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2·在少女们身旁_第二部 地名:地方 16

马塞尔·普鲁斯特
外国小说
总共28章(已完结

追忆似水年华2·在少女们身旁 精彩片段:

第二部 地名:地方

16

“对,说到大教堂嘛,”他专门对着我说,因为我们有一次聊天谈到这个问题,那些姑娘没有参加那次谈话,再说,那也绝不会使她们感兴趣,“那天我对你谈到巴尔贝克教堂就像一座高大的悬崖,是当地的石头垒起的大悬崖。可是,相反,”他指着一幅小彩画对我说,“你看这些悬崖(这是一幅草图,取景于克勒尼埃☾1☽,距这里很近),你看这些切割得有力而又十分高雅的山岩,又多么会叫人想到一座大教堂!”

果然,简直可以说那是高大的玫瑰色拱墙。但是,这是酷热的一日画的,那山岩似乎碎成了齑粉,炎热似乎使山岩蒸发了。炎热吞饮了一半大海,在整个画布的大小上,几乎化成了气体状态。在这阳光似乎已将现实世界摧毁的日子里,现实世界则集中在几个色彩阴暗而又透明的人身上。由于对比鲜明,这些人使你对生命产生更动人心弦、更接近的印象:那是一些影子。大部分渴求凉爽,逃离了火热的海面,躲在山岩脚下,避开阳光。有些人像海豚一样在水上慢悠悠地游着,紧贴着漫游的船舷。在白花花的水面上,人以其油亮而发蓝的身躯使船体显得更高大。说不定正是这些泳者透露出的渴望凉爽的情形,最使人产生这一天那种炎热的感觉。正是这一点叫我发出感叹,我没有见识过克勒尼埃,多么遗憾!

阿尔贝蒂娜和安德烈打保票说,我肯定去过一百次了。如此说来,有一天看到克勒尼埃就会不知不觉地、意料不到地给我以这种对美的渴求了,虽然并不正好是迄今为止我在巴尔贝克的悬崖中寻求的自然美,更确切地说是建筑美。尤其是我,出门去为的是看暴风雨的王国,在我与德·维尔巴里西斯夫人一起出去散步过程中,我们经常只是远远地从树木的空隙中依稀望见大海。我从来不觉得大海真实,流淌,有生命力,使人足以感到它能掀起万顷波涛。我可能只喜欢看到在冬日裹尸布包裹下一动不动的大洋。我真不大能相信,现在我梦寐以求的,竟是失去了其坚固性与色彩的、只不过成了一团白雾的大海!但是,埃尔斯蒂尔,正像那些在因炎热而变得麻木迟钝的船中堕入遐想的人一样,对这样的大海的魅力,已经深得个中三昧,已经善于将海水那觉察不到的涌动,欢乐的一分钟那脉搏的跳动报道出来,固定在画布上了。人们看到这具有魔力的肖像时,只会想到要走遍世界,去寻回那逝去的时日,寻回它那转瞬即逝的沉睡的美。

对埃尔斯蒂尔进行这些访问之前,看到他那幅海景之前,面对着大海,我总是极力从视野中排除前景中的泳人,张着帆的游艇——那帆颜色太白,好似海滩礼服——即排除一切妨碍我说服自己我是在凝望着自古不变的水流的东西。早在人类出现以前,这水流就已经宣泄着它那神秘的生命了。眼前的这幅海景上,一位少妇身着巴莱日纱埃☾2☽或细麻布的长裙,站在一艘挂着美国国旗的游艇上。她将一条细白麻布长裙和一面国旗这“双重”教权注入我的想象之中。我的想象力立刻酝酿起一个贪得无厌的欲望,要立刻在大海附近看见白细麻布长裙和国旗。风和日丽的日子仿佛给这雾气与暴风雨笼罩的海岸裹上了包罗万象的夏季那平平常常的景观,标志着一个时间的简单休止,相当于人们在音乐中称的休止符。现在,在我看来坏天气则成了某种悲惨的变故,坏天气在美的世界里再也找不到位置了:我热切地希望到现实中去找到使我那样激动的事物,我希望天气晴朗,以便能从悬崖顶上看到与埃尔斯蒂尔的画中同样的蓝色的人影。

