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帝国最后的荣耀_下部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战(上)

马伯庸汗青
历史小说
总共44章(已完结

帝国最后的荣耀 精彩片段:

下部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战(上)

解生的稷山之战和李舜臣的鸣梁海战,是联军在九月取得的两场关键性胜利。稷山成功遏制住了日军的攻势,保证了汉城的安全;鸣梁则使日军意识到需要全力保证补给线的安全。两场胜利的影响叠加到一起,让日军陷入既缺乏进攻的勇气也担忧后勤补给被截断的境地。

但事实上九月中旬的态势,对日军相当有利。全罗道已经大半沦陷,通向汉城的大门也已经洞开。明军的主力兵团尚未齐聚,而李舜臣的舰队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不短的日子。

可日军却因明军和朝鲜军发起的这水陆两战而不敢继续北上,他们占领了稷山以后,十分突兀地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

九月十四日,稷山之战刚结束不久,原本针对全罗道的日军左路军在井邑——李舜臣曾经就职的所在——召开了一次会议,会议的结果不是乘势北上,反而是全军转向南下。井邑本来就在全州南面,你还继续南走,说是去扫平全罗道,谁信啊!?

日军的右路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杨镐与麻贵为了防止日军从另外一个方向偷袭汉城,派遣参将彭友德前往汉城东南方向靠近庆尚道的青山。在那里,彭友德没碰到进攻的日军,反倒碰上了撤退的日军。彭友德哪肯放过这个机会,率兵追击。双方甫一交锋,日军就开始撤退,根本无心恋战。彭友德追杀了一阵,发觉日军兵力太盛,遂停住了脚步。

这一战虽然规模不大,但仍旧被明方称为青山大捷,因为被杀退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在朝鲜最穷凶极恶的加藤清正。

好不容易摆脱了彭友德追击的的加藤清正,在九月二十日退到了报恩岩,又遭遇了朝鲜军郑起龙所部四百人。时值大雾,郑起龙一通乱射,射倒日军十几人,而加藤清正居然不是虎吼一声冲入敌阵,反而“良久不敢动”。郑起龙趁机带兵护送沿途朝鲜灾民离开,两边各自退兵。

到了十月八日,加藤返回了出发地西生浦,黑田长政返回东莱,毛利秀元回到梁山,岛津忠丰重返泗川,其他日军将领也纷纷放弃占领城镇,回归驻地,继续盘踞从顺天到蔚山的沿海地区。汉城之围,不战自解。明、朝联军高层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直到麻贵亲自探访了被日军放弃的全州,这才确认日本人真撤了。

明军指挥部很清楚,这肯定不是日军补给造成的问题。当时日军已经侵占了全罗道大部,尤其是攻克了顺天以后,顺天以南的丽水港也沦落敌手,李舜臣的小舰队被迫退守到古今岛,与日本隔罗老岛相望。他一时半会儿,还无法威胁到釜山。更何况,日军的战线并不漫长,只限在全罗道与庆尚道之间,运输不会有太大压力。

也不是天气问题。这会儿才九月份,离朝鲜严冬还有几个月呢,再说打下汉城过冬,岂不是要比退回去更好?

不是补给问题,也不是天气问题,那么日本人到底怎么了?

丁酉再战,从开战到十月收缩,日军的行动呈现出了一个特别鲜明的特点——求战欲望十分低下,行动十分保守而显得暮气沉沉。

日军右路军在初期通过巧妙佯动,绕过朝鲜军的封堵直扑汉城,这在战术上是一个精彩的战例,但却缺少了壬辰战争时一往无前的锐气——如果是在壬辰时期,日军根本不会把面前这点朝鲜军队放在眼里,什么佯动,什么迂回,直接在地图上划一条直线,大踏步地击穿敌人阵地就是了。而日本左路军的表现也是如此,他们只会在南原这种十倍于敌的围城战中才会踊跃杀敌,似乎几万大军簇拥在一齐才能让自己不那么害怕。

作品简介:

发生于明朝万历二十年的壬辰战争,是中国史上汉人皇朝最后一次扬兵域外,大明的名将、铁骑,与日本战国时期的强兵悍将,争锋于朝鲜战场。这是一场被人为忽视及歪曲了的、掩盖了足足四百年真相的国际战争,也是一场因日本企图角逐亚洲霸主地位而爆发的大战,一场彻底影响了亚洲此后三百年政治和战略格局的真正大战。

这部全新考据了中、朝、日三国七年战争史的史学专著,作者历时四年采集了韩国、日本所藏的300多万字史料,其中有大量国内从未披露的一手资料,藉此完整再现了明朝万历年间长达七年的援朝平倭之战,揭开了那些被已经时间迷雾掩盖和人为歪曲了的历史真相。

作者:马伯庸 汗青

标签:帝国最后的荣耀马伯庸汗青中国历史朝鲜

帝国最后的荣耀》最热门章节:
1下部 第二十三章 最后的海战2下部 第二十二章 倭桥胜败3下部 第二十一章 泗川的必然与偶然4下部 第二十章 大明第一间谍5下部 第十九章 大增兵6下部 第十八章 前进与后退7下部 第十七章 蔚山血战(下)8下部 第十六章 蔚山血战(上)9下部 第十五章 巨星的再临10下部 第十四章 骑兵的胜利——稷山大捷
更多『历史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