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失踪者_附录 《失踪者》——走火入魔的折原一

折原一
侦探推理
总共16章(已完结

失踪者 精彩片段:

附录

《失踪者》——走火入魔的折原一

欧阳杼

对类型小说来说,剧透是很可怕的,但千万别以为不去关注一本书的评论、不听朋友谈论这本书就可以避免剧透,很多时候剧透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就发生了。《二重身宫》中的人物就提到:“本来300页的小说,如果读到200页问题就解决了的话,那么不管是多么有力的推理,读者都不会相信那就是真相。如果两集的电视剧演到一半,犯人就被逮捕的话,那么观众一定认为罪犯一定另有其人。”页数可以成为剧透,而演员表或者作家的名字对有经验的读者来说同样能成为剧透,比如折原一。

一看到折原一这个名字,可能下意识地就会想起叙述性诡计这个名词。在阅读“叙述性诡计之王”的作品之前,想必很多读者心里都会提防这种诡计。原本作家和读者处在不公平地位的叙述性诡计,因为折原一的名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便可留心细节,以期能找到和作家公平较量的方法。但作家也不会一成不变,在明知读者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情况下,作家本身也应该创新求变,才能跟上读者的胃口。

那么,这本《失踪者》的叙述性技法是否够高明,而折原一又是朝着什么方向来努力的?故事一开始就描写年轻女子的失踪案件,并且说明此类案件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都发生在星期一。然后进一步写到十五年前也发生过同样的连续失踪案件。开篇将过去和现实联系起来,给读者带来巨大信息量的冲击。当然,光有信息量,若写得杂乱了,小说同样是失败的,尤其是对信息处理非常敏感的叙述性诡计的小说。

为了收集整理信息,很多作家都会借助小说人物之手,来告诉读者案件的走向。无论是本格派推理小说还是社会派推理小说,很多时候侦探不仅起到破案的作用,在解谜之前他们也承担了引导读者思维的任务。从谜面到谜底的过程并不是转瞬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本书中,担任侦探角色的高岭隆一郎和助手神崎弓子进行了复杂而漫长的侦察,才能让读者清晰地接受了这些信息。

但侦察的复杂性并不完全依附于这对侦探搭档。折原一还设置了幕间休息的环节,采用父亲给儿子写信的书信体方式,提供给读者另一方面的信息,但也同时扰乱了读者固有的思维。此外根据日本少年法,少年犯的姓名在公开报道中是匿名的,有时称为少年A。用字母代替人的方式,也是折原一在探讨少年犯罪问题之外的收获。从小说中可以看出,折原一虽然讨论了少年犯罪问题,书信体当中也深入介绍了很多亲子养育等现实问题,但这些只是为了让叙述性诡计更加多姿多彩的一道辅料,折原一设置这些烟幕弹的原因,还是为了不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那么快发现他埋下的伏笔。

也许在写过很多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在和读者相互较量多年之后,折原一真的在追求叙述性诡计的技术手段上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破碎的叙述,欲言又止的真相,错位的概念,似乎各种可用的模糊手段,折原一都想在读者面前施展。他是精于技巧的作家,当然太精于技巧,可能会有损小说本身的整体性,而关于少年犯罪的讨论也因为技巧的因素而无法真正施展。之后也有作家写过大巧若工的叙述性诡计,或许在技巧方面不如折原一这么精工细作,但更侧重的是小说本身的完整性以及叙述性诡计背后的含义。这两类作品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优劣,但折原一无疑把叙述性诡计的技术层面发挥到了极致。

作品简介:

本书根据1997年,发生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须磨区的连环杀童的真实案例创作而成,该案件的嫌疑犯现已服刑完毕,回归社会并出版了自己的自传。

一宗延续15年的女人连环失踪案,15年间6个女人失踪。15年前犹大杀戮夜归的无辜女人,15年后犹大之子少年A再度归来,秉承犹大杀戮之心,女人们在星期一失踪。

故事围绕究竟谁是犹大之子展开,进而揭开15年前的旧案,揭秘谁才是真正的犹大,谁又是真正的犹大之子。

动机成迷,直到最后,折原一式结局,令人产生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作者:折原一

翻译:徐辰

标签:折原一失踪者日系推理日本

失踪者》最热门章节:
1附录 《失踪者》——走火入魔的折原一2附录 折原一与叙述性诡计3附录 关于酒鬼蔷薇圣斗事件4尾声5第二部 A的踪迹 第三章 犹大之子6第二部 A的踪迹 幕间休息7第二部 A的踪迹 第二章 浮上8第二部 A的踪迹 幕间休息9第二部 A的踪迹 第一章 容疑者10第一部 A的犯罪 幕间休息
更多『侦探推理』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