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胡适书话_读书

曹伯言
随笔杂谈
总共43章(已完结

胡适书话 精彩片段:

读书

读书

“读书”这个题,似乎很平常,也很容易。然而我却觉得这个题目很不好讲。据我所知,“读书”可以有三种说法:一、要读何书关于这个问题,《京报》副刊上已经登了许多时候的“青年必读书”;但是这个问题,殊不易解决,因为个人的见解不同,个性不同。

各人所选只能代表各人的嗜好,没有多大的标准作用。所以我不讲这一类的问题。

二、读书的功用从前有人作“读书乐”,说什么“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现在我们不说这些话了。要说,读书是求知识,知识就是权力。这些话都是大家会说的,所以我也不必讲。

三、读书的方法我今天是要想根据个人所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我的第一句话是很平常的,就是说,读书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现在先说什么叫“精”。

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差不多每个小孩都有一条书签,上面写十个字,这十个字最普遍的就是“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现在这种书签虽不用,三到的读书法却依然存在。不过我以为读书三到是不够的;须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就拿它来说一说。

眼到是要个个字认得,不可随便放过。这句话起初看去似乎很容易,其实很不容易。读中国书时,每个字的一笔一画都不放过。近人费许多功夫在校勘学上,都因古人忽略一笔一画而已。读外国书要把ABCD……等字母弄得清清楚楚,所以说这是很难的。如有人翻译英文,把port 看作pork,把oats看作oaks,于是葡萄酒一变而为猪肉,小草变成了大树。说起来这种例子很多,这都是眼睛不精细的结果。书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细认字,就不必读书。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是一句一句要念出来。前人说口到是要念到烂熟背得出来。我们现在虽不提倡背书,但有几类的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的诗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读此外的书,虽不须念熟,也要一句一句念出来,中国书如此,外国书更要如此。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以上,方才能明白的。读好的小说尚且要如此,何况读关于思想学问的书呢?

心到是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是?这样用心考究。但是用心不是叫人枯坐冥想,是要靠外面的设备及思想的方法的帮助。要做到这一点,须要有几个条件:一、字典,辞典,参考书等等工具要完备。这几样工具虽不能办到,也当到图书馆去看。我个人的意见是奉劝大家,当衣服,卖田地,至少要置备一点好的工具。比如买一本韦氏大字典,胜于请几个先生。这种先生终身跟着你,终身享受不尽。

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用文法的知识,作文法上的分析,要懂得文法构造,方才懂得它的意义。

三、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了解。不可但看字面。

一个字往往有许多意义,读者容易上当。例如turn 这字:作外动字解有十五解,作内动字解有十三解,作名词解有二十六解,共五十四解,而成语不算。

又如Strike:

作品简介: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胡适素有书癖,一生爱逛书店、跑图书馆,爱买书、收藏书,尤爱搜集古本、孤本、善本书。他的搜集,不是单纯的为了收藏,而是为了考证研究。

胡适一生看书,研究书,谈书,写书。他所谈的书,方面广,数量多。

这里仅选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凡三十九篇,编为四辑:一、前尘书影十四篇,分别梳理若干古典文学作品的成书过程及版本源流,诗词、小说、戏曲皆有涉猎;二、文史小集九篇,凡涉春秋、诸子、释道,大抵为传统读书人关心的话题,亦属文化承传问题;三、新知叙录十三篇,为同时代人之著作所写的序言和书评,反映了作者对新思潮的高度敏感以及构建新文化的宽阔视野;四、余之书癖三篇,关于觅书、读书的经验之谈,书人之癖,可见自有一趣。各辑的辑名系编者所加。

作者:曹伯言

标签:胡适

胡适书话》最热门章节:
1找书的快乐①(节录)2读书3◇余之书癖──[近人书话]4评《梦家诗集》5评新诗集6《吴歌甲集》序7《蕙的风》序8《胡适选集》序言分册9《詹天佑先生年谱》序10介绍一本最值得读的自传——《克难苦学记》序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