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阅读

养蜂人_三色世界

王晋康
科幻小说
总共9章(已完结

养蜂人 精彩片段:

三色世界

如果大自然中真的出现一种“种族主义”的自然法则,那么,以仁爱自许的西方精英们会不会从他们的道德高地后退?

楔子

卡尔·伊斯曼把微量的cAMP(环腺苷单磷酸)滴入玻璃皿中,说:

“看,黏菌社会马上就要建立了。”

这是在纽约沃森智能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伊斯曼是一位高个子的白人青年,30岁左右,金发,肩膀宽阔,表情生动。他身后有两个女同事,25岁的松本好子身材稍显矮胖,有一双老派日本人特有的短腿。江志丽(英文名字是凯伦·江)大约32岁,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南方女子,细腰,瓜子脸,一头乌黑的柔发盘在头上。

他们用肉眼观察着玻璃皿中微小的黏菌,旁边的大屏幕上则是放大后的图像。黏菌(学名D.Discoideum)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是一个超有机体,或者简直是人类社会在毫米尺度上的演习。它们在湿地上游来游去,各自专心致志地吞食着细菌食物,互不关心,是一群冷漠孤独的流浪者,以直接分裂的方式各自繁殖后代。但一旦食物耗尽,就会有某一个细胞有节奏地发出cAMP,这只先知先觉的细胞就成了黏菌社会的领袖。

不过今天的cAMP是黏菌社会之外的神灵滴入的,那只黏菌“领袖”只是偶然受到命运垂青的傀儡。但其他的黏菌并不知道真相,它们仍按照冥冥中的本能朝那只细胞聚集,同时释放cAMP,形成正反馈,唤醒更多的黏菌来集合。无数黏菌的运动组合成了清晰的螺旋波。

数小时之后,这些黏菌集合成了一个发亮的长着尖头的有机体,有一二毫米长。它们在尖头的带领下开始缓缓爬行,找光,找水,找食物。之后连它们的生殖方式也会改变,它的尖头处将会产生孢子,孢子飞散后产生一群新个体。

江志丽已是第五次观察这个神秘的过程,但她仍有一种喘不过气的敬畏感。在这种原始的生物中,群体和个体的界限被泯灭了。她记得第一次观察时,导师乔·索雷尔曾对新弟子们有一次讲话,讲话中既有哲人的睿智,也有年轻人才有的汹涌激情——要知道他已经55岁了——志丽几乎在听完这段讲话后立刻就爱上他了。教授那天说:

“请你们用仰视的目光来看这些小小的黏菌。这是宇宙奥秘和生命奥秘的交会。这种在混沌中(是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所产生的自组织过程,是宇宙及生命得以诞生的最根本的机制。黏菌螺旋波和宇宙混沌中产生的旋涡星云的本质是相同的,只是尺度不同而已。同时,这又是原始智力的自组织过程。单个黏菌谈不上什么智力,它们也确实太简单了,甚至没有神经系统。但只要它们的数量达到某一临界值,形成一个‘社会’或者叫‘大个体’,它就能趋光、趋水,做最简单的但是有预定目的的运动,并启用新的繁殖方式。无数微不足道的个体形成了高一级的智力,动物社会、人类社会也都是如此。”

伊斯曼插话:“教授,这就是你常说的智力的‘外结构’吗?”

“对。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白蚁。它们的个体也十分简单,不过是几条神经纤维连着几个神经节而已。几只白蚁在一块儿搞不出什么名堂,它们只会把土粒搬来搬去。但只要白蚁的数量超过临界值,信息素就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它们就能同心协力,令行禁止,建造连人类也为之咋舌的复杂建筑。人们常认为智力是生物体内的、脑(神经节)内的玩意儿,是单独的有封闭边界的东西,这是一个错误。实际上,在任何一种生物社会中,智力都是开放的,个体智力通过种种外结构:信息素、声音媒介等构成一个大整体。”

江志丽记得自己当时说:“人类智力的外结构主要是语言。”

“对。遗憾的是,人们通常只把它看成是一种交流方式,而不是智力结构的有机部分。人类已经把语言发展得尽善尽美,并为此志得意满。实际上这种满足是十分浅薄的。这种智能联系方式十分低效,你不妨随便去观察一副面孔,再试着向别人描述。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那个面孔通过光媒介进入你的眼睛,转变成电信号。这一步过程的效率倒是很高的,你头脑中会即时形成一个十分清晰完整的图像。但你怎么能把这个图像完整地搬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中?无论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多么强,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所以我们应在黏菌和白蚁这儿受到启发,开发一种新的高效的外结构。”

作品简介:

本书为王晋康科幻小说集,共收录了《兀鹫与先知》、《天火》、《水星播种》、《养蜂人》、《三色世界》、《七重外壳》、《沙漠蚯蚓》、《黑钻石》、《百年守望》九篇科幻短篇小说。

研究员林达疑似自杀,死前在电脑中留下奇怪的一句话:养蜂人谕旨:不要唤醒蜜蜂。

两名警员努力勘破这宗迷案。林达导师公孙教授曾散布“林达是自杀”的言论,但在对公孙的调查中,公孙说的什么“智能发展临界数量”等警员完全听不懂。公孙也提到“电脑窝识”。警员礼貌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公孙竟然不耐烦地逐客出门。

作者:王晋康

标签:王晋康养蜂人中国科幻短篇集

养蜂人》最热门章节:
1百年守望2黑钻石3沙漠蚯蚓4七重外壳5三色世界6养蜂人7水星播种8天火9兀鹫与先知
更多『科幻小说』类作品: