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卡拉马佐夫兄弟_第四部 第三卷 错误的审判

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国小说
总共17章(已完结

卡拉马佐夫兄弟 精彩片段:

第四部

第三卷 错误的审判

一、致命的一天

就在我上文所描述的那些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早上十点,我们的区法院开庭审理德米特里·卡拉马佐夫的案子。

我要预先说明,而且我要坚持说明:我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传达法庭上所发生的一切,不仅无法传达得十分完整,而且无法传达得有条有理。我总感到,如果一切都记下来并加以必要的说明,那就需要写整整一本书,甚至是一大部书。因此请大家别埋怨我只介绍使我个人感到震惊和我特别牢记的内容。我可能主次不分,甚至完全忽略最明显、最必要的特点……不过我看最好还是不要道歉吧。我将尽力而为,读者自己也会明白,我只能尽我所能去做。

首先,在我们进入法庭大厅之前,我要提一下这一天使我特别惊讶的那些事情。其实,感到惊讶的不仅我一个人,正像后来发现的那样,而是所有的人都很惊讶。原因就是:大家都知道关注这案子的人实在太多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等候开庭,社会上有许多议论、假设、感叹和猜测,而且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了。大家都知道这案子在整个俄国闹得沸沸扬扬,但毕竟没有想到这案子会在我们这里,甚至在全国各地,对所有的人都产生了像那天法庭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强烈的震撼。这一天到我们这儿来的客人不仅来自本省省城,而且来自俄国的其他城市,甚至来自莫斯科和彼得堡。来的人中间有律师,甚至有几位名人,也有一些贵妇人。旁听证全部发完。法官席后面甚至划出了一块特殊的地方专门安排特别有名望的男宾,那里一长溜椅子上坐着各种重要人物,这种情形在我们这里从前是不允许的。妇女特别多,有我们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我看至少占旁听人数的一半。单单来自各地的律师就很多,简直不知道把他们安排在什么地方,因为所有的旁听证早就发完,被大家软磨硬泡统统要走了。我亲眼看到在大厅尽头的审判台后面,匆忙地用一道特别的栅栏临时围了一块地方,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律师都放了进去,而他们还认为能够站在那里已经非常幸运,因为要腾出地方,事先把所有椅子都从栅栏里搬走了,于是聚在里面的那一大堆人紧紧地挤成一团,摩肩接踵地一直站在那里听完“案件”的审理。有些太太,特别是外地来的,刻意打扮一番之后,出现在大厅的厢座里,但大多数太太都顾不上穿着打扮。她们的脸上流露出一种神经质的、贪婪的、差不多是病态的好奇。必须指出,聚集在大厅里的各界人士中间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根据多方面的观察,几乎所有的妇女,至少是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站在米佳一边,认为对他应判无罪。也许,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把他想象成一个善于征服女性心灵的人。她们知道,将有两个争风吃醋的女人出场。其中之一便是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她特别引起大家的兴趣;关于她的稀奇古怪的传闻特别多,说她对米佳特别痴情,尽管他成了一名罪犯,却不改初衷,流传着种种奇谈怪论。特别提到她的傲慢(她几乎从未拜访我们城里的任何人),她的种种“贵族关系”。据说她打算请求政府准许陪伴犯人一起流放,并在矿井下面和他结婚。她们也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期待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的情敌——格鲁申卡在法庭上出现。她们怀着折磨人的好奇心期待着两个情敌在法庭上见面——一个是傲慢的贵族小姐,一个是“轻佻放荡的女人”;不过我们的太太们对格鲁申卡的了解比卡捷琳娜·伊凡诺芙娜要多些。我们的太太们过去也曾见过这个坑害了“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和他不幸儿子的女人”,她们几乎人人都感到奇怪,父子俩怎么会对这样一个“极平常的、毫无姿色的俄罗斯市井女人”入迷到如此程度。总之,有各种各样的议论。我确切知道,在我们城里为了米佳曾发生了几起严重的家庭龃龉。许多太太与自己的丈夫激烈争吵,因为双方对这一可怕的案件意见不一。经过争吵以后,这些太太的丈夫们进入法庭大厅时不但对被告没有好感,甚至十分恨他。总之可以肯定地说,与太太们相反,男士们在情绪上是与被告对立的。可以看到一张张严厉、阴沉的脸,有些人的脸色简直是恶狠狠的,而且这是大多数。米佳在我们城里逗留期间确实得罪过其中的许多人。当然有些旁听者的心情几乎是愉快的,对米佳的命运根本不关心,但对将要审理的案子本身却并非毫不在意;大家都关心它的结果,大部分男士迫切希望惩处犯人,大概只有律师除外,因为他们所重视的不是案情的道德因素,而仅仅是所谓现代法学精神。著名的费丘科维奇的光临使大家激动不已。他的才能闻名遐迩,他到外省为那些轰动一时的刑事案件出庭辩护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经过他辩护的这类案件总是闻名全俄,而且经久不忘。关于我们检察官和首席法官也流传着几个笑话,据说我们的检察官非常害怕碰上费丘科维奇,他们俩早在彼得堡开始干这个行当时便是宿敌。我们这位十分自负的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从彼得堡时起一直认为自己受了委屈,他的才能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现在卡拉马佐夫家族的案件使他精神振奋,指望通过这一案件使自己暗淡的生涯重放异彩,但他唯一担心的是费丘科维奇。至于害怕费丘科维奇的说法其实不完全正确。我们的检察官并非是那种在危险面前灰心丧气的人,正相反,危险越大他的自尊心越强烈。总而言之,应该指出,我们的检察官过于急躁和病态地敏感。他往往全身心地投入某个案子,审理案子尤其认真,好像他的前程和家业全都取决于他的最后裁决似的。法学界对他的态度不免加以嘲笑,因为我们的检察官正是靠这种品质获得了某种知名度,虽然远非闻名全国,但与他在我们法院中所处的微不足道的地位相比,可以说他的名声已经相当大了。人们特别嘲笑他对心理分析的偏爱。依我看,大家都错了:我们的检察官,作为一个人和一种性格,我觉得他要比许多人想象的严肃得多。但这个过分敏感的人从自己的法律工作开始之初就未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后一辈子也改不了。

