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_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不知天意如何

关河五十州
历史小说
总共152章(已完结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 精彩片段:

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不知天意如何

变化是从太平军一方首先开始的。让太平军改变的不是某个将帅的主观意志,而是战场上的严峻形势,换句话说,一旦他们意识到与敌人势均力敌,无法进行碾压,就会思考战争手段的改进。

装备洋枪洋炮最具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对于长期在东南沿海活动的太平军而言,武器也并不难获得。虽然西方国家限制武器出口,但商人重利,上海、香港等地都有许多与太平军做军火交易的军火商和走私者,有时甚至部分驻华英军因经费不足,也会偷偷将部队的军火与装备卖给太平军。

1859年底,胡林翼向朝廷奏报,太平军杨辅清等部“施放洋枪,子落如雨”。这是太平军在战场上使用洋枪的最早记载,说明太平军已经放弃原有的落后观念,开始逐步装备洋枪,而当曾国藩指挥所部进攻徽州时,驻守徽州的太平军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新式洋枪。

对付拿着刀箭长矛和鸟枪、抬枪的湘军,新式洋枪优势尽显,湘军两攻徽州均以惨败告终,湘军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太平军则气势大长。

看到短时间内攻克徽州、景德镇无望,粮路不知何时才能打通,大家全都慌了。曾国藩的幕友们多为文人,更是议论纷纷,对曾国藩进言说祁门处于万山丛中,一旦被太平军攻入,实为绝地,不如退至东流。

东流濒临长江,可兼顾南北两岸,换句话说皖南这里顶不住,还可以逃到皖北去。曾国藩却拒绝撤往东流或移营别处:“我初次进兵,倘若遇险即退,以后的事还能寄予希望吗?我可以断定,只要我离开祁门一步,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他发誓要与祁门共存亡。众人说“涤帅(曾国藩)”你任重道远,决不应该殉身于祁门。曾国藩听了笑道:“何根云(何桂清字根云)去常州时,大约左右亦如此说。”

太平军进军苏常时,与前两江总督何桂清交好的浙江巡抚王有龄曾去信给他,让他不要离开所驻节的常州,因为何桂清身为守土有责的封疆大吏,“一举足则人心瓦解”。可是何桂清贪生怕死,仍然选择弃城而逃,事后不仅弄到身败名裂,也终究未能保住自家性命。

曾国藩话里的弦外之音是:你们非要劝我撤出祁门,莫非是要我走何桂清的老路?

此言一出,众皆默然,无言以对。

这时有人倒羡慕起了李鸿章,瞧瞧人家,走的都是时候!幕友程尚斋有气无力地对曾国藩的老友欧阳兆熊说:“死在一堆如何?”幕友们一听都心领神会,大家暗暗地将行李置于舟中,准备一旦情况危急,就赶紧坐船逃命。

曾国藩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他依旧神色不变,每天除了处理公务外,还下下棋,写写字,坚定从容的样子简直让部下幕僚们不敢相信。

其实那个时候的曾国藩比谁都更灰心,比谁都更绝望。在听闻徽州兵败的当天晚上,他“浩然长叹,不知天意如何”,第二天白天一件事都干不了,晚上还噩梦连连。

作品简介:

晚清帝国风云系列,是关河五十州近代历史写作的重磅作品。本系列参阅了国内外丰富的史料,运用多重的观察视角,深入地理解历史现场各方的立场,和他们真实人性底色和认知逻辑,试图重新梳理近代史发展脉络,再现一个真实可感的晩清,解读历史的多样可能性。

火烧圆明园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给所有中国人的内心都造成了巨大的创痛。而清帝国的南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对太平军的决战在即,清帝国如何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历史还能再给它机会吗?

本书以火烧圆明园事件为切入点,将晚清帝国风雨飘摇的历史画面徐徐展开,对咸丰帝、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洪秀全、李秀成、巴夏礼、华尔……诸多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人性底色的刻画与描摹;这里有风云人物成长与折戟,有朝堂政治的诡谲波澜,有战场上的玄黄带血,有对外博弈中清政府的进退失据,有人性的闪光、懦弱与复杂,也有对火烧圆明园之谜等诸多历史迷误的辨正与思考。

作者:关河五十州

标签:关河五十州晚清帝国风云火烧圆明园历史清朝晚清

晚清帝国风云3·火烧圆明园》最热门章节:
1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最好消息2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唯懵懂足以成事3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曾铁桶4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鲍膏5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不用兵就能统一天下6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嵌字联7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严重危机8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无济于事9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南方之事10第五章 撑起两根穷骨头 救急不如救缓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