从前我设想大自然的生命早于人类的出现,而且与令人厌烦的各种工业的完善设备相抵触。这些工业设备直到今日还叫我一参观万国博览会或进女帽商店就要打哈欠。那时我看大海,只是极力观看没有汽船的地段,以便在头脑中保持千古不变的大海的形象,与大海与陆地分离的年代同时,至少也与希腊最初存在的几个世纪同时。这样我便可以反复吟咏布洛克喜爱的“勒贡特老爹”的诗句,并视为永恒真理:

他们出发了,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之王,

将英雄赫楞手下的长发勇士,

带往惊涛骇浪的大海上!☾3☽

埃尔斯蒂尔对我说过,制帽女工以美妙的动作对已经完工的帽子进行最后的修饰,对蝴蝶结或羽毛再至关重要地抚弄一下,这种动作使他很感兴趣,想在绘画上表现出来,就与表现骑手的动作一样(这叫阿尔贝蒂娜心花怒放)。既然如此,我再也不能看不起制帽女工了。但是,制帽女工,要等我返回巴黎才会见到。赛马和竞渡,则要待我重返巴尔贝克才会见到。直到明年以前,在巴尔贝克已经不再举行赛马和竞渡。就连载着身穿白麻细布衣裙妇女远去的游艇也已经无处寻觅了。

我们常常遇到布洛克的姐妹。自从我在她们父亲家里用过晚餐,见了她们就不得不打招呼。我的女友们不认识她们。

“家里不许我和以色列人玩。”阿尔贝蒂娜常说。

她将“以色列”说成“以射列”,这种读音方法,即使你没听见这句话的开头,也足以告诉你,这些信仰虔诚的布尔乔亚家庭小姐对于上帝的选民并不怀有好感,说不定她们还会轻易相信犹太人将信仰基督的小孩宰杀之类的话。

“何况你的那些女友举止很不像样。”安德烈对我说,微微一笑,表明她很清楚地知道那些人并非我的女友。

作品简介: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以回忆的形式对往事作了回顾,有童年的回忆、家庭生活、初恋与失恋、历史事件的观察、以及对艺术的见解和对时空的认识等等。时间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作者凭着智慧和想象力,使时间变得具体、生动、完美。它就像一首由多种主题构成的交响乐,爱情、嫉妒、死亡、回忆、时光,时而交叉重叠在一起,时而又游离开来,然而在宏观上,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追忆似水年华》被公认为文学创作的一次新的尝试,开意识流小说之先河。

本书为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回忆体的长篇小说集《追忆似水年华》第二集《在少女们身旁》。

本书追忆了叙述人马塞尔年轻时的感情经历。生活在巴黎上流社会的马塞尔种情于富家少女希尔贝特·斯万(即《追忆似水年华》第一部《在斯万家那边》中斯万先生的女儿),而希尔贝特的无情则击碎了他希望与她长相厮守的幻想。两年后,马塞尔前往巴尔贝克避暑休假,在海滩与一群少女不期而遇。这些少女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令马塞尔迷恋不已,在不拘礼节的气氛中,马塞尔和她们度过了一段快乐难忘的时光,并对阿尔贝蒂娜·西莫内产生了深深的恋情。然而好景不长,初秋的雨季来临之后,阿尔贝蒂娜首先离开了巴尔贝克。但同时,她又偷偷地告诉马塞尔避开她姨妈来看望她。马塞尔如约而至,阿尔贝蒂娜却又拒绝了他。至此,二人结束了交往。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翻译:桂裕芳袁树仁

标签: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在少女们身旁法国名著经典意识流

追忆似水年华2·在少女们身旁》最热门章节:
1第二部 地名:地方 182第二部 地名:地方 173第二部 地名:地方 164第二部 地名:地方 155第二部 地名:地方 146第二部 地名:地方 137第二部 地名:地方 128第二部 地名:地方 119第二部 地名:地方 1010第二部 地名:地方 9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