至于我们的首席法官,那只能说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仁慈的、务实的、具有现代思想的人。他相当爱虚荣,但对自己的前程并不太关心。他生活的主要目的是成为进步人士。他有种种关系,也有财产。对卡拉马佐夫家这个案子,正如后来知道的那样,他的态度相当激烈,但仅仅是从一般意义上而言。他感兴趣的只是这个案子为什么出现,属于哪一类,为什么把它看成是我们社会基础的产物,是俄罗斯气质的特征等。他对案子涉及的个人性格,它的悲剧,对于被告以及有关人员的个性,他的态度相当冷漠并很不现实,不过话说回来,也许应该这样。

早在法官们出现之前,大厅里已经挤得水泄不通。我们的法院大厅是全城最好的,宽敞、高大、音响效果很好。法官席设在略微高出地面的平台上,它的右侧安放了一张桌子和两排供陪审员坐的扶手椅。左侧是被告席和辩护律师的席位。在大厅中央,靠近法官席的地方有一张放“物证”的桌子。桌子上放着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沾满血迹的白色丝睡衣;一把不祥的、被认为是凶器的铜杵;米佳那件袖子上沾有血污的衬衫;他那件因为当时把血淋淋的手帕塞进口袋、如今背面口袋处带有血斑的常礼服;那块原来沾满鲜血,如今已经发黄了的手帕;那把米佳在佩尔霍金家里装上子弹准备自杀、后来在莫克罗耶被特里丰·鲍里瑟奇悄悄拿走的手枪;那只原来装了三千卢布准备给格鲁申卡的、题了词的信封,一条原来扎在信封上的粉红色绸带;还有其他许多东西,我无法一一记住。稍远一些,在大厅深处便是旁听席,但在柱形栏杆前面还放了几把扶手椅,供已经作过证词,但尚需留在大厅里的证人用。十点整,由首席法官、一位法官和一位荣誉民事法官组成的审判人员入席。不用说,检察官也马上出来了。首席法官是个粗壮结实的人,偏矮的中等身材,一副似患有痔疮的灰黄色的面孔,五十岁左右,一头修剪得短短的均已经花白的黑发,挂着一条红绶带,但我记不得戴的是什么勋章了。我觉得,也不仅是我,大家都觉得,检察官似乎非常苍白,脸色几乎发青,不知为什么似乎一夜之间突然消瘦了,因为我在前天看到他时气色还很正常。首席法官首先问法警:陪审员都到齐了吗?……不过我看不能再这样继续讲下去了,因为有许多东西我没有听清楚,有些东西没有详细注意,有些东西又忘了,而最主要的是因为,就像我在前面讲过的那样,如果把所有的讲话和发生的事情全部记下来,那我确实既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篇幅。我只知道,辩护律师和检察官双方对陪审员资格提出异议的不太多。那十二名陪审员的情况我还记得:四名是我们本地的官员,两名是商人,六名是本城的农民和小市民。我记得早在开庭以前,我们上流社会的有些人,特别是太太们,颇为惊讶地问道:“这些微妙、复杂、涉及心灵世界的案子怎么可以交给几个官员,甚至农民去作出生死攸关的决定呢?这些官员,尤其是这几个庄稼汉能懂得什么呢?”