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哈德良回忆录_总序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外国小说
总共8章(已完结

哈德良回忆录 精彩片段:

总序

走近尤瑟纳尔

1983年夏末秋初,甘肃省天水市宾馆,机械工业部所属天水213机床电器厂与法国遥控电器公司的又一轮引进技术谈判正酣。在唇枪舌战得口干舌燥之余的饭桌上,法方公司一位年轻、潇洒而又超脱的总部负责人向我滔滔不绝地“推销”尤瑟纳尔,情真意切地建议我阅读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和自传。其时,尤瑟纳尔的声誉正如日中天。法国读者喜爱她,欧洲读者喜爱她,北美的读者也喜爱她,熟知她的读者都喜爱她。人们喜欢她的大气,喜欢她盼沧桑感,喜欢她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喜欢她对永恒价值的不懈追求和对艺术的真诚推崇,喜欢她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修养,也喜欢她不事张扬、远离媒体鲜花和掌声、乐意生活在名人圈之外的低调的生活态度。然而,对她超脱表象之后的厚重和深沉,大多数人还难以深刻体会。

一晃近二十年过去了,尤瑟纳尔的作品在国内仍鲜有译本,有关她的研究资料也仅限于柳鸣九先生编选的一本《尤瑟纳尔研究》,我国读者对尤瑟纳尔还相当陌生。在这种情况下,东方出版社推出这套《尤瑟纳尔文集》,定会增加我国读者对尤瑟纳尔的感性认识。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是法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玛格丽特德凯扬古尔,尤瑟纳尔是作家与父亲一起以姓氏字母重新组合后哈德昆回忆承—为自己起的笔名。尤瑟纳尔l903年生于布鲁塞尔,父为法国人,母为比利时人,她出生后仅l0天,母亲便不幸去世。玛格丽特从小受到父亲的加倍疼爱,在法国北部、南部和巴黎度过了优裕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得到数位女管家的呵护和家庭教师的悉心指导。与父亲一样,自青年时代起,尤瑟纳尔即长期奔走于欧洲多国和美加之间。l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赴美,从事记者、翻译和教师等工作,l949年定居美国东北海岸的芒特德塞岛。1951年,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哈德良回忆录》同时获得费米娜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这出人意料的成功为她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当《苦炼》1968年再获费米娜奖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980年尤瑟纳尔以77岁的高龄晋身法兰西学院,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绿袍加身”的女性不朽者。

作为作家,尤瑟纳尔拥有多种才华。她既是诗人(《幻想的乐园》1921年,《众神未死》l922年)、剧作家(《埃莱克特或面具的丢失》l954年,《阿尔赛斯特的秘密》l963年),又是长短篇皆佳、蜚声文坛的小说家(短篇小说集《死神驾车》1934年和《像水一样流》1982年;长篇小说《哈德良回忆录》l951年,《苦炼》l968年)和传记作家(《世界迷宫:虔诚的回忆》l974年,《北方档案》l977年),除此之外,她还是一位文笔优美的翻译家(曾经翻译过希腊诗人、英语作家亨利.詹姆斯和维吉妮娅·伍尔芙等人的作品,《深邃的江,阴暗的河》l964年,《王冠与竖琴》1979年)和思想深刻的文论家、批评家(《时间,这伟大的雕刻家》l983年)。在所有体裁的作品中,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和自传体作品成就最高。开阔的视野使她的作品题材丰富,涉猎东西方文明和南北方文化。作家不断地从汗牛充栋的书海中获得源泉,赋予作品以浓厚的伦理内涵和思辨色彩。尤瑟纳尔坚信,历史是一所“获得自由的学堂”,是对人类进行哲理思考的跳板。因此,她特别青睐历史,她的虚构作品漫游于古代、文艺复兴时期以及20世纪初的广大空间;若用现代的文论言语表达,尤瑟纳尔的全部作品都是互文性的杰作,充满着今与古、此与彼、我与他、灵与肉、具体与抽象的对话。

每个读者都有权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社会文化背景解读尤瑟纳尔博大精深的作品。我们在此仅向读者提供几点思考线索,无意影响读者的自我理解。

首先是历史与小说体裁的关系,换言之,我们以为有必要检视历史资料在作家虚构作品中所发挥的诗学作用。泽农、哈德良、米歇尔等历史人物的一再出现也要求我们思考小说与生活的关系,因为历史片断亦是生活,而小说创作的逻辑总是要高于生活,或至少不同于生活。

在尤瑟纳尔的思想里,历史与小说或广而言之生活与小说的关系经常转移为历史与时间的关系,即作为历史或历史编撰学范围的过去与前进着的“时问这个伟大的雕刻家”之间的关系。尤瑟纳尔以史学家的身份思考过去,而必哲学家兼诗人的双重身份思考时间。不管是在尤瑟纳尔的全部文学作品里,还是在她的评论文字和说明文字中,作家对历史的兴趣随处可见:她写历史,建立一个地域(如芒特德塞岛、安达卢西亚地区、舍农索城堡)、~种现象(如乱伦现象)、一种传统(如印度宗教)、一个神话或一种题材的历史,也建立自己作品的历史,昭示她那些表面上风格迥异的文字之间存在的深刻的承继关系。

