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遥远的乡愁_【第一章】 往事

重返61号公路
随笔杂谈
总共16章(已完结

遥远的乡愁 精彩片段:

【第一章】 往事

(1975年前的台湾流行音乐)你不要对流行歌曲毫无敬意,持有成见,你以为人类的情感,已经由那些古典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表达净尽了吗?--音乐家盛家伦台湾在日本侵占时期(1895-1945)的流行音乐主要包括传统民歌(南管、北管、歌仔戏)、日本侵占时期被称为"那卡西"(走唱)的日本风格音乐及1920年代至1940年代流行于内地的"时代曲"。

台湾唱片的普及是在1925年,每片只卖三五角的小型唱盘开始发行,材质采用厚纸板涂赛珞珞。1931年之前,台湾虽然有很多家唱片公司,但所发行的唱片多是歌仔戏与山歌、采茶歌,不能称之为歌谣。1930年以后,日本人主持的古伦美亚唱片公司从长远出发,才开始台湾本土歌谣的创作与记录。

1949年,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1950年代台湾社会极不稳定,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因而作为娱乐业的唱片工业也无法建立。许多由内地来台的人希望在台湾重新建立以前的生活模式,他们成为"时代曲"的主要消费者。当地电台播放的以及歌舞厅中演唱的依然是周璇、白光式的旧上海式流行歌曲,主流作曲家仍是黎锦光(《夜来香》)与香港的姚敏(《春风吻上我的脸》、《情人的眼泪》)及台湾的周蓝萍(《绿岛小夜曲》)等。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日文歌在台湾也有很大的听众群,当时的歌厅中仍保留着许多穿着日式服装模仿1940年代日本民谣歌手的表演风格。

1960年代,由于实行外资引进,台湾经济呈现上升趋势,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唱片业的繁荣。比较活跃的歌手有紫薇、美黛、席静婷、姚莉等,其中紫薇的专辑《绿岛小夜曲》销量高达20万张。

1965年,美国全面介入越战,台湾被规划为越战的后勤地区,在台湾度假的美国大兵增多,造成PUB与小酒吧的兴盛。当时美军基地的俱乐部有许多驻唱歌手,这种风气不仅使歌手也使大众对英文流行歌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台湾因此也成为一个很大的英文歌市场。西洋乐坛的著名歌手如鲍勃?迪伦(BobDylan)、琼?本兹(JoanBaez)等人的反战、平等、和平、民权等观念的歌曲深受知识分子的欢迎,于是大多数人尤其是知识分子更倾向于听唱西洋歌曲(即热门音乐),从而排斥本土流行音乐,批评其为靡靡之音。

在台湾,热门音乐(HITSONG的直译,意思是畅销、知名的歌曲,自1950年代末DJ费礼将它用在其主持的电台节目名称以来,这个词多半是指西洋的特别是美国的受到年轻人喜爱的音乐)最初由几个电台节目带动推广。最早的电台节目在1950年代中后期开播,正声、幼狮、"警广"等电台的亚瑟,空军电台的杰平及同台"热门音乐"的费礼,"警广"、"中广"的马军是台湾早期最知名的DJ。同时组热门乐团及办演唱会的风气亦渐渐形成,如彗星、洛克、三兄弟、巨人、海韵等等便是早期演唱会场上的演出乐团。此外,1954年开播,1957年进一步扩充设备的美军电台(即AFNT)亦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以美军俱乐部及饭店夜总会为主的据点带动了热门音乐乐团的发展,如1960年代中的电星、雷鸟、石器时代、MJD等乐团以及1970年代初的阳光、时光、爱克逊、水晶、鹅妈妈等等,同时翻版唱片工业亦在1960年代末兴盛,如神鹰公司的"学生之音"系列几达每月一张的出片量。

在不断接触、聆听的过程中,年轻人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演唱、伴奏技巧,从一把吉他开始,走上一条当时算是前卫的音乐之路。但同时,热门音乐带来的歌手与乐迷男生蓄长发、奇装异服、舞会等现象,却遭到伤风败俗的批评,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尤其是部分乐迷在一些热门音乐演唱会中除了对异类音乐报以嘘声、开汽水瓶之外,听到兴奋时甚至会放鞭炮、吸大麻、割椅垫,有时候主办单位不得不请宪警来维持秩序。一些较富盛名的热门合唱团出场演唱的时候,如1970年代的时光、2001,甚至被形容为"最容易制造观众暴动"的乐团。

在西洋歌曲盛行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中文歌曲的创作人,不过由于那时候还是戒严时期,很多主题不能碰触,大多歌词仍局限于情爱的表达,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国语流行音乐本土化的进程。

从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的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以流行歌曲为主的唱片工业也开始初具规模。到了1970年代初,本土的通俗音乐杂志出现了,台湾已经成为东南亚一带华语流行歌曲的中心,注册的有声出版企业达200多家,以"中广"(中国广播公司)为代表的传播媒体推动着唱片业的发展。

上篇:清风对面吹(台语流行音乐)人到初老,只好靠着记忆的魔手,拼命拉回那一段段早已失去的岁月。大抵怀念者,不是怀乡,便是怀人。

--台语词作家王昶雄

台湾有两千一百万人口时曾经做过统计:客家人占12%,原住民只占1.7%,闽南人占73.3%。如此大的人口比例使闽南人的福佬语系(河洛话)取得台湾话的主导地位。1945-1995年这五十年间,客家与原住民歌曲在主流媒体毫无表现的机会与地位。台湾的族群意识、省籍情结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政客的手段,随着1980年代解严时代的来临及各种威权政策的结束,过去被政府压抑的各种方言、母语逐渐获得重视。进入1990年代,政治人物、民众、媒体开始反省台湾的族群融合的问题,使得族群与省籍意识不再失控。

久远的年代,开拓台湾这片土地的人们就创造出许多令人难忘的歌谣,体现着这里独有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以及生存状态。比如《天黑黑》、《一只鸟仔哮救救》、《丢丢铜》,这些不知作者姓名的歌谣长存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2000年夏天,刚出道的孙燕姿以一曲融入古老歌谣《天黑黑》的同名歌曲一举成名,一时之间,用台语演唱"天黑黑,欲落雨"成为一种符号。

作品简介:

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开启年轻人的原创精神,影响几代音乐人,成就了华语流行音乐史上最重要的篇章。

自1975年以杨弦、韩正皓、吴楚楚等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民歌,1976年以李双泽、胡德夫、杨祖珺为代表的淡江——《夏潮》,1977年以李建复、苏来、梁弘志、蔡琴、叶佳修、齐豫等为代表的校园歌曲始,台湾现代民歌运动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梦想与转折……

本书回顾了华语流行音乐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记录台湾三代音乐人的音乐理想与往事变迁。这是一代人对台湾音乐的礼赞,也是对过往青春岁月的纪念。

作者:重返61号公路

标签:遥远的乡愁重返61号公路公路

遥远的乡愁》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乡愁2【第四章】 蜕变3【第三章】 绽放4【第二章】 盛开-35【第二章】 盛开-26【第二章】 盛开-17【第一章】 往事8【前言】反省的年代9【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10【后记】
更多『随笔杂谈』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