确实,这四个进入陪审团的官员职位低微,而且都已白发苍苍,只有一个稍稍年轻些,他们在社会上默默无闻,靠着菲薄的薪俸勉强度日,他们的妻子年老色衰,多半上不了场面,还有一大堆说不定是光着脚的子女,公务之余常常用打牌来消磨时光,自然从来也没有读过一本书。两名商人样子体面,但都出奇地寡言少语和呆板;其中一个剃光了胡子,穿着德国式的衣服;另一个留着灰白胡子,在脖子上挂着红绶带,上面别着一枚勋章。至于那几个庄稼汉和小市民,那就更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我们城里的那些小市民几乎与农民一模一样,他们甚至还种地呢。其中两个也穿着德国式的服装,因此看上去比其他四个更肮脏、更丑陋。人们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拿我自己来说吧,刚对他们打量一下,马上也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些人怎么能理解案情呢?”然而他们板着脸,表情严肃,给人一种异常严峻乃至威武的印象。

首席法官终于宣布开始审理退职九等文官费奥多尔·巴夫洛维奇·卡拉马佐夫被杀案,我记不得他当时的原话了。法警奉命带上被告,于是米佳走了进来。大厅里一下子安静下来,连苍蝇飞过的声音都能听到。我不知道别人怎样想,米佳的模样给我的印象却非常不好。主要原因是他出现在法庭上的时候打扮得像个花花公子,那件崭新的常礼服刚赶制好。我后来了解到,这是他特意为这一天向原来在莫斯科还保留着他尺寸的裁缝定做的。他手上戴着一副崭新的细软羊皮黑手套,身上穿着时髦的衬衫。他迈着大步走进来,眼睛一眨不眨地正视着前方,毫无惧色地坐到自己的被告席上。这时,辩护律师,大名鼎鼎的费丘科维奇也进来了,大厅里随之响起了一阵似乎是压抑着的嘈杂声。他身材瘦长,两条腿又细又长,苍白纤细的手指也特别长,脸上胡须刮得精光,头发很短,梳理得十分朴素,两片薄薄的嘴唇不时撇上一撇,也不知是微笑还是嘲弄。他看起来有四十岁左右,要不是他的那双眼睛,他的脸还算得上是端正的,可惜他两只眼睛本来就不大,也缺乏表情,又靠得特别近,中间只隔着隆起在鹰勾鼻上的那根细小的鼻梁骨。总之,这张脸分明呈现出鸟儿般的轮廓,不免使人惊讶。他身穿燕尾服,系着白领结。我记得首席法官开始审问时向米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问他的姓名、身份等。米佳回答的口气很生硬,声音大得出人意外,首席法官的脑袋不禁哆嗦一下,大惑不解地看了他一眼。接着宣读了被传来参加法庭调查的人员名单,即证人和专家的名单。名单很长,四位证人未能到庭:米乌索夫现在正在巴黎,但他在预审时就提供了证词;霍赫拉科娃太太和地主马克西莫夫因病缺席;斯梅尔佳科夫突然自杀身亡,警察局已经出具证明。有关斯梅尔佳科夫猝死的消息在大厅里引起了一阵强烈的骚动和窃窃私语。当然,许多旁听者还根本不知道他已突然自杀身亡。但特别令人吃惊的是米佳突然的出格举动:刚宣布关于斯梅尔佳科夫的消息,他突然从自己座位上向整个大厅大声吼道:“恶狗有恶狗的报应!”