批评家帕若认为,作家审视历史、思考历史的批评目光是上溯性乖口综合性的(“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品中的历史诗学和小说”见《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品中的小说、历史和神话》,图尔,l995年,第330页)。为了重建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线索,确定不同的发展阶段等,她一方面要保持足够的距离,包括对她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则重在观察事物的“发展结局”。保持距离重在考察结局的方法使她看到了事物的种种片断和多重性,她承认自己的文学幻想植根于历史,承认漂泊不定的她经常想回到过去那些时代中去;然而,她更渴望文学幻想和暝思把这“时光中的旅行带到永恒的彼岸”(《朝圣与域外篇》,伽利玛出版社,1989年,第l74—175页),这时,历史的记述被超越,让位于更高的诗学追求,即追求时光之本质。尤瑟纳尔笔下的历史与作者目光中的时间既有相统一相和谐的一面,也有互相冲突和不和谐的一面。

上溯型历史舰与哲学式的时间诗学在尤瑟纳尔的作品中共存,体现为三种原则或三种手法。手法之一是戏剧化兼博学型的历史画面的再现,即作者从历史的重建中获取架构小说人物之环境、场景和氛围的资料,因此,重建历史是塑造小说人物的先决条件。历史背景为小说人物提供了自我展现、自我揭示的机遇。从历史资料的提供到小说人物的孕育和诞生,再到小说人物的价值化之间,是一段建设性的旅程。

手法之二是竭力激活史料,即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全部厚度融入史料之中,否则,史料就是死的。随着年岁的增长,随着人生经验的丰富,作者激活史料、与人物水乳交融的能力愈强。换言之,尤瑟纳尔历史小说的人物寄托着作者的全部心血,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者的影子。尤氏历史小说主人公多以第一人称盼形式出现.其寓意是深远的。

手法三是对地点展开丰富的文学幻想,这是从历史诗学向小说诗学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任何小说作品都直接从它置身其间的环境中接受灵感,因为地点中浓缩着历史和时光,因为小说环境是历史真实与文学幻想汇聚、重叠和契合的空间。对历史源源不断地上溯,对地点或环境的丰富幻想,赋予小说脉络和逻辑以血肉之躯,以有张有弛的节奏和蕴涵深远的意义。

总之,尤瑟纳尔没有走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的叙事道路,也没有沉湎在创造神话的象牙塔之中。她坦承,创作现实题材或创作神话是她创作之路的死胡同(转引自《玛格丽特.尤瑟纳尔作品中的小说、历史和神话》第340页)。她一头钻进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之中,醉心于历史,醉心于从历史中寻找真实的厚度和节奏,建构另一生活,另一更真实的小说生活空问,作为对现实生活的理想补充;因为她从现实生活中确实找不到多少乐趣,也不愿心安理得地生活在神话世界之中。

作者不仅从爆发过两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的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多少乐趣,而且从父亲家族和母亲家族的两份家族史中也看不到多拿希望。在两部传记作品中,尤瑟纳尔苒次显示了她的大气。她尽可能地追根溯源,上溯到最久远的过去。因为家族史的时间跨度愈大,它们与作者试图阐明之永恒的关系便愈密切,说服力便愈强。尤瑟纳尔传记作品的另一特点是,虽然作品中的历史标志、年代、日期非常准确,但历史在这里却似乎凝固了,世代相袭的家族浓缩为大千世界宏观时空中的两种“物种”,它们亦逃脱不了“大的命运”(《北方档案》,203版,l977年,第22页)。走马灯似的政治事件转瞬间就成了过眼烟云.“人们终于明白,这就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何谓永恒》,伽利玛出版社,l988年,第14页)。天不变道亦不变,一股神秘的永恒气息把所有的过去联为一体,作家尤瑟纳尔立于时空之上、之外,冷眼观察人类社会。我们可以把尤瑟纳尔的思路概括如下:在大的历史背景中抒写家族(人类),人类把历史浓缩为某种凝固,作者似乎在囊括并超越历史事件的拳观时空中抒写历史事件,那些大的历史日期只不过成了“描绘在时间荧屏,,上的标志(《虔诚的回忆》,4年,第363页)。描述时光之流逝无异于把时间静止化。通过回忆,时间获得了某种密度,取消了一切偶然性。静止化的历史成了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某种假说,这种假说无法解释演变与发展,因此也从根本上拒绝了历史。尤瑟纳尔就这样从对最遥远的过去的娓娓叙述中,寻求着某种超历史的、原型化的、本体论的同一性。她笔下的偶然事件和芸芸众生都上升为具有永恒价值的象征,城市和乡村驾时空中重叠。它们不属于任何时代,只具有某种典范作用。因为自人类诞生之日起,阳光下就不曾出现过新生事物,某种“礼教”、“礼仪”、“礼数”统治着世界。

作品简介:

本书为作者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原名为Mémoires d'Hadrien (1951;《哈德里安回忆录》,1954年出版英译本),法美两国批评界一致对该书高度评价,曾同时获得费米娜奖和法兰西学院大奖。 这本小说是一个虚构的罗马皇帝的自传,以一封写给他收养的孙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马克·奥里略的书信形式出现。全书漫游于文艺复兴时期,是互文性的杰作,充满着今与古、此与彼、我与他、灵与肉、具体与抽象的对话。

 

非完整版

作者: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翻译:陈筱卿

标签:哈德良回忆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哈德良回忆录》最热门章节:
1多种多样的变化形态(4)2多种多样的变化形态(3)3多种多样的变化形态(2)4多种多样的变化形态(1)5飘忽、温馨的小心灵(2)6飘忽、温馨的小心灵(1)7总序8目录
更多『外国小说』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