个样子,而他老兄则摘下太阳眼镜向我们解释,说路上实在不安全,是巴基斯坦新闻局向部队要求派出的。"连我上厕所也跟着。"他得意地说。

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说:"那你也该挑一挑啊。"原来两名士兵中有一个是严重的"斗鸡眼",不知他端枪瞄准会不会打到自己想保护的人。

吴建国连忙说:"别光看这一个,人家国家局势紧张,军力不足,总得搭配。你看这另一个,样子虽然也差一点,却消灭过十二个敌人。"旁边那个军人知道他的"首长"在说他,立即挺胸做威武状。

此后我们努力把吴建国支来支去,好看看两名士兵跟着他东奔西跑的有趣情景。相比之下,那位"斗鸡眼"更殷勤,可能是由于他还没有立功。

突然我们害怕了,心想如果谁狠狠地在吴建国肩上擂一拳,"斗鸡眼"多半会开枪。他现在已经很警惕,觉得我们这批可疑人员有什么资格在他的"首长"面前没大没小地瞎起哄。

作品简介:

余秋雨更愿意人们称他为文化行者。走出书斋十几年来,我品味到的是一个行者的艰辛,在世界各地感悟到的是历史留下的种种细节。作为一个写作者,我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把我对于自然景观的思考和体验,用散文的形式进行收藏,它们是我对生命、文化和历史的体会,也是我作为一个行者的责任。我愿意与读者一起分享内心对文化的渴念……

十五年前,余秋雨携《文化苦旅》亮相《收获》,融历史积淀和现代意识的文化大散文由此发端,轰动海内外;十五年后,余秋雨检视漫漫旅程的每一个脚印,把最精彩的风景留在这部《出走十五年》里。

这本书收录了我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我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

其实还有一项更隐秘的艰难,那就是表述的艰难。我不能把行旅者独特的精神悖论展示给读者,也不能把路上已经解决了的艰难说得危言耸听,更不能把思考中尚未获得晓达的障碍丢给读者,以上这重重叠叠的表述的艰难,几乎贯穿了我十五年的全部时日。因此,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我历来非常珍惜自己的文字,这是读者能理解的。我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我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余秋雨

作者:余秋雨

标签:考察旅行出走散文世界文化

出走十五年》最热门章节:
1甘地遗言2且听下回分解3远征和失序4没有例外的衰落5山洞盛宴6菩提树和洞窟7洁净的起点8我拒绝说它美丽9河畔烤鱼10黑影幢幢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