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_第二章 大转移

埃利·维赛尔
总共13章(已完结

精彩片段:

第二章 大转移

为期八天的逾越节到了。天气好极了。妈妈在厨房里忙碌。教堂全都关闭着。人们聚在私宅中,没有必要激怒德国人。

几乎所有拉比的私宅都成了祷告的地方。

我们喝酒、吃饭、唱歌。《圣经》要求我们快快乐乐地度过八天逾越节。我们希望节日早点儿结束,这样我们就不用装模作样了。

在逾越节的第七天,大幕终于拉开:德国人逮捕了犹太社区的领袖。

自那以后,一切进度都加快了。种族灭绝步步逼来。

第一道法令:三天内严禁犹太人擅自离开住所,违令者杀无赦。

助理牧师毛什跑到我们家来。

“我警告过你们!”他喊道,不等我们回答,他就走了。

就在这一天,匈牙利警察挨家挨户闯进镇上所有犹太人的家里:自即日起,严禁犹太人拥有黄金、珠宝和任何贵重物品。所有贵重物品都得上交当局,违令者杀无赦。父亲到地窖里,把存款全都埋起来。

母亲呆在家里,继续操持零碎的家务。有时,她会停下活计,默不作声地注视我们。

三天后,又颁布了一道新命令:所有犹太人必须佩戴黄星。

社区里一些年高德韶的人向我父亲讨教,他与匈牙利警察的上层人物有联系,他们想知道我父亲怎样看待眼前的局势。父亲认为局势并非无可救药,或许他只是不想让那些人泄气,不想在他们伤口上撒盐:

“黄星?那又怎么样?总不至于杀人吧?”

(可怜的父亲呀!你后来不是被人杀了吗?)

作品简介:

埃利·维赛尔,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从小笃信上帝。二战期间,年仅15岁的他被投入奥斯维辛集中营,亲眼目睹了自己的母亲和可爱的小妹妹被活活扔进焚尸炉里,在熊熊烈火中销声匿迹。从那一刻起,在他的心灵深处,上帝死了。也许,就是为了写这本书他才活了下来。《夜》出版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他本人也于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这是一本力量惊人的小书,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触目惊心的记忆,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感人至深的推荐。该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位列《纽约时报》、亚马逊书店、《今日美国》、《出版商周刊》畅销书第一名。本书是对在集中营里一段苦难经历的记录,正如作者在序言所说的:“我们坐在封闭的牲口车里,不知去什么地方,怎样描述那次最后的行程?或者,在疯狂的、阴森森的天地间,人性与非人性全都颠倒,组织严密、颇有教养、身穿制服的人一过来就大开杀戒,天真的幼童和疲弱的老人全都走向死亡,这又该怎样描述?在烈焰蒸腾的夜晚,无数亲人一夜之间被强行分离,整个家庭、整个社区支离破碎,那是怎样一幅惨景?一个窈窕妩媚、举止得当、金发?W颜、面带微笑的犹太小女孩,与母亲一起到达目的地,当夜就被处决,谁能相信这是事实?每当想起这些,人们怎能不惶然悚然、肝肠欲断?”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夜晚,那是在集中营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它把我的整个一生变成了漫漫长夜,被七层夜幕严裹着的长夜。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们的小脸,他们的躯体在岑寂的苍穹下化作一缕青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火焰。它们把我的信仰焚烧殆尽。我永远不会忘记黑洞洞的寂静。它永远夺去了我的生存意愿。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它戕杀了我的上帝、我的灵魂,把我的梦想化成灰烬。……这是一个15岁孩子的记忆,它讲述的是死亡,却给了我们生的力量。这本书已经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学生的必读教材,被翻译成了30种文字,流传世界。

作者:埃利·维赛尔

翻译:王晓秦

标签:埃利·维赛尔夜传记美国二战纳粹

》最热门章节:
11986年12月10日,埃利·维赛尔在奥斯陆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发言2第十章 最后时刻3第九章 最后的考验4第八章 死亡之旅5第七章 大逃亡6第六章 除夕夜的大挑7第五章 布纳集中营8第四章 奥斯维辛9第三章 车厢里的尖叫10第二章 大转移
更多『』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