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甘露之变_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五节 藩镇割据

吴蔚
外国小说
总共26章(已完结

甘露之变 精彩片段:

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五节 藩镇割据

唐肃宗即位后,以广平王李俶(后改名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开始了反攻。至德二年(757年)正月,正当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奉命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之际,叛军内讧,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等所杀。唐军趁机反攻,又借来回纥兵助援,于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安庆绪退保邺郡(今河南安阳)。另一主要叛将史思明投降,唐肃宗以其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河北复为朝廷所有。

镇守于太原的李光弼认为史思明终究还要叛乱,就劝唐肃宗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使之与阿史那承庆共图史思明。但此事被史思明查出,杀死了乌承恩,并积极筹划再次起兵,后重新占领洛阳。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其长子史朝义所杀。史朝义于洛阳称帝,改元显圣,密使人至范阳杀其异母弟史朝清及不附己者。其部自相攻杀,数月范阳方定。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太上皇唐玄宗及肃宗相继去世,宦官李辅国拥立太子李豫即皇帝位,是为唐代宗。唐代宗任命长子李适(音kuò,同扩)为天下兵马元帅,会诸道节度使及回纥于陕州,共同进讨史朝义,史朝义兵败后北逃。

而中原百姓的苦难并没有结束,因为唐朝廷向回纥借兵,事先与回纥有约定,答应收回洛阳后,财宝皆归回纥所有。“回纥入东京,肆行杀略,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虏掠,三月乃已。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之前,士民很多次对胜利抱有希望,现在“胜利”已经来临,结果反而更加失望。

史朝义逃回老巢范阳后,其得力部将薛嵩、张志忠、田承嗣、李怀仙相继归顺唐朝廷。史朝义见大势已去,打算离开中原,投奔奚和契丹,结果被李怀仙追杀。

至此,自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范阳起兵,中经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史思明再起范阳,到代宗广德元年(763年)结束战乱,前后共历七年又三个月,史称“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前,唐玄宗李隆基还只是缘边设置节度使,一切都是为了边防的需要。而安史之乱时,唐朝廷为了平叛的需要,开始在内地也设置节度使(多为掌兵的刺史),凡是叛军南下必经之处,均设节度使或者观察使。而各地节度使甚至职位稍低的观察使却各怀私心,趁机扩大势力,藩镇危机较安史之乱前,不但没有丝毫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

唐代宗即位之初,正是唐朝廷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关键时刻。为了早日平定叛乱,结束动荡的局面,唐代宗不得不对安史方面投降的将领实行姑息和安抚的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镇割据的局面。

安史之乱平定后,经历了八年动荡的大唐帝国,元气大伤,早已经精疲力竭,加上屡屡进犯的吐蕃已经成为边境的一个巨大威胁,所以史朝义自杀后,唐廷并没有追究其他的安史旧部,反而就地委任他们为节度使。这些从前的叛将和唐廷在平叛过程中任命的节度使治下的领地,即所谓“藩镇”,大的有十余州之地,小的也有三四州。节度使们强迫辖区内所有壮丁从军,仅留老弱耕作,所以一般都能拥兵数万,自己任命文官武将,不缴纳贡赋,俨然独立王国。还结为婚姻,互相表里。一些强藩,如河北、山东等镇节度使,拥兵自重,父死子袭,演变成割据势力。内地节度使也不同程度地与朝廷保持着离心状态。

至此,藩镇雄据一方的局面逐步形成,朝廷中央集权大大被削弱,史称“河北藩镇,自此强傲不可制矣”。皇权低落,盛世不复再来。

唐代宗时期,势力最大、为患最烈的是成德、魏博和卢龙三镇,时称“河朔三镇”。成德镇(治恒州,河北正定),自宝应元年(762年)李宝臣开始割据;魏博(治魏州,河北大名东),自广德元年(763年)田承嗣开始割据;卢龙镇(治幽州),自广德元年李怀仙开始割据。他们各自拥兵,表面上尊奉朝廷,但法令、官爵都自搞一套,赋税不入中央。甚至节度使的职位也往往父死子继,或由部下拥立,唐中央只能加以承认,不能更改。除河朔三镇外,实力雄厚的还有六州节度使薛嵩。

各藩镇为了维护统治,除拼命扩充军队外,还挑选精勇组成亲信“牙兵”。牙兵多“父子相袭,亲党胶固”,有着共同的利益。节度使对牙兵供给丰厚,往往能得他们的死力,但这也使牙兵十分骄横,只要节度使对他们稍不如意,他们就或杀或逐,另立新主,遂形成了“变易主帅,如同儿戏”的局面。众藩镇中,尤其以田承嗣最为跋扈难制。

作品简介: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外有各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听调遣,互相攻讦;内有宦官把持朝政,倚仗军权,废立天子,打压朝臣。内忧外患间,局面逐渐失控,朝堂上“牛李”党争不断,相互倾轧;新贵郑注、李训乘势而起,蠢蠢欲动;以宦官王守澄、仇士良为首的神策军权力更迭,野心勃勃;旧日“游侠”成员重现江湖,大显身手;江湖势力若隐若现,神出鬼没。一场血腥、残酷的“甘露之变”正悄然袭来……

作者:吴蔚

标签:吴蔚甘露之变历史唐朝推理

甘露之变》最热门章节:
1后记——浩浩长江赴沧海,纷纷过客似浮萍2附录二3附录一 唐代年号表4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十节 权力博弈5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九节 宪宗与敬宗之死6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八节 永贞革新7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七节 宦官崛起8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六节 武元衡之死9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五节 藩镇割据10外一章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第四节 长恨歌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