我记得,辩护律师冲到他跟前,而首席法官则威胁说要对他采取严厉措施,如果再有这类出格举动的话。他不时地点头,但似乎毫无悔改之意,多次压低嗓门对辩护律师说:

“我不说了,我不说了!刚才是脱口而出的!我再也不说啦!”

当然,这个小小的插曲在陪审员和旁听者的心目中造成了对他极为不利的印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自己暴露了自己。就在这种印象之下,书记官宣读了起诉书。

起诉书相当简短扼要,但很有说服力。其中仅仅列举了几条主要理由,说明为什么要对某人起诉,为什么要将他提交法庭审判等。但这文件却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书记宣读的时候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这个悲剧似乎从头至尾重新展现在大家面前,处于那不祥的、无情的光照之下,显得那么集中,那么触目惊心。我记得,一读完起诉书,首席法官威严地大声问米佳:

“被告,您承认自己有罪吗?”

米佳突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作品简介:

本书是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弑父惨案为主线,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与他的几个儿子的典型形象。在一个小城里父亲和长子米佳为争夺共同的情妇,再加上财产争执竟势不两立。老头的私生子斯梅尔佳科夫,因受了二儿子伊万“人可以为所欲为”的极端利已主义人生观影响,又因为自己受辱,利用父亲与长子不和杀了生父。长子米佳涉嫌入狱;次子伊凡内疚自责精神失常;斯梅尔佳科夫也因精神崩溃而自杀;只剩下纯洁善良对所有人都怀有爱心的小儿子阿廖沙。他不愿意孤身一人留在家乡,离家出走。卡拉马佐夫家庭终于不复存在。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一部规模宏大、具有社会哲理内容的长篇小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毕生思想和文学探索的总结性作品,通过描述旧俄外省地主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兄弟之间因金钱和情欲引发的激烈冲突,深刻揭示了当时俄国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冲击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性表现,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作品中卡拉马佐夫一家道德沦丧、人欲横流的精神特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卡拉马佐夫性格”。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欧洲最具原创力的作家之一,与巴尔扎克、狄更斯一起被誉为“欧洲小说艺术高不可攀的大师”。其作品侧重心理分析和意识表露,通过对人世罪恶的深入探究,对人性的犀利、无情的解剖,使叙事艺术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体现了他作为俄国现实主义心理流派大师在艺术上的独创性,并被许多现代文学流派尊奉为宗师。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翻译:徐振亚冯增义

标签: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经典名著俄罗斯

卡拉马佐夫兄弟》最热门章节:
1作者年表2尾声3第四部 第三卷 错误的审判4第四部 第二卷 伊凡·费奥多罗维奇哥哥5第四部 第一卷 男孩子们6第三部 第三卷 预审7第三部 第二卷 米佳8第三部 第一卷 阿廖沙9第二部 第三卷 俄罗斯教士10第二部 第二卷 赞成与反对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