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_第十章 愤怒而又绝望的嘶喊 谈判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52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精彩片段:

第十章 愤怒而又绝望的嘶喊

谈判

常胜军攻城时,李鸿章本人就在后方一座淮军的栅寨内观战。戈登有心在中国上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第五联队冲锋失败后,他一边下令恢复炮击,一边派第三联队佯攻栅寨左翼尽头,以便把太平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左面。

正在娄门督战的慕王谭绍光果然中计,命其精锐部队前去防守左翼。他的精锐部队刚刚一转移,第二联队马上从栅寨右翼冲了上去,而且不等架设浮桥,就越下城壕,泅水而过。

见到这一情况,太平军心慌意乱,争相逃入娄门,城东栅寨全部弃守,被联合部队趁机予以控制。

战后,人们看到栅寨周围的土地就好像被炮弹犁翻过一样,常胜军炮火之猛烈,太平军损失之惨重,可以想见。对于太平军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冒着炮火坚守阵地,连观战的洋人都认为他们“实在令人赞赏”。

攻下栅寨后,淮军从水陆三面兵临苏州城下,城中粮道和援兵入援之路双双断绝。李鸿章急于拿下苏州,一个劲地催促程学启快打猛攻。程部官兵以肉搏战的方式企图登城,致使守城形势极其危急,李秀成、谭绍光冲上城头,亲自挥刀与敌兵格斗,这才稍稍打压了一下淮军的气焰。

看到形势如此危急,以郜永宽为首的四王四天将乞降之念更加强烈和迫切。郜永宽亲自出城,在城北阳澄湖与程学启、戈登进行谈判。

虽然联合部队已控制了城东栅寨,但这并不意味着继续攻城就会取得成功。常胜军在两次攻城战中已经损失巨大,下一步他们还需要冲过六十多米的距离才能到达苏州护城桥的桥头,而只要部队在桥头稍微受挫,就会被太平军击退。出于这一顾虑,戈登竭力主张提供优惠条件,以诱使郜永宽等人投降。

在谈判过程中,程学启代表李鸿章,答应给予四王四天将最高不低于二品的武将官职,代价是杀掉李秀成、谭绍光,然后献城归降。作为信誉保证,程学启与郜永宽换帖结为兄弟,他还当众折箭起誓,并让戈登做了证人。

作为太平军统帅级别的人物,李秀成具有极强的观察力,虽然他并不掌握郜永宽暗中出城谈判的详情,但通过一些细节仍不难察觉到对方态度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欲调郜永宽等人出战,却未能得到响应。

问题在于,即便李秀成明知彼辈有异心,要想予以阻止也很困难。因为按照太平天国后期的军制,郜永宽等人的部队均由各自进行掌握,而且他们还据守着包括苏州的四个城门。这是四王四天将能够有恃无恐地不断乞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谈判时郜永宽就告诉程学启、戈登,他的军队足以制住忠王和慕王,所以就算出城谈判的事泄露出去,他也不怕。

此外,在苏州和天京均处于内乏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李秀成自己对于前途也非常悲观,他实在拿不出一个足够理由,来说服众人继续为天国拼死拼活。

借着私下闲谈的机会,李秀成对郜永宽等人说:“现在主上(洪秀全)遭遇困境,看来势头不能长久。你们是两湖之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不会加害于你们……现在这样的形势,我也不能再留你们。”

接着,李秀成又说:“我是天国名将,若有他心,有谁能够为我做担保呢!”那意思很明白,如果他李秀成不是名声太大,投降无门,也极有可能走上同样的道路。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火烧圆明园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给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而清帝国的南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决战在即,清帝国如何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历史还能再给它机会吗?

本书以火烧圆明园事件为切入点,将晚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对咸丰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礼、华尔……诸多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画与描摹;这里有风云人物成长与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诡谲波澜,有战场上的玄黄带血,有对外博弈中清政府的进退失据,有人性的闪光、懦弱与复杂,也有对火烧圆明园之谜等诸多历史迷误的辨正与思考。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火烧圆明园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最热门章节:
1第九章 除了拼命就是更拼命 不战而屈人之兵2第九章 除了拼命就是更拼命 置之死地而后生3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真情流露4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用一个字来概括就行5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真神技也6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必须讲信义7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嫁出去的女儿8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站墙子9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走捷径10第八章 至为关键的几个月 民风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